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組
作者 | 黃瓜汽水
編輯 | 渣渣郡
題圖 | 《花束般的戀愛》劇照
本文首發於虎嗅年輕內容公眾號“那個NG”(ID:huxiu4youth)。在這裏,我們呈現當下年輕人的面貌、故事和態度。
“要不要分手?”
打開豆瓣勸分組和虎撲步行街,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這些平台逐漸取代了深夜廣播的情感熱線,成為新時代的情感諮詢互助會。在這裏,聚集着數十萬被親密關係困擾的年輕人。
在一份份匿名投稿下面,出現次數最多的回覆就是“不分手留着過年嗎?”路過的網友們比電台裏的主持人還要恨鐵不成鋼。
“勸和不勸分”這句俗語已經搖搖欲墜,古老的價值觀正在消解。秀恩愛過於俗套,0.52元的紅包才足夠搞笑,當各種離奇的感情旅程展現在網絡之上,“勸分”就成了互聯網的默契,甚至在今年的情人節形成了一個小型高潮:
在本應慶祝愛情的節日,人們聚集在豆瓣勸分組狂歡,挖苦“詭計多端的摳男”,競爭一個“最離譜分手”的冠軍,有人甚至為情侶們提供了專用的分手模版。
圖源:微博
而當“勸分”成為互聯網時代的新型政治正確時,我更想追問的是:如今的年輕人面對親密關係,為什麼整齊劃一地擺出“非暴力不合作”的消極態度?
到底是我們不懂得談戀愛了,還是説戀愛本身,已經變成我們嘴裏的一塊嚼爛的雞肋?
後疫情時代開始,豆瓣勸分小組逐漸變成一座線上圍觀情感故事的秘密基地。從幾千人的小組,一步步走向了坐擁34萬分手大師的大觀園。
在勸分組,你能見證關於分手的一百八十種可能性。琳琅滿目的帖子標題,就像翻開了一本《故事會》的目錄。
有的故事拍案驚奇,有的故事足以稱為正義之光:
一覺醒來,相戀四年的大學男友竟然已婚已育
我把嫖娼的前未婚夫送進警局
男方孕期出軌,已決定離婚
勸分組的管理員@阿南告訴我,最常見的分手問題集中在以下幾種類型:
劈腿、經濟矛盾、隱瞞個人過往、與父母關係的矛盾。惡劣行為包括:嫖娼、家暴、精神控制。
豆瓣勸分組的95後用户@dogguess表示,雖然自己還沒有談過幾次戀愛,但感覺已經在組裏活完了半輩子——這雙稚嫩的雙眼,看遍了離婚、出軌、詐騙和嫖娼,今後遇到再雞飛狗跳的事她也能做到波瀾不驚。
當然,親密關係並不總是充滿離奇的背叛。更日常的分手,是被雞毛蒜皮的瑣事點燃火苗的,任何不經意的細節都能殺死一場弱不禁風的愛情。
關於一碗雲吞麪對象和我吵架四天這件事
和男朋友聊天很累,到底是我不懂幽默還是他有問題
已經在討論訂婚了因為男朋友看擦邊球分了
在去年3月份,網易文創數獨統計過關於勸分組的高頻詞數據,最高的三位關鍵詞分別是:異地、前任和懷孕/孩子。
但在今年情人節之後,我肉眼預測“摳門”將成為這個組冉冉升起的明星關鍵詞。豆瓣勸分組管理員@Meow也如此認為:“圍繞經濟的話題是出現頻次最多的關鍵詞,包括並不限於過節送禮、紅包、日常開銷、彩禮。”
畢竟,福樓拜早在《包法利夫人》裏就説過,摧毀愛情的方式很多,不過連根拔起的狂風暴雨,卻是借錢。
“前男友給我發0.88元后舉報我詐騙”
“男朋友的錢借給別人過情人節了”
“男朋友情人節只給我0.52還説我物質”
“情人節送你99朵玫瑰的表情”
“情人節沒準備禮物,送你一根新鮮的男性xx”
管理員@Meow對此非常不解:“男生在微信給女朋友發幾分錢的紅包的現象,不是個例,層出不窮,而且不是地域性特色”。她無法理解這些男生背後的心理動機:“對女友的羞辱?不屑?還是對來自女方的經濟壓力的反抗?”
