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就想到了這個問題。
婺源應該是國內(網絡時代)第一批火起來的旅遊景區,和婺源一起火的還有麗江,鼓浪嶼,鳳凰等地。究其原因,大概歸結起來就是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中國經濟騰飛,第三產業蓬勃發展,旅遊業開始興旺,政府積極引導並規範、壯大旅遊業的發展。小長假黃金週開始落實。
網絡興起,人們獲得消息途徑更加依賴網絡,網絡能更便捷更全面更及時的展現旅遊動態。
私家車開始進入千家萬户,自駕出遊成為可能,併成為旅遊的時尚和主流,越來越多的人出行依靠自駕,高速公路節假日開始免收費。
地利。看地圖就會發現,婺源正處於南京、蘇州、上海、杭州、南昌、武漢這幾個中心城市的最中間,而且最遠的上海也就五百公里以內,近的只有三百公里。就是説在半日之內便可到達景點。這樣的路途旅程剛剛好。路途太遠,人容易疲勞。路途太近,人的興奮點都還沒起來。所以,這種距離是最理想的,人們甚至可以利用週末的時間,就可以實現一次説走就走的旅行。而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也是中國消費力最高的地區,白領、中產、年輕人最多的地區,這些人都有旺盛的旅遊需求,而婺源就是這些人的旅遊切入點。
人和。出現了相當一批的中產階級,受到西方旅遊文化的影響,年輕人不再青睞那些成熟的景區,反而更喜歡貼近原生態的旅行,小資生活興起,揹包族大量出現並流行,私家車普及。白領階層們開始逃離喧囂的大城市生活,尋找寧靜的慰藉心靈的世外桃源。這些流行現象,就好像特地為婺源量身打造似的。無與倫比的徽派建築,煙雨朦朧的田園詩歌,層次錯落的山村景色,無不打動前來的每一位揹包客,再加上網絡時代,遊客們在網絡上口口相傳式的好評宣傳,鋪天蓋地,風動一時。婺源就徹底火了。同時火起來的麗江、鳳凰、鼓浪嶼、周莊等也有共同的特點。而且這些景點感覺還很平均的分散在祖國大地上,讓各地的白領們都可以就近旅行。
因為這些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成就了婺源,婺源們也成就了旅遊業的井噴式發展。
當然,隨着現在各地旅遊景區的不斷開發、挖掘、完善,現在的婺源也慢慢淡泊了。但是婺源的標杆還在,旗幟還在。很多地方當年就是學習婺源,開始發展旅遊產業的,比如浙江的安吉、仙居、松陽等地。
現在的婺源,全域旅遊發展依舊走在全國前列。依舊值得很多地方學習借鑑。
你們説我分析得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