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存最大的鼓樓 聞名的還有兩塊匾額 一塊為“中國兩匾”之一

來西安旅遊的遊客都知道,西安有一處景點幾乎是每位遊客的必到打卡之處,那就是西安鐘鼓樓。其實鐘鼓樓是西安鐘樓和西安鼓樓的合稱,兩樓都位於西安市中心,東西相望,相距不足半里。古時候擊鐘報晨,擊鼓報暮,“晨鐘暮鼓”曾經是這座古城裏人們的真實生活寫照。我們都知道鐘鼓樓上的大鐘和大鼓都是後期仿製的,不過在鼓樓之上,相比於這個大鼓,似乎有樣東西更能説明鼓樓的意義,那就是懸掛於鼓樓第三檐下的兩塊匾額。

我國現存最大的鼓樓 聞名的還有兩塊匾額 一塊為“中國兩匾”之一

我國現存最大的鼓樓 聞名的還有兩塊匾額 一塊為“中國兩匾”之一

西安鼓樓始建於明洪武十三年,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鼓樓,和鐘樓相距僅200米,因樓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擊鼓報時,故稱“鼓樓”。鼓樓坐落於北院門街的南端,建於高大的長方形台基之上,為歇山式重檐三滴水的樑架式木結構樓閣建築。在鼓樓之上有一面重製的大鼓,明、清兩代,鼓樓周圍大多是陝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級衙門,這些衙門辦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離不開鼓聲,鼓聲亦成為當時人們最熟悉的聲音。2007年黃金週期間,西安鐘鼓樓開始舉行“晨鐘暮鼓”仿古表演活動,標誌着消失100多年的西安“晨鐘暮鼓”報時制度得到恢復。在鼓樓第三檐下,南北各懸匾額一塊,南匾為“文武盛地”,北匾為“聲聞於天”,也説明了鼓樓的實際意義。其中南匾“文武盛地”與山海關的“天下第一關”牌匾被譽為“中國兩匾”。關於這兩塊牌匾,還有一個動人曲折的傳奇故事。

我國現存最大的鼓樓 聞名的還有兩塊匾額 一塊為“中國兩匾”之一

我國現存最大的鼓樓 聞名的還有兩塊匾額 一塊為“中國兩匾”之一

“鍾為文鼓為武”這是西安市民的傳説,其實我們現在所見的這兩塊牌匾,也都是後來仿製的,真跡在文革時期被毀,這在當時不但是對陝西省文物的巨大損失而且也成了西安市民心中的缺憾。據史料記載,鼓樓在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後有過兩次大的重修。相傳清乾隆五年鼓樓重修後,陝西巡撫張楷模仿乾隆皇帝的“御筆”為鼓樓書寫南匾:“文武盛地”四字;北匾“聲聞於天”是咸寧縣“名儒”李允寬所書。兩匾長8米,寬3.6米,為藍底金字木匾。兩組八字均為帖金凸體,字字精練千古絕筆。當時的西安市民都將其當做是引以為榮的兩顆“明珠”。後來“文革”時期,兩牌匾額遭到人為毀壞,這不但是對陝西省文物的巨大損失,也成了西安市民心中的缺憾,為了給後人一個交代,還歷史以真實面目,西安市鐘鼓樓保管所從1982年起,就開始了恢復兩匾的有關調查研究和取證工作,經過數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在2005年04月29日兩塊匾額重新懸掛在了鼓樓之上。

我國現存最大的鼓樓 聞名的還有兩塊匾額 一塊為“中國兩匾”之一

我國現存最大的鼓樓 聞名的還有兩塊匾額 一塊為“中國兩匾”之一

不過關於“文武盛地”到底出自誰手還存在作者之爭,《咸寧縣續志》及《重修鐘樓記》記載是在清朝乾隆五年重修鼓樓後,陝西巡撫所寫;也有説是明萬曆十八年陝西巡撫趙可懷所題;還有一種説法是清朝時期,今韓城縣的一個叫梁元音的秀才在考試路過鼓樓時寫下的。關於“聲聞於天”加點的神秘傳説,據説當年,武則天寫的是“聲聞於天”四個字,一天她從樓下經過發現“於”字少寫了一點,於是下令取來大筆一枝,蘸上墨,用一弓箭將其射到牌匾缺一“點”的位置上。後來有人質疑她不能執政,於是清朝重修鼓樓時就將其改成“聲聞於天”。

我國現存最大的鼓樓 聞名的還有兩塊匾額 一塊為“中國兩匾”之一

我國現存最大的鼓樓 聞名的還有兩塊匾額 一塊為“中國兩匾”之一

如今“文武盛地”四個字到底出自誰之手,還有待學者、專家進一步研究考證,“聲聞於天”的加點傳説是真是假,也未可知。不過不管如何,這兩塊牌匾得以重製,也是為鼓樓增色不少,不但再現了鼓樓40年前的風采,也彌補了老西安人心中多年以來的缺陷。

我國現存最大的鼓樓 聞名的還有兩塊匾額 一塊為“中國兩匾”之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32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國現存最大的鼓樓 聞名的還有兩塊匾額 一塊為“中國兩匾”之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