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強迫症的人在修剪腳趾甲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小腳趾甲分成了兩瓣,會忍不住揪掉,那種感覺簡直是痛徹心扉,可是最後還是會長出來,苦惱不已。
在醫學上,小腳趾甲分瓣這種現象被稱為“瓣狀甲”或者“小腳趾復形”。
小腳趾甲分瓣這一特徵並非人人都有,卻也十分普遍,在我國人羣中,有高達60%的人有“瓣狀甲”。好端端的小腳趾甲裂成了兩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瓣狀甲的傳説
關於瓣狀甲的由來,民間眾説紛紜,廣為流傳的主要有兩個版本,
都與明朝初期山西一帶的移民有關
,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傳説的歷史背景。
據傳元朝末年,中華大地上戰亂不斷,再加上水、旱、蝗災、鼠疫等天災不斷,中原腹地(山東、河北、河南等地)出現了“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悲涼景象。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深知“得中原者得天下,失中原者失天下”的道理,於是想盡辦法改變中原腹地一帶千里荒無人煙的狀況。而山西人丁興旺,人口相對密集,便下令將山西人口遷徙到中原的山東、河南、和河北等地墾荒。
傳説一:瓣狀甲是純種漢族人的標誌?
俗話説:“親人難別,故土難離”,但迫於壓力,山西一帶的古代漢族人民不得不走上移民的道路。
流傳有一種説法,從山西遷離的老鄉們為了方便今後認祖歸宗,都在小腳趾的趾甲上砍上一刀,凡是小趾甲分瓣的人都是親人。
如此一來,瓣狀甲被認為是漢族人血統的標誌。傳説中認為小腳趾甲裂成兩瓣的人,是純種漢族人的子孫後代。
傳説二:小腳趾分瓣的人,是山西大槐樹下的孩子?
相比於前面一個傳説,這一個頗具故事性。
據傳由於老百姓們不願背井離鄉,移民的工作無法順利進行,官兵們便想出一個法子,張貼了一個告示:“凡不願遷移者,限令三日內到洪洞縣的大槐樹集合,領取免遷證;願遷者可在家等候”。
短短三天,成千上萬的老百姓集中在大槐樹下,結果卻被官兵團團圍住,告知鄉親們:“皇上有令,凡來大槐樹下者,一律遷走”。
這時候鄉民們才意識到上了官兵的“當”了,可是已為時已晚,不得不服從安排踏上了移民的道路。
官兵為了防止移民逃跑,用刀子在每個移民的小腳趾上砍了一刀。因此,在民間有流傳這樣一種説法:凡是小腳趾甲分瓣的人,便是山西移民的後裔,是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的孩子。
甚至有相關的民謠流傳:“問咱老家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還有這樣一句諺語:“誰是古槐遷來人,脱履小趾驗甲形”。
瓣狀甲的歷史傳説,真的可信嗎?
相信大多數人看了以上兩個傳説,都會冒出一個想法:連600多年前一刀所致的傷口都能遺傳,這不是違背了人類遺傳學最基本原理了嗎?
確實,而且將瓣狀甲這種特徵與民族血統純正與否聯繫到一起,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也毫無説服力。
根據傳説,瓣狀甲出現與明朝初期,與江西大移民息息相關。然而,有學者研究得出,自秦漢以來我國北方的少數民族(匈奴、契丹、蒙古等族)就已經不斷興起,
在戰爭、雜居、文化交流等影響下,不斷進行着民族融合、聯姻等。
因此,在江西進行移民之前,種羣中除了漢族人,就已經包含有其他少數民族。即使父系祖先可以追溯到“純正”的漢族血統,母系的來源也可能是其他少數民族的,
根本就不存在“純種漢族人”之説。
不過根據史料記載,明朝初期江西一帶確實有過大規模移民,山西洪洞縣“大槐樹”明代遷民遺址也被列為了山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每年也會有許多人從四面八方來到大槐樹下“尋根祭祖”,一代代華夏子孫將大槐樹作為故鄉的象徵、民族的根。
“瓣狀甲”到底是怎麼回事?
根據學者們的研究結果可以知道,
瓣狀甲其實是一種可遺傳的常染色體單基因顯性性狀
,根據類型劃分,可分為清晰型、融合型、退化型三種。
復旦大學赫衞國、邊建超教授等人進行深入調查發現:瓣狀甲的遺傳與性別無關,男女都有可能被遺傳,但是有年齡差異。
有的人在胎兒時期就已經出現,有的人在出生後隨着年齡的增長慢慢顯現,大部分人在5歲左右就可以明顯看到小腳趾甲分瓣的情況。
瓣狀甲的遺傳是顯性遺傳,如果一個人的小趾甲分瓣,其父親或母親至少有一人一定存在瓣狀甲,有可能是一隻腳有,也有可能是兩隻腳都有。
瓣狀甲並不能作為某個種族的標誌,少數民族的人羣中也有不少人的小趾甲分瓣,漢族人羣相對來説較為普遍。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古代華夏民族的一個生理特徵,由於長期勞作腳趾產生摩擦使基因發生了改變。
復旦大學的研究學者們以山西洪洞縣為起點展開調查,結果顯示,瓣狀甲出現的頻率以山西為起點向東南方向遞減,可能也與歷史上的人口遷移有關。
其實,從物種進化的角度來看,這可能也是人在進化過程中留下的多餘的基因突變,並且具有一定的遺傳性質,例如智齒、盲腸。
小腳趾分瓣雖然對健康沒什麼嚴重威脅,但是會讓人略感到不適,平時生活中大家多注意勤修剪。
話説大家的小腳趾甲是“瓣狀甲”嗎?是的話,你屬於哪個民族呢?
歡迎在評論區交流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