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江南·百鎮 | 朱家角回答:何為江南古鎮人居品質新高地

由 高會雲 發佈於 休閒

▲夜色中的朱家角

改不了的舊鄉音,抹不去的老城廂,忘不卻的古鎮情。

在上海西郊,有一顆鑲嵌在澱山湖畔的璀璨明珠,其水之美、橋之古、街之奇、園之精,不臨其境,難言其妙。寶島台灣作家三毛,到此曾為“小橋、流水、人家”的格局而迷戀,為清淳幽靜,處處可畫、時時有詩的風情而陶醉。

它就是朱家角,一座保存完好的江南水鄉古鎮,上海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見證,成陸於7000年前,良渚時期就有人類活動;三國時期形成村落,宋成集市;到了明朝,已是商賈雲集、經濟欣欣向榮的繁華集鎮,“銜衢綿亙,商販交通,水木清華,文儒輩出”……

千年上海的悠悠根脈流淌至今日,仍是“活着的古鎮”。上海最長、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橋、——“滬上第一橋”放生橋上的每一塊石板仍是四百多年前的模樣,原住民們起居如昨,保留着濃濃的煙火氣。

今天的朱家角,有着自然和歷史賦予它的稟賦和氣質,更有新時代開拓創新的勇氣和精神。

作為進博會主要拓展區,朱家角這個“窗口中的窗口”在主動做好服務保障的同時,積極承接不斷放大的溢出效應,利用生態優勢、區位優勢、人文優勢,打響江南文化品牌,努力提升古鎮顯示度和影響力,塑造一個底藴與活力並舉的“詩意新水鄉”。

朱家角鎮黨委書記高健表示,在“進博會”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兩大國家戰略背景下,朱家角將積極做好“十四五”規劃編制,以水鄉文化為依託,進一步突出文化特色,把朱家角歷史文化名鎮打造成為  世界湖區的歷史名鎮、環境宜人的生活市鎮、綠色生產的特色小鎮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水鎮。

|世界湖區的歷史名鎮

|下一站:國家5A級景區

新上海看陸家嘴,老上海看城隍廟,古上海看朱家角,它的大氣、秀氣和靈氣,洋溢着江南文化的精氣神。

這裏歷來文儒薈萃,人才輩出,明清兩代共出進士16人,舉人40多人,許多富貴人家和文人雅士在此建造深宅大院,如三泖漁莊、王昶故居、福履綏祉,還有席氏廳堂、陸氏世家、陳蓮舫故居等。放生橋的古色古香、北大街的繁華熱鬧、城隍廟的人頭如織、圓津禪院的靜謐莊嚴、二十六條弄巷的曲徑幽深……目前古鎮內完整保存的古蹟達21萬平方米之多,遊人來此猶如打開了一幅古意盎然的江南水鄉風情畫卷。

為傳承併發揚江南文化,營造有詩意、有魅力的水鄉環境。近年來,通過區域劃分、規劃經營的手段,朱家角提出“保護古鎮、開發老鎮、建設新鎮”,即古鎮區修舊如舊,凸現旅遊功能;老鎮區協調過渡,為旅遊配套服務;新鎮區拓展提升,彰顯現代水鄉民居特色。

三個鎮區的劃分,正確處理了新與舊、保護與開發的關係。在古鎮的保護和發展過程中,以切實保護優秀歷史文化遺產、改善居住生活條件、提升旅遊環境品質和弘揚地方傳統文化為目標,儘可能多地保護真實的歷史遺存,保留整體的環境風貌,保持原有的生活氣息。

▲朱家角正在塑造“詩意新水鄉”

受保護的不僅是單個的文物古蹟,也包括歷史街區周圍的環境和歷史氛圍,以及古鎮歷史風貌所賴以存在的城鎮格局、街坊肌理、河街空間、歷史建築和傳統風貌建築、河街設施和古樹名木等等,從保護歷史街區、古鎮格局、傳統風貌擴展至“全鎮保護”。

朱家角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喬惠鋒表示,朱家角鎮將堅持保護與開發並舉,全面提升旅遊品質,通過規劃引領、築巢引鳳、以節造勢、深挖民俗等方式,致力於挖掘古鎮歷史文化資源,開發更多、更精美的文化旅遊項目。例如:培育和扶持由崑劇王子張軍表演的實景園林版《牡丹亭》、著名音樂人譚盾策劃的《水樂堂》和《上海朱家角水鄉音樂節》等高端文化項目;成功打造原創田山歌音樂劇《角里人家》;搖快船、“涵大隆”技藝製作等5項非遺得到不斷傳承和弘揚。

“不僅僅是傳統景點觀光和水上旅遊,我們還可以在新角里、中南雅集等時尚休閒區遇見現代藝術的視覺衝擊。在國際頂尖建築設計師的打造下,那裏已經成為‘鎮中鎮’,星巴克等全球知名品牌在標識設定上統一使用古鎮水鄉風格。”遊客李小姐十分享受這份古樸與現代交融的獨有體驗。

