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陝西。
本文為小漁陝南秦嶺探秘的第十三篇內容。前文提要:陝南秦嶺探秘:這樣的深山老房子,冬暖夏涼具有智慧,已經越來越少了
在城市高樓大廈的“筒子樓”裏生活久了,來到秦嶺深山,會發現山裏人家生活得如此暢快!在寬廣偉岸的秦嶺大山裏,房舍散落其中,你佔一個山頭,我佔一個山頭。
我們自以為爬到了秦嶺水柏溝的山頂,向遠處眺望才發現:好傢伙!真的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啊!
水柏溝是陝南秦嶺中的一條深谷,位於漢中留壩縣玉皇廟鎮的下西河村。這樣的秦嶺深谷,在秦嶺有很多很多。僅僅是在留壩縣境內,就有十多條以“溝”命名的地方。
和西安周邊,大家熟悉的秦嶺北麓的72峪相比,陝南的秦嶺溝壑裏似乎少了一些帝王將相的傳説,也少了一些星羅棋佈的古寺道觀,但藏於秘境中的自然風景,以及由古老的陝南山地民居建築、樸實的山裏人家構成的人文風景,依然令我們難忘。
踏上留壩水柏溝的尋訪之旅,緣於我們想要尋找山頂的高山草甸和“天池”(PS.關於高山草甸和“天池”的具體內容,大家可以看我上一篇遊記:陝南秦嶺奇遇記:不知名的野山溝,有神秘高山風景和淳樸人家)。
因為“户户通公路”政策,如今的留壩水柏溝已經鋪上了水泥路面。有老鄉告訴我們:哪怕只有一户人家,水泥路也會修到家門口。
如今的秦嶺深山,不再像過去那樣難以抵達,不過居住其中的人們越來越多的搬出了大山。我們探秘水柏溝的旅途中,就遇到了好幾座已經閒置的房舍,留在山裏的大多是老人了。
和眾多溝壑縱橫的秦嶺山樑一樣,水柏溝裏有好幾條岔路。當我們站在高山草甸之上,看到對面山坳中間坐落着一房小院(文章首圖),覺得格外震撼!
第一次如此清晰的感受到了大山之博大,人類之渺小。你瞧,在四周墨綠色波濤林海之中,那户白牆紅瓦的秦嶺人家,彷彿要被自然的宏大吞沒了一般。不過人類的偉大之處在於,雖然渺小卻也強大,他們不也如此坦然地與自然為伴,世代生活至今了嗎?
返程途中,我們回到了之前停車的岔路口。另有幾個同伴還在山上,我們這個小分隊便想沿着另一條岔路去探探險,走了不知道多久,在幾個轉彎之後,便又遇到了一户秦嶺人家。
主人是一位老奶奶,我們進來時,她剛巧站在自家房檐下。和奶奶聊天得知,她今年已有90多歲,和老伴兩個人居住在這裏。
走訪的秦嶺人家多了,我們也發現山裏人家普遍精氣神十足。雖然已有90多歲高齡,但奶奶精神矍鑠、行動靈活,我們説想來拍拍秦嶺的老房子,奶奶便熱情地招呼着我們,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山裏人的樸實與好客。
奶奶家的這户院子,建在一處平坦的坡地上。前面是長滿了林木的深谷,背後則倚靠着大山。幾間房舍已經刷了白牆,但從結構來看還屬於秦嶺山地夯土牆民居。只有一間雜物房,還保持着原汁原味的黃泥牆面。
我們一路尋訪秦嶺老建築,發現黃牆黛瓦的老房子越來越少,這大概也是城市化發展的必然歷程吧。
散養的雞在後山上撒着歡瘋跑,我們還見到了幾桶留壩特色的棒棒蜜。我想,這大概也是老兩口的收入來源吧。
和許多秦嶺人家一樣,我們探訪奶奶家時,也感受到了他們對於生活的熱情。整個院子收拾的乾乾淨淨,各種工具擺放妥當,即便面對着大山,也養着幾盆自己心愛的植物花草,就連雞吃食的工具也很講究……
臨走前,奶奶站在院子裏目送我們離開。同行的陳大哥説,山裏不常來客人,所以一旦有客人到訪,都會很熱情。想想也是,許多城市人嚮往這樣的秦嶺山居生活,總覺得日子很安靜、很悠閒,但如果真的常住於此,又有幾人能耐得住寂寞呢?
最後還是老規矩,説一下旅遊實用信息,想來的朋友的可以參考:
本文提到的秦嶺水柏溝,位於陝西漢中市留壩縣玉皇廟鎮下西河村。這條秦嶺山溝全長8公里,是一條非常原生態的秦嶺山溝,全程為水泥路面,但彎多路陡,外地遊客不建議自駕,徒步進山更為穩妥。山頂有一片高山草甸,有幾處保存完好、原汁原味的秦嶺民居,進溝山路沿途種植着大量的栗子樹,平時更適合愛好攝影及小眾旅遊愛好者,秋季可以來撿栗子。
想了解更多冷門、好玩的旅遊地,歡迎大家關注“小漁的行旅日記”。和小漁一起發現世界更多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