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上海,天氣依然悶熱。位於浦東三林洛克公園的户外足球場,卻迎來了一羣年輕男女。戴上頭盔和護目鏡,手持網兜,將一顆小球傳來傳去,直到射門得分。空氣中,瀰漫着運動的快感。
圖説:滬上年輕人體驗棍網球運動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
棍網球,一個略顯陌生的名字,正成為繼飛盤、腰旗橄欖球之後,一項受到關注的都市潮流運動。
橡膠小球的魅力
讓手裏的長杆成為自己手臂的一部分,任由自己擺佈,奮力向前、配合默契、遊刃有餘……“棍網球被稱為速度最快的草地球類運動,這是一項團隊運動,只要堅持不放棄,始終有機會獲得成功,這是我打棍網球這麼多年最鼓舞我的地方。”既是資深玩家,又是深圳市拉克洛斯棍網球發展有限公司(SLDL)中國運營總監戴露介紹道。
棍網球起源於美洲印第安部落,被稱為“Lacrosse”,最初是為了裁決部落衝突而進行的比試,之後逐漸演化成為一種運動。這是一種使用杆頂帶有網袋的球杆作為持球工具的團隊球類運動,兩支隊伍同場競技。球員使用網袋控制小球,開球奔跑,並將球拋進對方的球門裏得分。
圖説:棍網球被稱為速度最快的草地球類運動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
每個隊員都需要佩戴護目鏡和護齒,守門員更是全副武裝,從頭保護到腳。棍網球這項看起來結合了足球、籃球、曲棍球等多種運動的項目,非常考驗隊員的手眼協調和反應能力,還需要具備奔跑加速和靈活走位的能力,更重要的,這是一項團隊運動。在洛克公園的小型足球場上,只見橡膠小球在隊員們的手中變得異常聽話,所展現出來的正是棍網球的魅力所在。
運動社羣的青睞
這是Weekly Sports城市户外運動社羣今夏組織的第二場棍網球活動,一開放報名,名額很快就被一搶而空。主理人張格斯(Gary)記得,在組織一次飛盤活動中,看到隔壁場地的外籍人士在玩棍網球,遂生出興趣。“我嘗試了一次之後發現,棍網球比飛盤和腰旗橄欖球更累,更有射門的快感。”在外籍人士的牽線搭橋下,張格斯成為上海第一批同SLDL合作的社團,由SLDL提供教練和器材資源,合作舉辦棍網球活動。在他看來,上海一定會是棍網球運動的一片沃土。“棍網球還處於起步階段,雖然熱度尚不及飛盤和腰旗橄欖球,但我有信心將這個活動做起來。體驗過的新手普遍覺得,上手不難,他們很感興趣。”
圖説:棍網球裝備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
為了降低參與門檻,下一步他和搭檔打算自行購買裝備,在價格設置上做一個調整。張格斯的主業是戰略諮詢,在國外讀書期間,他笑稱自己是個只懂讀書的宅男,“幸好畢業後來上海發展,讓我有更多機會去擁抱都市潮流運動,結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拍即合成立了運動社團。”張格斯説。如今,社羣已有5000名活躍會員,張格斯想去考棍網球教練證,將這個項目在社羣裏固定下來,將來組建自己的隊伍。
潮流運動的沃土
別看棍網球才剛剛興起,事實上,中國選手早在2017年就登上過棍網球世錦賽的舞台,當時僅取得一場勝利。今年7月美國世錦賽,中國選手第二次參賽,取得了第19名。其中,年齡最小的16歲女生鄒可萱還在徐涇社區“火”了一把。剛剛落幕的男子U21世錦賽中,也有不少來自上海高校的男生。
圖説:中國選手參加2022年棍網球世錦賽 SLDL供圖
棍網球自1997年引入中國。2014年起,國內棍網球發展的管理團隊成立,上海成為棍網球發展的先驅地。上海財經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都組建了棍網球隊。2019年,該管理團隊正式註冊組建運營單位——深圳市拉克洛斯棍網球發展有限公司(SLDL),並以會員身份成為世界棍網球聯合會在中國地區的唯一主理機構。
如今,棍網球賽事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由SLDL舉辦的六人制棍網球春季聯賽和秋季聯賽吸引了國內廣大棍網球愛好者參加,今年的男女冠軍隊都來自上海。“希望棍網球能早日得到官方支持,除了走進國際學校、私立學校,在公立學校也能發展青少年隊伍,為將來高水平專業隊伍打基礎。”戴露説。
圖説:中國選手參加2022年U21棍網球世錦賽 SLDL供圖
“近幾年受疫情的影響,大家對健康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棍網球這個項目來説,迎來了一個非專業人羣發展的契機。通過上海一些年輕運動社羣,我們已經合作開了近10場新手場。”戴露説,接下來的目標是跟10個優質社羣合作,一起推動棍網球的長期開展,慢慢從年輕羣體中,培育出一批熱愛棍網球的人。(新民晚報記者 陶邢瑩)
記者手記|名額總是“秒殺”
上月舉行的女子棍網球世錦賽上,主辦方邀請了一名華人嘉賓亮相直播間,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NBA籃網隊華人老闆蔡崇信,他也是世界棍網球聯合會的捐贈人。現場,蔡崇信分享了自己在大學裏打棍網球的經歷,還為身披中國香港隊戰袍的女兒現場打Call。
圖説:棍網球運動在上海已經發展起來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
對於一項小眾運動來説,最難的是找到一羣志同道合、熱愛運動的夥伴。Weekly Sports主理人張格斯倒不覺得這是一件難事。來上海兩年,他成立的户外運動社羣中,加入的都市運動潮人越來越多。每週的飛盤、橄欖球、騎行活動,名額總是“秒殺”。短短兩年,他見證了飛盤運動在上海是如何從小眾運動成長為深受追捧的時髦運動,因此,他也相信,棍網球一定會在上海這片沃土上蓬勃發展,“城市的氛圍和運動的氣息,讓我熱愛上海”。(陶邢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