經濟觀念的衝突,不僅是拍在情侶們腦袋上的一塊板磚,還變成了這個豆瓣小組的招牌。甚至今年的情人節團建活動,就是評選出一個摳門冠軍。
以上選項均為豆瓣勸分組情人節熱帖
勸分組最有趣的,不是千奇百怪的分手羣像,而是評論區裏34萬組員的嘴。
這裏的組員就像是當代互聯網的南丁格爾,在“能救一個算一個”的中心思想領導下,秉持“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勸分即救人”的理念,不厭其煩地把一個個為愛所困的痴情人拽出圍城。
顧名思義,勸分組唯一的行動綱領就是勸分手,讓發帖者捨棄不健康的親密關係,擁抱全新人生。
但大多數情況下,圍觀一個不清醒的人陷在火坑裏,更容易產生怒其不爭的憤懣——
“你把廟裏菩薩像扒拉掉,自己坐上去吧。”
對於管理員來説,她們希望大家的態度儘量保持客觀,不必對不清醒的發言過於苛責。
“如果ta絕對理智,那可能ta也不需要來發帖了。我們無法要求所有人都能夠時刻理智清醒,而且正是如此他們才會需要求助他人的意見。所以也不能期待自己每次給出的建議能夠被樓主採納,對自己來説只要有認真幫助過他人就好了,他人的生活還是需要他人自己去承擔。”管理員@阿南告訴我。
圖源:豆瓣勸分組
@阿南承認,勸分的機率也並非100%,“絕對不是盲目一刀切。大家本質上還是希望投稿人能過得更好,所以對於不合適的感情做出了勸分的提議。”
“也見過勸和的帖子,這種情況一般問題都不在雙方之中,而是一些外部因素的影響。世間難得有情人,遇到了合適的人,還是值得再多點勇氣對抗一下這些困難的。”
“比如有一個帖子,男孩子各方面條件都很好,兩個人感情也很好,因為男生加班嚴重造成了斜視,所以女生的母親堅決要求他們分手,這個帖子組員口徑高度統一,支持女孩子不分手。所以説勸分組的組員都是有自己的是非觀的,不會盲目、激進勸分。”管理員@E分享了這則故事。
圖源:豆瓣勸分組
在豆瓣之外的眼睛看來,勸分組是當代親密關係的判官,一個伴侶是否可靠,就看ta能不能順利通過勸分組的審判試煉。甚至有男性網友在微博上痛陳豆瓣勸分組的危害。
“人們可能覺得勸分組是邪惡的,它是愛情的終結者,戀人的死敵,恰恰相反,勸分組的初衷是幫助人們捨棄錯誤的關係,從而獲得追尋幸福的機會。”管理員@Meow解釋。
電影《花束般的戀愛》
到底有多少人真的會聽從陌生人的建議立刻在現實中分手,沒有一個管理員能給我一個準確的數字。
也許投稿的人是為了吐槽自己在親密關係中受到的委屈,也許他們心裏早就有了傾向的答案,來到一羣陌生人之中尋找認同感,確認自己的親密關係是否還能運轉下去。
無論是曾經的深夜情感熱線還是這些手機裏的App,都只不過提供了一個傾訴的平台——在這裏沒有人瞭解你的過往,就像一座偏遠教堂的告解室。
但事實就是,如今的告解室裏站滿了抓耳撓腮的年輕男女,他們一邊幻想着完美愛人,但同時又對親密關係束手無策。
如果你嘗試過在豆瓣和虎撲之間反覆橫跳,你會處於一種巨大的割裂感和認知錯位之中。
比馬裏亞納海溝更深的,是男女如今的性別對立鴻溝。
根據勸分組管理員@E的觀察,面對一段親密關係,年輕男女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有效溝通。
面對同一道難題,兩個性別自説自話,各執一詞,反覆申告自己的冤屈,卻很難聽到另一個性別的聲音。
在女性用户居多的豆瓣,你能聽到的關於男性的敍述,大多充滿了這樣的關鍵詞:摳門、自私、計較、PUA、普信。
而在男性用户居多的虎撲,你能聽到的關於女性的敍述,大多帶有性別濾鏡的偏見:接盤俠,舔狗,被綠,現成的爹你也做?
