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蒙古首都污染成災,白晝如夜!這是你想象中藍天草原嗎

由 老巧雲 發佈於 休閒

蒙古國,在我的想象中一直有這樣一幅畫: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她的首都烏蘭巴托是蒙古國唯一的城市,全國有近50?人口定居在這裏。烏蘭巴托市中心是成吉思汗廣場,南北兩側有連綿起伏的羣山環抱,清澈的圖拉河從城南的博格多山腳下自東向西緩緩流過,東西兩面都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
蒙古國地標,坐落於烏蘭巴托郊區的成吉思汗雕像,高達40米。
然而,這一切的美景或許是你曾經的印象,如今的烏蘭巴托已然面目全非。綠草如茵、藍天白雲已經被工業區和生活區的黑霧籠罩,黑色代替了綠色,烏雲罩住了藍天。
一個男人醉倒在地,身後是烏蘭巴托之景。
曾幾何時——“烏蘭巴托的夜,那麼靜,那麼靜,迎來的未來那麼美。”
現在的烏蘭巴托,有時候白天像黑夜般不見天日,已成世界空氣污染最嚴重城市之一。
Bayankhoshuu是烏蘭巴托空氣污染最嚴重的社區之一,傍晚的空氣混濁不堪。
在這個地方,手持空氣檢測儀上的數據是正常數值數十倍;PM2.5參數曾一度暴漲,是世衞組織推薦安全上限值133倍。
“嬰兒剛出生就呼吸着糟糕的空氣,PM2.5高達600微克每立方厘米——這是允許上限的24倍。”
一名身患肺炎的兩歲女孩躺在重症監護室內,身上佈滿管子。她前額的煤炭印記是媽媽抹上的,據説能驅除邪靈。
冬季,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煤爐和發電站奮力運行着,在保障人民生活的同時,也帶來陰魂不散的煙霧和貽害眾生的肺病。
有時煙霧太過濃厚,以致烏蘭巴托的人和建築看起來像變成了淡淡的“剪影”;除此之外,刺鼻的氣味無所不在。
那些烏黑的氣體像魔爪一樣掏入人的喉嚨,還鬼混般飄入市中心樓宇大廈,郊外靠近山野的蘇維埃式公寓也被波及。
巴揚霍霍(Bayankhoshuu)地區的清晨,陽光在煙霧中艱難穿行。
導致空氣質量惡化的源頭之一,便是煤炭產業。但在烏蘭巴托,煤炭偏偏是人們熬過嚴冬的重要物資。
2009年和2010年冬天,蒙古國嚴冬極其寒冷,大約有八百萬只牲畜被凍死,當時被稱為“牲畜大劫難”。
“我的肺再也不健康了!”
Dari Ekh,是離開鄉村的牧民在城市郊區定居的地方。他們住在圓頂帳篷或者簡易棚屋裏,用煤爐取暖燒飯。
前年冬季,蒙古國首都為了讓孩子免遭有毒氣體侵襲,關閉學校達兩個月之久。誰也不知道這樣的措施能有多大作用。
隨着肺炎患者的增多,醫院早已不堪重負,其中兒童患病數一直在冬季呈高發態勢。
母親調整着兒子的口罩,小朋友即將步行前往學校。
“我的肺再也不健康了。”一位名叫Ganjargal Demberel的醫生在烏蘭巴托東北部靠近山地的一處圓頂帳篷裏説道,“幾乎每個人都得了支氣管炎等疾病,到冬天尤為嚴重。”
曾經在鄉野遊牧的牧民逐漸走近城市,他們在城鎮尋找工作和教育的機會,同時在郊區安定下來,他們把傳統的圓頂帳篷和木屋、磚房結合起來,搭建成新式家園。每個冬季,像這樣的牧民家庭差不多要消耗多達兩噸多煤炭。
烏蘭巴托的電廠通過燃煤發電。此外,發電廠也是烏蘭巴托空氣污染的主要源頭。除此之外,公寓、超市和學校大多設有鍋爐房,大量的羽狀黑煙向空中不斷散開。
寒冬地帶的致命煙霧
烏蘭巴托位於狹長山谷地帶,這樣的地形,會惡化本就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
