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三灣風景區位於古運河三灣段,總佔地面積3800畝,是以運河三灣及周邊濕地風光為依託,因地制宜配置人文景觀及休閒設施而形成的大型生態人文景區,擁有眾多耀眼的頭銜:世界文化遺產、國家水利風景區和國家4A級景區。有水就有橋,在景區內有多座各具特色的橋,成為了市民遊客爭相打卡的“網紅”景點。
張馨純 運河三灣風景區講解員:
我們現在站在這個位置,身後這座橋,就是咱們景區的一座網紅橋,這座橋的名字叫剪影橋,它傳承的是揚州的剪紙文化,其次呢顏色非常鮮豔,採用的是中國紅,還有您看它像不像咱們揚州的另外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漆器。所以咱們這個橋又傳承了剪紙文化,又傳承了漆器文化,還有另一種老揚州人特別喜歡早上吃一種美食——蘭花幹,有沒有很像 所以這座橋呢?集合了揚州的三種地方文化,它也是剪紙當中拉花的這樣一種造型,給人一種特別靈動的感覺。
雨薇 新聞女生:
除了剪影橋,在運河三灣風景區內還有一座凌波橋,這座橋全長223米,它設計的靈感來源是咱們揚州的水,應該説這座橋非常靈動的設計,和我們波光粼粼的運河水是交相輝映,也是體現了咱們揚州與運河,城河同生的這樣一種歷史文化底藴。
錦瑟橋形狀像一張古琴,琴瑟橋猶如一台大型古箏,廣陵琴派和揚派古箏的獨特魅力在三灣,以橋樑的建築形式定格,為四海賓朋奏響別樣的旋律。古人云:“聽雨多臨水,看雲長傍山。”在運河三灣風景區內,還有九龍岡、津山遠眺等登高望遠的好地方,讓人臨風讀雨,看天賞雲。
有山有水有橋,景區內自然還少不了船。上個月我市試運營了運河“水上巴士”,從東關古渡到三灣景區的這條線路,每天都處於爆滿狀態。河道曲折、變幻莫測的古運河三灣段,給市民遊客帶來了別樣體驗。
王愛民 揚州航道管理站站長:
我們揚州的古運河航道呢,從東邊的揚州閘到南邊的瓜洲閘大約30公里。我們的旅遊航道從大運河的河口到通揚橋9.49公里,剩下來還有大概20公里,政府最近也在向省裏面彙報,準備把我們的旅遊航道從通揚橋一直延伸到瓜洲船閘,我們三灣正好是在從通揚橋到瓜洲船閘,正好這個中間節點的位置上。從邗溝一路走過來現在到三灣,再到南邊的瓜洲,中間經過高旻寺,整個把我們歷史的這個遺存,一條線全部通過運河把它串起來了。
無論是空中看三灣,還是地面看三灣、水上看三灣,都有不一樣的美。“北有瘦西湖、南有古三灣”名副其實!接下來,雨薇再帶大家去探訪一下運河三灣風景區內的兩處文化空間。
在運河三灣風景區內,還有一處可以全方位彰顯運河文化的區域,那就是我身後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經過一年多緊張的建設,目前呢它已經初顯真容。
2019年9月,在運河三灣風景區內,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正式開工建設,設計團隊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領銜,承建方是江蘇邗建集團。博物館整體造型像一艘龍舟,典雅大氣,旁邊的大運塔則以唐塔的風格設計,未來會與文峯塔、天中塔在運河邊連成一條線,形成“三塔映三灣”的景觀。根據設計規劃,博物館內設多個主題展廳,還有考古研究所、文創商品銷售、餐飲、小劇場等功能區。目前工程已經進入掃尾階段,近期博物館將由南京博物院接手布展,預計明年7月1日前開館迎客。
作為一座“國字號”的專題性博物館,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將對大運河進行全流域、全時段的展示,相信會成為面向世界的一個新窗口。
在三灣東門廣場附近,有一處寧靜雅緻的文化空間——邊城書院,門口寫着這樣一句話:“在運河聲裏,品歲月書香”。走進書院,新穎別緻的設計讓人眼前一亮。
王軍 邊城書院主理人:
把它設計成一個抽象的船,然後這邊是一個碼頭,相當於這艘船停泊在碼頭,馬上要駛入古運河,走向這樣一種文化的河流的寓意。
王軍是一名新揚州人,他告訴記者,早在童年時期,和運河有關的記憶就深深刻在了他的心裏。
我出生的城市是在安徽淮北的一座小城,它正好是古運河當中的一段,所以從小我們就生活在運河邊,看到那些水啊,你會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所以當時我來到三灣,看到這邊正好離古運河如此之近,一下就打動了我,讓我想起小時候母親河的那種感覺。水我覺得對於中國人來説,是非常獨特的一個存在,對大運河沿岸的這些居民來説更是如此,所以每天當我站在樓頂,看到運河緩緩流淌的時候,你骨子裏面的那種鄉情、鄉愁或者是對這種文化的思考就油然而生。
王軍痴迷於古籍文化,因此在邊城書院裏,我們看到了許多他精心收藏的與運河、與揚州有關的古籍。擺放在展區第一列的這套古籍名為《廣陵通典》,是由清代乾隆時期著名學者汪中撰寫的。
它上面寫“吳王夫差十年,秋,城邗溝,通江淮”,短短的一句話就把揚州誕生的時間和它的一個獨特的特色,甚至揚州城和水這種奇妙的命運的連接,都已經點出來了。這套古籍它的名稱叫《嘉慶重修揚州府志》,是非常經典的一本志書,它記載了我們揚州的方方面面,人文、地理、教育,包括重要的這樣一個運河,漕運啊,像這邊幾冊都是記載了嘉慶時期揚州這邊運河的一個基本情況,比如什麼時候適合通航,什麼季節處於枯水期,又什麼時候進行疏浚,這上面都有非常詳細的一些記載。
深秋時節,天高雲淡,古運河靜靜流淌。在明亮現代的文化空間裏,因為有了收藏者的精心呵護,古老泛黃的書籍展現出了最迷人的姿態。
提到這個古書籍呢,大家其實對它有一個很強的距離感,有一種陌生感,但是提到運河 大家又覺得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二者不是相背離,而是相統一的,中國浩瀚的古籍當中有很多都記載了我們這些水利文化,或者是生活在運河邊的我們的先輩,他們所奮鬥一生所帶來的那種正能量,這個其實是我想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把古籍、運河,還有我們現在的生活,通過這種方式打通,重新建立一種比較美好的連接。
我們常説,要把古老厚重的運河文化融入現代化的新生活,這一點王軍做到了,而整個運河三灣風景區更是這種理念的完美典範。眼下景區內秋色宜人,大家不妨趁着週末去走一走逛一逛,領略三灣古今交融的獨特魅力。
來源丨揚州廣電“揚帆”手機頻道
編輯丨朱蔣慧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