兩個平台就像互聯網的兩個對立的街壘,互相投擲隱形的燃燒彈,並且在內部陣營勸阻同性戰友——不要靠近男人/女人,他/她們沒有一個好東西。
但有趣的是,二者並不是完全沒有相似之處。
觀察他們面對婚戀的態度,就能發現兩個性別罕見地達成共識:戀愛絕非易事,男女雙方都叫苦不迭。
男性認為女性的要求太繁雜,甚至精細到要為其提供“情緒價值”。一個完美的男友太難做了,幾乎沒有人能輕鬆交出滿分的答卷。
虎撲一位用户對男性的委屈作出了總結
而另一邊,女性認為男性是世界上最詭計多端的生物,只會變着法子榨乾女性在婚戀中的剩餘價值。
已婚聊騷,婚內出軌,冷暴力和PUA他們全都手到擒來,想從男人那裏獲得真正的尊重和體貼比中頭獎還難。
圖源:豆瓣勸分組
幾番撕扯下來,兩性對戀愛幾乎都不再抱有不切實際的美好幻想。
莫泊桑説過,愛情似乎是美麗的,但可惜是一件美麗的禮服,結了婚,這禮服就脱掉了。而如今的年輕人已經沒耐心等到結婚,就要迫不及待撕破這件禮服。
豆瓣勸分組的管理員@Meow表示“不婚不育保平安已經成了大批組員的共識”,一位虎撲用户持有相似的理念:“結婚已經不在目前考慮的第一順位了”。
圍繞着“婚姻能給男人/女人帶來什麼”的問題,兩個性別可以給出相同的答案:婚姻是一個火坑,是一場陽謀,是生意和算計,就是沒有愛情,有也只是運氣。
圖源:虎撲步行街
男性抱怨彩禮價高,老婆婚後脾氣差,自己每天都奔波在接送二孩和老婆的路上,下班回家想刷會兒手機就要被絮絮叨叨,水管吊燈洗衣機空調,沒有一個不是等着男人來修。
女性的聲音來得更切膚痛苦。產後抑鬱無人在意,漏尿的尷尬只能自己扛,深夜餵奶沒人能接班,老公的眼裏永遠沒有家務活,女性最終承擔的角色只有保姆和陪睡。
答案雖然是相同的,但兩性對婚戀的焦慮和恐懼,本質源於不同的觀念碰撞。
大部分男性仍然保留着延續千年婚戀觀念。作為傳統婚戀模式中的受益人,男性默認婚姻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種交易。高價彩禮即是男性付出的議價權,採買了女性的勞動力和生育能力,在潛意識中將女性視為全方位工具人。
“這種權衡利害的婚姻,在兩種場合之下,往往變為最粗鄙的賣淫——有時是雙方的,而以妻方為更尋常。妻與普通的賣淫婦不同之點,只是在於她不是像工資勞動者那樣計件出賣肉體,而是一次永遠出賣為奴隸。”——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而與此同時,中國女性的思想解放,達到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女性受教育程度大幅度上升之後,一部分女性已經率先識別了婚戀中的陷阱,對婚戀抱有更審慎觀望的態度。愛情不再是女性唯一的指望,社會學家伊娃·易洛斯在Why Love Hurts中寫道,“愛情之所以具有極強的誘惑力正是因為它掩蓋並美化了兩性關係核心中各種深刻的不平等。”
女性懷揣着先進的思想觀念,面臨的依舊是古老傳統的婚戀市場,對話無法展開,面對婚戀只剩下退縮與恐懼。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而深究婚姻的本質,確實離不開冷冰冰的利益。
在加里·貝克爾提出的家庭經濟學中,具有不同優勢、在能力與收入方面互補的男性和女性,通過婚姻的形式可以使雙方利益最大化——這就是婚姻存在的根本理由。
如果要達到雙贏的最佳方案,那就要將婚戀視為一個巨大的全球市場。
只不過在中國,婚戀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殘酷。比起西方國家按照資產劃分門當户對,中國的“門當户對”更講究、更復雜、牽扯的因素更深層。
一線户口、家庭背景、年齡、學歷、情感經歷全都是影響議價的籌碼。
圖源:豆瓣生活組
當利益不可控的時候,規避風險、及時止損就是難免的事。而這裏的利益不僅僅是經濟利益,還有親密關係中付出的情感價值。
年輕人對親密關係充滿美妙的想象與期待,但實際結果總是不能如願。
這一切的背後,湧動的是兩性對“不可控的親密關係”的焦慮與恐懼。
一句流傳許久的名言説道:沒有一個人能從對象的手機裏活着走出來。出軌、背叛、騎驢找馬、前任糾纏,在科技發達的當下,擁有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高純度伴侶幾乎成為了所有人的終極目標。
我們不斷確認自己的感情是否安全,不斷在刷新的帖子里加深對異性的懷疑和不信任,最終的結局大多是——自己的伴侶原來也不怎麼幹淨,不如分手吧?
