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博物館門票一票難約的現狀使人們對“博物館熱”有了最直觀的感受。為滿足公眾參觀的需求,近一個月,多家博物館陸續調整開放時間:故宮博物院自7月8日到8月31日,開館時間提前至8時;山東博物館從7月11日起在提前半小時開館的同時,延後閉館半小時;諸如陝西曆史博物館等,則將週日閉館時間由18時延長至20時。
博物館延時開放的手段多樣,在提前開館或延時閉館的常規做法之外,還有像南京六朝博物館這樣打破週一閉館慣例、實現一週七天都能參觀的做法。不管怎樣,這都是為了承接更多公眾對博物館的參觀熱情,是提升公共文化場館服務效能的好事,更是滿足公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大事。
但是,在博物館紛紛延時開放後,也應該看到伴隨而來、不應迴避的問題,如博物館延時開放到幾點較為合適,場館運營時間拉長而人力和設施成本如何補足等等。面對持續升温的博物館熱,既要看到公眾的蓬勃熱情,也應該看到工作人員的付出,必要地提升工作人員相關待遇,也是在滿足公眾文化需求之外,應該給予公共服務背後工作者應有的嘉獎,從而避免出現服務時間拉長服務質量卻降低的情況,讓延時開放沒有更多的後顧之憂。
博物館延時開放,看似是為了應對博物館供不應求現狀的被動舉措,但其實也是博物館主動變革運營思路的一大契機。延時開放不應僅僅是延長時間,還應該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服務。譬如,暑期青少年參觀羣體較多,可以結合青少年的特點,設計適齡的研學文化活動,讓供需更加匹配。
博物館延時開放,不應侷限於暑期這一特殊階段。就平常來説,學生和上班族或許也有放學、下班後享受博物館文化的需求。伴隨着羣眾生活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旺盛,可以預見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博物館熱”只會升不會降,因此博物館應該具備更長遠的眼光,探索出一套規律化的延時開放制度。
放眼國外,法國巴黎盧浮宮、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俄羅斯聖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每週均有固定的延時開放制度,滿足公眾夜間參觀博物館的需要。
相較而言,目前國內博物館的探索還比較少,大多隻有在“國際博物館日”等固定的時間或暑期等特殊時間段延時開放,而且基本上是照搬白天的運營模式,沒有形成自身的特色。拓展博物館、打造空間,策劃主題性活動,利用線上手段覆蓋更多受眾等一些經驗,都是值得博物館引入並進行適配性改造的可行之策。博物館應該主動承擔起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責,讓延時開放不僅僅是權宜之計,而變成主動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