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背起行囊(原創文章,歡迎大家轉載分享)願你精緻到老,眼裏是太陽,笑裏是坦蕩
飛地,一種特殊的人文地理現象,指隸屬於某一行政區管轄但不與本區毗連的土地。如果某一行政主體擁有一塊飛地,那麼它無法取道自己的行政區域到達該地,只能“飛”過其他行政主體的屬地,才能到達自己的飛地。今天就和大家説一説中國唯一的“海外飛地”,遺忘近百年之久,如今成多國眼紅的寶地。
斯瓦爾巴羣島,是遠離挪威本土的挪威屬地,由西斯匹次卑爾根島、東北地島、埃季島、巴倫支島等組成,位於北極圈以內。斯瓦爾巴羣島名字意為“寒冷海岸”,島上多山地,多峽灣,氣候寒冷,潔白動人的極地景色和多樣的極地生物是遊客到此的原因,斯瓦爾巴65%的地區都被作為自然公園保護,以維護其獨特的動植物資源。
斯瓦爾巴羣島,是挪威最北界的國土範圍,但作為中國人,卻有權自由出入斯瓦爾巴羣島,進行觀光旅遊、開發經營,科學考察,遙遠的斯瓦爾巴羣島為什麼會給國人以如此優厚的待遇呢?
挪威人12世紀最早發現斯瓦爾巴羣島,直到1596年,才被荷蘭航海家威廉·巴倫支命名為“斯瓦爾巴”。在20世紀初的時候,英國、法國、俄國、美國、挪威等國圍繞斯瓦爾巴羣島的礦權問題發生糾紛,在此情況下,歐洲各國在1920年簽署了《斯瓦爾巴條約》,條約決定該羣島的主權歸屬挪威,但礦權則為簽約國平等享有,礦權之爭乃告解決。
據悉,1925年,北洋政府受法國邀請,在巴黎第二批次簽署了由海牙國際法院主持的“斯瓦爾巴條約”,因此中國公民有權自由出入該羣島,併除作為簽約國帶來的免籤等旅遊優待外,《斯瓦爾巴條約》的簽訂也為中國可以進入北極科學考察提供了法理依據,因此,斯瓦爾巴羣島成為了中國公民可以自由出入,逗留在海外唯一的地方。
1925年中國北洋政府簽訂了該條約,但是之後的中國人便忘記了這個條約,所以一直沒有享受到斯瓦爾巴羣島的權益,直到2004年7月28日,中國在此建立黃河站,作為科學調查活動的基站,80年後,中國才真正開始享受這個島的權益,這個被中國遺忘了快百年之久的地方,終於有了用處。
雖然斯瓦爾巴羣島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飛地”,但這裏確實是中國公民在海外唯一可以自由出入與逗留的地方,或許是距離中國本土太遠的緣故,中國人很少前往該島嶼生活和旅遊,直到北極第一座“黃河”科考站的建立,我們才意識到這個地方原來是我國的“飛地”。如今,經過幾十年的努力,“黃河”站已經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價值的科學成果。
根據《斯瓦爾巴條約》規定,簽約國有權對於該羣島的資源進行開發,斯瓦爾巴羣島雖然地表十分荒蕪,但是地下卻藴藏豐富的煤炭資源,各條約簽約國平等享有煤炭資源的開發權,如今的斯瓦爾巴羣島成為了多國眼紅的寶地,隨着越來越多的國家盯上這塊“肥肉”,斯瓦爾巴羣島可能成為未來隨時都有可能爆發的“火藥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