哲學家哈里・法蘭克福( Harry Frankfurt)有一個觀點如此説:“如果我們當中有‘某種揮之不去的焦慮或不安’,感覺到愛情問題令我們‘煩惱、焦躁、對自己不滿’,那是因為愛情包含、映照、放大了在現代性制度中自我‘陷人困境’的境遇;至於制度的形成,必然受到經濟關係和性別關係的作用。”
在這一系列組合拳的重錘之下,親密關係的光彩逐漸褪色。
愛情本應是流着奶與蜜的應許之地,但現在不可避免地演變成現代人的另一座隱形囚牢。
羅曼蒂克似乎真的正在經歷消亡。
當我對身邊的年輕男女,以及豆瓣/虎撲的用户進行了一個簡短的問答之後,他們的觀點出奇地一致——仍然對理想化的愛情抱有期待,但是愛情的價值順位,要往後挪挪了。
豆瓣勸分組管理員@餅乾告訴我:“學生黨可能更傾向於愛情至上,步入社會以後愛情價值順位會相對後移。”
“家庭第一位,事業和金錢應該差不多吧,有事業自然而然就有金錢了,愛情排在最後吧。父母是世界上最愛我的人,而擁有美好愛情的基礎就是事業,有了事業才能談愛情。”虎撲用户@漁歌子如此理解。
圖源:虎撲步行街
在兩性陣營的糾葛對撞之後,我似乎又看到了藏在背後的暗線。
如今的年輕人,對親密關係的想象不斷窄化。理想人選必須符合一個“看上去明確、但落實到生活中卻又面目模糊”的標籤。
女性對男性的要求精細、全能、無所不包;而男性對女性的要求看上去簡單直接,深究其內裏卻往往很難達到:既要有母親的温柔包容,又要有蕩婦的性魅力價值。
戲劇化的結局是,無論如何精挑細選,結果總會不盡人意。
豆瓣一位女性用户對理想男性的描述
在兩個性別陣營泡久了,你會發現一個有些悲哀的隱藏共同點:每個人優先考慮的都是自己的利益,都想在不確定的世界裏抓住一絲牢靠的確定性。
所以,你總能在勸分組裏看見許多因為小事走向陌路的愛情。似乎在上一輩人心中那些小的不能再小的事,都足以引起當代戀人的地動山搖。
愛情變得越來越精密,像一架冷冰冰的儀器;戀愛腦成為被抨擊的活靶子,精緻利己主義成為兩性陣營都推崇的“人間清醒”榜樣——近乎古典主義的浪漫愛情範式便走向消亡。
趨利避害是人類寫在基因裏的本能,沒有對錯。但愛情正在貶值,再也不能成為為對方無私奉獻的動機。如果不能温和地走進愛情的良夜,那乾脆就轉身離開。
這讓我想起一部充滿爭議的電影,賈樟柯的《江湖兒女》。
趙巧巧算一個清醒的女人嗎?恐怕很難評價。
她為了廖凡飾演的斌斌頂罪入獄五年,出獄時斌斌已經和別的女人在一起,她還是一路追到了南方,在路上受盡苦楚。
直到曾經輝煌的斌斌得了腦溢血,灰溜溜地滾回山西老家,她還是不計前嫌的接納了曾經的戀人,照顧他的衣食起居,甚至找醫生給他看病。從頭到尾,斌斌都沒有給她任何甜美的承諾。甚至最後病好了,轉身離開了她。
如果把這段故事從電影中摘出來,換上素人的名字投稿到各個情感諮詢平台,恐怕沒有人會讚賞趙巧巧的義氣和胸懷。更容易預料到的評價是,斌斌是渣男,趙巧巧是個戀愛腦嬌妻。
電影《江湖兒女》
阿蘭·巴迪歐説,愛情不可能是在完全沒有風險的情況下贈予生命的禮物。但如今我們不得不承認,很少再有人對這份風險甘之如飴、赴湯蹈火。
如果非要替年輕人的親密關係下一道診斷書,我想會是:我們慢慢喪失了對親密關係的信念。
體現在數字裏,是每年都在下降的結婚率和生育率;體現在文化上,是恐婚恐育成為最新的順口溜。這也許是人類在不斷追求自我主體性的進化過程中,必將經歷的陣痛和思考,放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過是一粒沙而已。
但將視角投射回我們自身,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真的是一塊食之無味的雞肋嗎?
我仍然保持樂觀。
人類需要温度,需要建立聯繫與羈絆。
我們生活在這個星球上,並不總是孤單的個體,我們仍然需要真誠的愛情。
(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