在烏蘭巴托的冬季,像落入陷阱一般,寒冷的污染空氣受困於此,温度較高的空氣層停在上方,持續壓制下方污染空氣的擴散。
烏蘭巴托地形圖
這並不是烏蘭巴托所面對的唯一困境。
傳統的遊牧生活方式舉步維艱,高海拔地區的乾草原多風且貧瘠,愈發不適合牲畜養殖;與此同時,烏蘭巴托政府未能妥善安排遷入城市的牧民。
“我感到羞愧”
Purevkhuu Tserendorj的家庭在2015年由國外遷回烏蘭巴托。剛搬回烏蘭巴托時,它們被污染的空氣嚇得不輕。幾天之後,年幼的小兒子咳嗽不止,不久患上肺炎。很快,她的另兩個兒子也難以避免地咳上了。
一名清掃地面的工人戴着面具,儘可能過濾細小粉塵。
Purevkhuu不甘接受這樣的生活現狀,於是在互聯網上召集憤怒的市民到市中心的蘇赫巴託廣場集會。正值12月,烏蘭巴托氣温降至零下18℃。Purvekhuu回憶道:“現場的媽媽們全部被凍麻木了。”好在這場運動開了個好頭,人們一直在為此努力。
寒風凜冽,一名活動家站在烏蘭巴托市中心的蘇赫巴託廣場上。
提煉廠的工人從火車上卸下煤塊,滿身煤垢。
Purvekhuu一家正在考慮再次離開蒙古國家鄉。但Purvekhuu身為蒙古國空氣質量民間行動的帶頭人,擔心自己一旦離開,蒙古國政府會更加放任污染問題。但在烏蘭巴托繼續生活,把孩子置於危險境地,她也覺得愧疚自責。顯然,堅守也不是出路。
鐵軌旁,有時煙塵實在太多,完全淹沒了卸貨的工人。
“我們不得不阻止新牧民”
在Bayanzurkh地區的一家幼兒園裏,一台空氣淨化器為午休的孩子們保駕護航。兒童在空氣污染環境中極為脆弱。
早在十年前,圓頂帳篷地區就成了首都烏蘭巴托的一部分,這幾年更是發展迅猛。這些牧民所擁有的電力只能使用燈泡和少量電器,遠遠不夠驅動取暖設施。
蒙古國首都人口正在增加,許多居民住在一個叫做倉頡區的平民窟裏,而這個城市也在以不規則形狀向外蔓延着。
最近,當地政府試圖限制圓頂帳篷地區的擴張,新來的牧民要麼購買、要麼租用住宅,副市長Batbayasgalan Jantsan直言:“反之很抱歉,我們沒法接受你。總之要避免增加新的煤爐。”他還表示,哪怕這項禁令被解除,也將通過收取費用來加以限制。
來自烏蘭巴托獨立實驗室“綠色皇冠”的一名研究人員站在口罩樣品旁邊
“身陷囹圄”
除了限制新遷入的牧民,政府還打算採用更高標準的煤炭,杜絕使用低標煤炭作燃料。在烏蘭巴托的郊區Nalaikh,那裏的煤爐充斥着大量的低質煤炭,如今當地政府認定這是非法行為。
烏蘭巴托的市中心“埋葬”在濃密的煙霧中
Muhammad Ashimset年僅18歲,卻已從事3年的地下采礦工作,每天連續工作12小時。或許這些非法礦場很快就能被取締。
在烏蘭巴托的部分街道旁,成堆的煤炭等待着買家。這些煤炭大多來自城市郊區Nailakh的非法礦場。
但也有很多觀察評論人士擔心,推行精煉煤的舉措未必能有效緩解目前的現狀。採礦業監督機構“Oyu Tolgoi Watch”的負責人Sukhgerel Dugersuren認為,“不要再談改善煤炭的質量,其實蒙古早就該擺脱對煤的依賴!”顯然,當地政府從未有過這樣的打算。“他們就像是整個系統的堵塞物。”
礦工穿越狹窄的礦洞隧道
當地礦工使用七拼八湊的設備器具,在危險惡劣的環境下為生存而戰,飛揚的細微顆粒更是每時每刻都逃不脱威脅
“烏蘭巴托已經受夠了煤炭之惡,”Sukhgerel痛恨説道,“如果煤礦業得到持續投資和發展,那麼這座城市就會出現更多的燃煤發電廠,空氣污染不知何時會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