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10日,前國腳隊長、申花球員馮瀟霆習慣性地在個人媒體平台上,發表了對上一輪“上海德比”的總結覆盤。
在其中,馮瀟霆對球隊的戰術佈置、比賽中如何應對、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等進行的評述認與歸納——這説明,馮瀟霆確實是一非常用心的球員,這在中國足球選手中,其實並不多見。
對此,媒體人秦天評論稱,《馮瀟霆不簡單》:
“看了這段視頻,你大體可以知道,馮瀟霆為什麼36歲了,還能保持那麼好的競技狀態那麼高的技術水平”。
“去年,馮讀了37本書,這個讀書量是一些博士未必達得到的——那麼多的書不是白讀的。馮思路清晰,很有邏輯。有這樣的思維能力,將來當教練是不會差的”。
……
只不過,在媒體人秦天盛讚馮瀟霆“思路清晰、很有邏輯”的時候,本人是否想過自己這段話的思路與邏輯,又如何呢?——而秦天這段文字的思路與邏輯,恰恰令不少球迷看了後,大多給予的是嘲諷。
我們不妨來看下一些網友的評論吧:
1、一年讀37本書,怎麼就扯到博士了?誰家娃一年不看個百八十本書啊,又能怎樣呢?這算什麼邏輯?照你這麼説,讀書多就能成博士嗎?——這就是搞體育人的邏輯!
2、關鍵是37本什麼書?繪本應該可以!故事會12本?太小瞧人了,特別是小説類的書籍,看得賊快,專業書籍看不快是真的;
3、勵志!能沉下心看書、不玩手機很難得了。中國足球的未來在於青訓和好教練,但切忌急功近利紙上談兵。讀書多和當教練關係不大;處理複雜問題,有時候需要的是天分。
4、讀書這個事,很難量化的,因為讀了和吸收理解了是兩個概念,我一年看幾十場比賽,我也踢不好球。
……
在網民的評論中,一類是嘲諷馮瀟霆的,認為讀書的數量,並不能代表什麼,如果不能吸收,只會紙上談兵,一年讀37本書也沒用。
這種觀點本身並無錯,也值得馮瀟霆聽取——但是,通過媒體人的這段話,我們就去嘲諷“馮瀟霆讀書多”這個事本身,其實是打錯了地方!
一個人讀書多,説明了什麼?其一,説明他愛讀書,這有錯嗎?其二,説明馮瀟霆渴望學習知識,求知之心和付諸行動多讀書,有錯嗎?其三,説明作為球員的馮瀟霆,還能抽出時間,用在讀書上,這不比業餘時間只會用在吃喝玩樂上的球員,好上千百倍嗎?
顯然,“一年讀37本書”,即平均10天讀一本書,這對於一個職業球員來説,仍極為不易了——且不管馮瀟霆讀的什麼書,能有此心用功於書本,這在中國球員中,能有幾人?舍馮瀟霆其誰?
所以,從願讀書、愛讀書和多讀書的行為和精神本身,我們真的不必嘲諷馮瀟霆,而應大聲稱讚他才是!
不過,網友們的評論,難道就沒有道理嗎?事實,也很有道理——只不過,我們批評的矛頭,或者説着力點,其實不在馮瀟霆身上,而在於媒體人的報道上。
秦天故意拿“馮瀟霆一年讀37本書”作為吸引人的噱頭,本來也沒有什麼大問題,但他卻將此與“博士也未必能達到”,並因此得出“馮瀟霆未來必當教練不會差”的結論上,則其思路與邏輯,就顯得腦路過於清奇了!
確如網友所言:讀的書多之本身——即使達到馮瀟霆這般10天一本書,也與當博士,或博士讀多少本書,是沒有多少可比性的:
其一,讀多少本書,跟成為博士,並無必然聯繫;博士也不見得一定要比別人讀書的數目上多。
其二,博士讀的書,跟馮瀟霆等普通人讀的書,顯然性質上會有區別,特別是專業性的書,跟讀小説、雜誌、心靈雞湯能一概而論嗎?如此放在一塊比較,可笑的只能是比較者本人。
其三,讀書分為泛讀與精讀,特別是專業研究的精讀,有時一本書需要讀多年,需要來回讀多遍,所以,讀的書之本書,與博士聯繫起來,本身就是很可笑的對比手法。
另外,這位媒體人將“馮瀟霆一年讀37本書”,還跟馮瀟霆未來能成為不差的教練,強行予以邏輯聯繫,這也是一種想象力過於豐滿,但邏輯性卻太過骨感到無力的表現!
這都有點令人懷疑,這位媒體人是不是讀書也太快,一年讀了38本書吧?——如此囫圇吞棗地只求數量的讀書法之下,所以,才寫出這般令人笑話的文字吧?【原創評論:瑜説還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