作為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最重要的旅遊目的地之一。過去20年來,朱家角古鎮先後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新滬上八景”“長三角十大古鎮”“全國特色小鎮”……去年古鎮景區創5A通過市級旅遊資源評審。當前,朱家角正全力衝刺國家級5A景區創建,熱切期盼創造古鎮新歷史的那一天。

|環境宜人的生活市鎮

|讓古鎮人民享受現代文明

2019年,朱家角古鎮接待遊客達780萬人次,創下了歷年之最。在這些遊客中,人們的期待各不相同,有人衝着古蹟而來,有人想在古鎮的小橋流水邊喝喝茶、放放空,還有人心心念唸的是這裏各具特色的音樂會、藝術展,鄉村文化、都市文化,傳統文化、現代文化早已有機地融為一體。難怪有人説,在長三角示範區先行啓動區中,朱家角是頗具國際文藝範兒的那個。

朱家角的文藝範兒,可以從天未亮的一杯茶説起。地鐵17號線開通的那天,朱家角的“水上17號線”同時開通。出了地鐵就可以換乘小船,沿水路直抵放生橋畔。由東北入口進入朱家角古鎮看到的第一處景觀,便是“阿婆茶樓”,“回”字形樓身、粉牆黛瓦、飛檐翹角,是一座典型的明清建築,三面環水,站在茶樓的二樓觀景平台,可東望放生橋,中看漕港河,西觀圓津禪院,入夜時分,華燈初上,身居此處欣賞水中的古鎮倒影更是如詩如畫。

園津禪院

該茶樓讓人稱道的不僅是這裏的景,還在於它是古鎮愜意生活的生動寫照。選擇沿河的座位,視野空曠,點一杯茶閒坐半日,左右美景盡收眼底。

喝喝茶,聽聽戲。出了茶樓,行走在一橋、一街、一寺、一廟、一廳、一館、二園、三灣、二十六弄之間,感受珠裏興市、搖快船、燈遊船、絲竹船、蚌舞、田歌相伴的水鄉風情。與“魔都”的大城市風貌迥然不同。朱家角沒有喧鬧的市聲,沒有急迫的生活節奏。人們從容悠閒,不慌不忙,來到此處,會發現生活的節奏突然被拉長了,似乎連心跳的頻率都減緩了,確有“偷得浮生半日閒”之感。

“慢生活”並不與舒適完善的公共服務配套相沖突。

為凸顯“小橋、流水、人家”的都市水鄉風貌,朱家角提出“讓古鎮人民享受現代文明”的思路,先後投入10多億元,對古鎮基礎設施、道路橋樑、綜合管網等進行改造。

而在全鎮範圍內,將呈現門户水鄉區、休閒濱湖區、宜居新社區、健康產業區、新城生活區和水鄉村落區六個功能區。其中,宜居新社區主要承擔新鎮區的城鎮生活與服務功能,以補齊公共服務設施為主;新城生活區則與青浦新城在空間上聯繫在一起,是青浦新城的一部分,以生活居住功能為主。

未來,以5A景區和特色小鎮創建為抓手,對標長三角示範區城市品質功能,推進示範區高質量、高水平建設,朱家角將推進蘭生復旦學校、“紅房子”醫院等項目的建成開業,完善公共服務設施的配套建設,打造社區15分鐘生活圈。

宜居宜業宜遊,是現代朱家角再貼切不過的標籤。

|綠色生產的特色小鎮

|“文創+基金”佈局持續加碼

打造人居品質新高地,重點要突出“美”字,彰顯生態之美、人文之美。外在形態要保持傳統江南水鄉特色,對城鎮佈局、建築風格、區域色彩等強化統一規劃、設計和管控,體現小橋流水、粉牆黛瓦、枕水而居的江南風貌。

為了“美”,朱家角必須捨棄高污染、高耗能的傳統產業,重點發展綠色產業。依託古鎮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文化產業毫無疑問是最佳的選擇之一。

站在阿婆茶樓上朝西看,位於西井街的“水樂堂”相距不過數十米。“水樂堂”將河水引到了室內。在“水樂堂”,從天頂落下的每一滴水聲,都能以放大1000倍的音效,真實地展現在觀眾耳邊。演奏家們手撫水樂器、腳踏水舞台、敲打樑柱、踏擊音梯,從天而降的水琴、玻璃幕展開時,內外合一的禪意,都給觀者帶來奇妙的感受。在“水樂堂”,藝術賦予老建築嶄新的生命力。

這場實景水樂演出,自2010年在朱家角“誕生”以來,觀者如潮。譚盾想把上海和世界通過水連接起來,在朱家角,他做到了。

這絕非孤例。朱家角古鎮的魅力便是文化帶來的魅力。

如果説朱家角本身就是一幅江南水墨畫,那麼在畫中看畫更是別有一番風味。2010年,本就如詩如畫的朱家角,以畫為媒,舉辦了首屆上海朱家角國際水彩畫雙年展,這也是世界水彩畫歷史上的首次雙年展,吸引了18個國家的藝術家參展。兩年後的第二屆雙年展,參展國從18個躍升至62個。

