五一期間“博物館遊”為啥恁火?

河南日報客户端記者 温小娟

今年“五一”假期,如同升温的晴朗天氣,公眾“博物館遊”熱情高漲。故宮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館、湖南博物館、河南博物院……放眼全國各地博物館,遊客激增、人氣爆棚成了一道獨特風景線。

五一期間“博物館遊”為啥恁火?

“數説”國人愛逛博物館

公眾到底有多愛逛博物館,數據會“説話”——

“五一”期間,河南博物院在實行錯峯限流預約參觀的前提下,小長假期間總參觀人數為6.2萬人次。

鄭州博物館新館推出的沿黃九省區“黃河珍寶”精品文物展則刷屏了河南人的微信“朋友圈”。該館於5月1日正式面向公眾開放,“五一”期間接待觀眾近7萬人次。“數據顯示,鄭州博物館新館吸引了湖北、山東、黑龍江、河北等多地觀眾前來參觀。另外,參觀人羣中,19歲至39歲年齡段觀眾佔46.15%,這表明逛博物館的觀眾越來越年輕化。”鄭州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説。

再來看看外省的博物館。“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自今年3月三星堆遺址新一輪考古發掘成果公佈後,前來參觀的遊客人數便不斷攀升。該館從4月25日開始實施網絡預約購票就一票難求。

“考古熱、文博熱折射的是社會愈發堅定的文化自信,吸引大眾走進博物館感受歷史的厚重和文明的多彩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瞭解過去,才能更好地創造未來。”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會長孫英民説。

五一期間“博物館遊”為啥恁火?
五一期間“博物館遊”為啥恁火?

博物館越創新越有魅力

創新,讓博物館更有魅力。河南博物院無疑是一個“耀眼”的典型。

今年4月,河南博物院榮登“中國博物館熱搜榜”十大熱搜博物館前三,緊隨三星堆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之後。中博熱搜榜是中國博物館領域首個綜合性“熱度”推介榜單,由“博物館頭條”通過專業品牌監測系統作為大數據分析支撐,數據來自於每時每刻成千上萬的網絡查詢統計和分析,能折射出當前博物館行業的發展現狀和潛力。河南博物院之魅由此可窺見一斑。

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説,自2020年9月河南博物院主展館重新開放後,“重磅”推出基本陳列“泱泱華夏·擇中建都”及系列專題展覽,通過5000多件精品文物重深度解析中國古代都城“擇中”理念。“全新的展覽視野會讓觀眾會對‘天地之中’‘擇中建都’‘逐鹿中原’等歷史內涵瞭解得明明白白。”馬蕭林説,隨着5G時代的到來,將 5G、VR、 AR 等新技術融入陳列展覽、社會教育之中,使文化遺產內容可視化,歷史信息情景化,讓觀眾更好地沉浸式體驗。

參觀時,與博物館文物隔着玻璃的匆匆對望,總是令人意猶未盡。因此,以館藏文物為元素的文創也是博物館創新的重要領域。自去年12月以來,河南博物院打造的創意品牌“考古盲盒”火爆出圈,屢屢賣到脱銷。“今年‘五一’期間,豫博文創總收入破百萬,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了527%。”河南博物院文創辦主任宋華説,現在,豫博文創已經開發了800多種文創產品,“走出去”步伐越來越大,走進鄭州博物館、南陽博物館、修武“中國華服日”,還走向上海、成都,未來,我們還要“出海”,不斷提升河南博物院美譽度、影響力。

觀眾也得做好“功課”

“哇,這就是由2000餘片綠松石片粘嵌而成‘超級國寶’綠松石龍形器,太震撼了。我前段時間看了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直播,這次來實地感受,馬上被‘圈粉’了。”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展廳內,來自長春的遊客陳楠興奮不已。在她看來,這些遠古時期的每一件文物都散發着歷久彌新的魅力。

從一票難求到“為一座館,到一座城”,折射的是人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對博物館而言,需要考慮的是如何讓文物“開口説話”,給觀眾帶來參與感、互動感。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館長王獻本表示,館內的2000多件文物和展陳設計,都在儘可能“活化”展示二里頭遺址60餘年的考古成果,講述大家看得見、聽得懂的故事。

在馬蕭林看來,博物館裏面收藏的每件文物,都是一段歷史的濃縮,都是一種文化的結晶。他建議參觀者更多地去關注文物背後的故事,在參觀博物館前紮實地做好功課,讓參觀之旅收穫滿滿。

【來源:大河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96 字。

轉載請註明: 五一期間“博物館遊”為啥恁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