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現“神牛”圖案?專家:特定角度才能看到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高菊文圖

近日,網上熱傳龍門石窟現“神牛圖”,引發網友熱議。5月19日,記者在龍門石窟研究院相關專家的帶領下,找到了能夠看到“神牛”的觀察角度。據其介紹,在特定的角度才能看到“神牛”的輪廓,如果配合合適的光照,“神牛”會更像。

龍門石窟現“神牛”圖案,專家:特定角度下才能看到

5月19日上午,在龍門石窟研究院副研究員焦建輝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龍門石窟景區內的東山石窟的擂鼓台和看經寺之間的平台,面朝西舉目望去,奉先寺的整體輪廓儼然成為一頭活靈活現的“神牛”,牛頭、牛尾等造型清晰,盧舍那大佛上半身囊括在“神牛”造型之中,渾然一體,令人稱奇。

“這個角度來看,‘神牛’的輪廓最清晰,無奈洛陽今天是陰天,如果太陽光充足,一半的光照射在盧舍那大佛上,加上陰影,更加像‘神牛’。”焦建輝告訴記者。

當記者沿着台階向北走去,再抬頭看奉先寺,“神牛”的圖案已經不太清晰,呈現出“方框”形。

“如果正面看奉先寺,原本就是一個像電視屏幕一樣的方框形狀,但是由於大龕上沿部分岩石崩落,就形成了一個缺口,改變了崖壁的輪廓線,看起來像牛頭的形狀,‘牛尾’的部分也是古代為防止大佛遭受風吹雨淋而建造的木構窟檐掉落後,露出安裝木質建築構件的弧形凹槽,看起來像牛尾的形狀。”焦建輝説。

據其介紹,“牛頭”所在的位置有個神仙洞,洞口距地面25米高,不太起眼。神仙洞是一個形狀不規則的大溶洞,裏面的空間很大。石窟中出現這種獨特的造型,是由於巖體脱落的原因,加上從不同的角度觀看,就會有不同的景象。

龍門石窟中多處都有牛的造型

焦建輝説,在龍門石窟2300多個窟龕中,還有多處牛的雕刻藝術。例如,古陽洞一個佛龕的龕楣上雕造着成套的佛傳故事,如樹下觀耕、步步生蓮、九龍灌頂等,其中,樹下觀耕就有牛的雕刻。

記者在東山石窟擂鼓台劉天洞看到,有兩個佛龕下方的供養人位置,都雕刻着牛的造型。“有一處專門刻了‘為犢子’三個字,一般情況下,出資人供奉佛像是為了為人祈福,所以會在佛像下面雕刻上被祈福人的像,這裏卻雕刻着牛的像,説明在古代牛的家庭地位是很重要的。”焦建輝説。

在先民看來,牛是“闢地”的神獸,除作為生產工具外,也是重要祭品。牛有勤勞、樸實、吉祥的寓意,尤其在農耕社會,牛是普通家庭重要的生產勞動力,所以人們對牛十分珍愛。

不光有“神牛”,龍門石窟還有“剪刀手”佛像、“搓澡”力士等

“遊客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發現‘神牛’的圖案,説明遊客真正在用心遊覽景區。”焦建輝説。

其實在龍門石窟內,除了“神牛”造型,還有很多其他造型獨特的佛像或者塑像,例如前兩年走紅網絡的“剪刀手”佛像、“萌萌噠”佛像、“搓澡”力士等。

記者來到位於西山石窟靠南的位置,在一處石窟中,一位力士造型的佛像右臂彎曲放在腹部位置,左手高舉在身後,第一眼看去十分像在“搓澡”。“龍門石窟力士的造型比較統一,這位力士的動作和神態都很逼真,造型很少見,有遊客就認為像‘搓澡’,也很有意思。”焦建輝説。

賓陽洞,原名叫靈巖寺,由賓陽中洞、賓陽北洞、賓陽南洞三個洞窟組成,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在賓陽北洞,記者看到了網友熱傳的“剪刀手”佛像。據焦建輝介紹,這尊“剪刀手”佛像的兩個手指是清代泥塑修補而成,“剪刀手”是現代遊客的一種解讀。

在奉先寺內,盧舍那大佛上方,有許多方形的孔洞,被網友稱為“驚愕的嘴”。據悉,可能在雕刻佛像的時候,為了保護大佛,在大佛上方安裝了木質的窟檐,這些空洞就是安裝窟檐時候,把木條插入方孔承重的。雖然奉先寺進深36米,窟檐建築仍為大佛遮擋了千年風雨,防止雨水直接衝淋侵蝕窟壁和石窟造像,造成傷害。隨着時間的更迭,木質建築逐漸腐爛,留下了這些孔洞,看起來像是“驚愕的嘴”。

作者:

來源:大河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57 字。

轉載請註明: 龍門石窟現“神牛”圖案?專家:特定角度才能看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