以前,很多好的水彩畫主題都是水城威尼斯,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內外知名水彩畫家已將朱家角視作“東方威尼斯”,從中不斷汲取創作靈感。朱家角,正逐漸成為一個響徹世界水彩畫界的名字。

落户朱家角的高端文化產業不僅為古鎮帶來了持續不斷的人氣,也大大提升了古鎮的文化格局。眼下,一批新的文化演藝場館和大師級的文化工作室已在加緊佈局,未來將持續提升朱家角江南文化品牌的影響力和顯示度。

古文化和水文化是江南文化共同基因和識別碼。抓住長三角示範區建設機遇,朱家角強化小橋流水、粉牆黛瓦江南水鄉風貌,充分提升在長三角一體化中的顯示度,打造古鎮文旅產業特色,發展夜景、夜宿等夜間經濟,把古鎮文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目前,朱家角聚焦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着力發展“大文旅、大健康、大智造、大平台”四大綠色產業。以長三角金融產業園建設為契機,朱家角依託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青浦服務中心等載體,強化“文創+基金”特色小鎮功能,建設基金和金融集聚區,實現基金承載在一體化示範區更大作為;持續挖掘創新經濟動力,打造沿17號線文化創意產業走廊,釋放產業發展潛能,打造創新經濟新高地。

|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水鎮

|與自然共舞推動鄉村振興

朱家角周遭星羅棋佈的天然水網,是世界級的料子:西面是11.5個西湖面積的澱山湖,黃金水道漕江河穿鎮而過。鎮內河網縱橫,如漕港河、澱浦河、新塘港、南大港、澱山港、斜瀝港等,還有躍進河、朱泖河、朱昆河、朝陽河等人工河,九條長街沿河而築,歷來是商賈雲集的水陸碼頭。

水是古鎮的魂。

生態築底、理水為要。2017年以來,朱家角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廣度和深度推進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以水環境的持續改善,提升江南水鄉競爭力。僅2017年一年,朱家角投入資金1806.22萬元進行河道綠化養護、陸域保潔、水域保潔、護岸養護等工作,並啓用市場化巡查隊伍,制訂了《朱家角鎮鎮村管河道長效管理考核辦法》,對養護隊伍進行日常考評打分,實施監督管理。

目前,生態建設工作仍在持續推進。青松生態廊道、G50生態廊道、攔路港生態廊道的建設有序推進,198減量地塊、拆除違法建築地塊、堆場碼頭清退地塊等生態修復陸續進行。未來的朱家角,將顯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格局。

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朱家角狠抓高品質“美麗經濟”,以“與世界對話的中國鄉村”為主題,初步形成“一核二廊三區”總體戰略。鄉村振興,在此處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其中,最先開始建設美麗鄉村的張馬村,已先後榮獲“市級美麗鄉村”“全國最美休閒鄉村”“全國生態文化村”“中國特色村”等榮譽,並在去年正式成為國家4A級景區。唐代的泖塔、蜿蜒而過的泖河歷經千年,蘆葦和野茭白自然生長在潺潺流水中,錯落有致的農居點綴在農田和綠樹之間,清澈見底的小河、翠綠的草地、白牆青瓦的平房……“四園一島”的張馬,既保留了渾然天成的自然之美,又體現着井然有序的自律之美。漫步鄉間,錯落有致的民居點綴在農田和綠茵之中,處處散發着江南水鄉古鎮悠然恬靜的神韻。

▲朱家角的張馬村

以古鎮著稱的朱家角因古鎮而興,也為了謀求更大層面的發展,做了不少“跳出古鎮”的嘗試。朱家角有廣袤的鄉村。以全域旅遊理念為引領,在古鎮旅遊發展的同時,鄉村振興也成為朱家角新的發展動能。三泖九峯之處,張馬、林家、張巷、建新、王金、新勝、李莊等七村,藴藏着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藴,燦爛的古文化遺蹟,深厚的人文脈絡,這些鄉村振興路上的“寶藏”,未來有望成為沈太路沿線富有江南特色的鄉村振興示範區。

不僅如此,朱家角專門提出:古鎮旅遊的開發不能侷限於古鎮核心區、侷限於“點”和“線”,而應該利用核心區知名度的提升和人氣的聚集,將發展的重點延伸到古鎮乃至全鎮外圍。朱家角將充分整合得天獨厚的周邊資源,南北互動、東西聯動,加快推動商、旅、文、體、農融合發展,不僅關注傳統的“吃、住、行、遊、購、娛”,更拓展到“文、修、展、養、康、研”,立足朱家角,放眼“長三角”,全面釋放體驗經濟、服務經濟的能量,向江南古鎮人居品質新高地邁進。


作者:趙徵南

圖片:朱家角供圖

編輯:邵大衞

責任編輯:楊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