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山嵐
晴時見嵐,陰時有嵐。八面山最常見的就是這氤氤氲氲的山霧。無論從哪個方向看去,山的輪廓都一致,像一柄斜插在地上的劍,故而得名。
晴天的時候,那山巒更加地白,看着像雲朵,山體葱綠又清晰,感覺爽朗,心境也開闊。下雨的時候,山嵐縹緲,若影若無,像一條輕盈透明的白練繞着山體,隨着山風,悠悠地飄來飄去,很似神秘。
八面山上的樹大多都是柳杉。樹幹筆直,一排排的向着雲層生長,裏面黑壓壓一片,縫隙中或漏點陽光、星光,別樣的美麗。這樣的杉樹大多都是人工栽植的,走在這裏,想起了多年前去高廟工區拍攝一位護林工人,一路上都很興奮,有種行走在原始森林的體驗。一會兒樹木太密集,像黑布遮住了天空,這個時候,腦洞很大,想象有長翅膀的精靈,或者有獨角獸走來,他們身上都籠罩着光霧。可惜一路上只有跳躍的松鼠和彩色的蘑菇同我照面,雖然如此,精神卻顛轉起伏,受了不小“刺激”。不一會兒,又走出密林,來到滿是青草的山坡,看到零星的村舍,沐浴陽光,吃清甜的山泉和果子。這樣的經歷太難忘,想要再來一次也不太容易,路是不容易找的。
八面山的密林還跟其他工區有別,有很多漂亮的野花,紫色的小花附着地面生長,白花舒展花枝向上,佈滿道路兩旁,讓這山體增色不少,當然還有形態各異的樹木,孤獨地站在蒼穹之下,像極了戰士,承受生命之重,獨自看雲捲雲舒,逢時花開花落。亦有這飄飄渺渺的山霧,橫亙山腰,連接着山與民。樹木有時藏在山霧後面,看不清模樣;有時又像載着山霧,隨嵐而動。一條道路就在兩者之間,曲曲折折地延伸至山頂。
八面山中,有一處遺蹟,飽經滄桑。經久的城牆,斷壁殘垣,也有保存完好的圓形拱門,延續古老的祭祀。城外的插旗石、點將台,令人想到歷史久遠的硝煙。尋故攬勝,滿是蕭瑟。傳説這是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留下的城堡,撫今追昔,想象歷史的繁華與沉浮。這山承載了這座沒有文字記載的城,這城也烙印在這山裏,增添了無數神秘的色彩。這蒼涼的城啊,深深紮根進山裏,就像這嵐與山,糾纏在一起。這山、這城、這嵐見證了一代又一代的輝煌與破敗,短暫驚心動魄後又巋然不動,也許這就是他們的仰仗,厚德方能載物。一山、一城、一嵐呀,讀懂了多少山水,就讀懂了多少中國。
行走八面山水間,抬首是白雲朵朵,極目都是綠,低頭是農人腳踏實地走出來的路。呼吸間,温潤的空氣滋養,身體逐漸輕盈,在豐富的人文裏遙想,有種“久在樊籠裏 復得返自然”的怡然自得。這後文明時代,太多的鋼筋水泥,掩蓋了太多的真情流露。八面山的美與眾不同,不同於桂林秀麗的風景,不同於華山的風景迤邐,有着樸實,帶着仙氣。遊覽在這裏,置身事外,與心更近,與人更暖。
下山途中,車子爆胎,四個女人都不會換胎,車子停在機耕道上,我們焦急等待救援。路過的山民看見,熱情地拿來千斤頂,幾分鐘就將車胎換好,分文未取還留給我們大大的笑容。這笑容像有這山的能量,輕易破開摩天大廈,將人拉在一起,互相取暖。就像這嵐,絲絲縷縷,沁入人心,默默流動。少了這方山水,山霧的浸潤,人也變得冷漠了,整日蝸居狹小空間,對面的鄰居互相都不認識,有時候一道門竟可以使人這麼遙遠。這裏卻不一樣,有了山水的滋養,人情暖意都是那麼自然,毫不矯揉造作。村舍都未上鎖,懷着一份信任,可以出入。
這樣的山,這樣的景,孕育了最樸實的人,也孕育出一彎“綠茵沱”,傳一段悽美忠貞的愛情佳話。綠茵沱位於八面山中,被小地名的李家山、江山、蜂桶巖包圍其中。傳説江山有大户人家的小姐綠茵愛上了李家的長工,拒絕了所有登門提親的人,最終觸怒了封建禮教,雙雙被綁在在兩扇石磨上沉到了沱水裏,即便赴死也要在一起。傳説,綠茵和小夥子被推進水裏的時候,傾盆大雨突然而至,雨水彙集成無數股小溪沱水。等到雨過天晴,人們清楚地看到,一道彩虹扎進了沱水中,綠茵和那小夥子踩着那彩虹翩翩而上成了山霧,圍繞這山體旋轉。
聽着他們的故事,我滿腦子都是木心的《從前慢》 “從前車馬很遠 書信很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映照在這樣的山水裏,説不出怎樣的蕭瑟……
每當河水乾枯,人們清楚地看到兩扇石磨,然後風雨而至,嵐又來了。
我久久未動,吮吸這帶着能量山水。
(文 劉海燕 /圖 何澤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