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的東北向,古運河與閶門流淌的上塘河在橋前交匯。遠遠地看過去,風平浪靜。岸邊的民居也都延續着粉牆黛瓦的風格。形形色色的橋間隔距離都不遠,風格不一。這座指月橋,正在進行河道整治、橋體修繕工程。多少人傳頌的
楓橋,依然橫跨在楓江河面上。相互對望的聽鍾橋,共同分享着悠揚的鐘聲。離開了鐵鈴關,走下了楓橋。在這曾經經歷了戰鬥的地方,人民並沒有忘記紅色的回憶。 江楓州的牌匾區域打造了一條明清古街,主要是把本土的各行各業集中在一起展示。有製作扇子的,有米店,有當鋪,有文房四寶店,有絲綢店,有刺繡店、還有剪紙、賣奇石、經營航運等等。吳縣趙宦光小宛堂刻畫坊,應該屬於文印方面的。專門製作扇子的店鋪萬泰和扇莊貼畫。對古人而言,扇子也是一種彰顯身份的飾品。裝裱書畫的店鋪。米鋪,門口還有個磨盤。實事求是講,街區很新。恰逢疫情,都沒有開門營業。一直流傳到今天的行當當鋪。同樣,當鋪也是鐵將軍把門。楓橋北碼頭江村橋堍客渡,可以發往附近沿河城市杭州、嘉興、湖州的客班告示牌。這是一家綢布莊,通經斷緯是紡織工藝運用在緙絲的術語。 店鋪的後面還有展現勞動者正在辛勤勞作的雕塑,厚重的貨物,壓彎了腰。真是生活不易呀。楓橋北碼頭在古時已經是米、豆、棉、綢的集散地,物流運輸上需要大量的搬運工人。 牆上的圖片,展現了整個區域的秀美風光。有不同季節和不同時段,包括春夏秋冬,還有白天黑夜。總有一款樣式能夠觸動你的心悸,讓你動容。這樣既讓人欣賞,同時引介其它景點給你,也是很好的宣傳和廣告。很多還採用了航拍的角度,在以往無人機幾乎沒有的年代,這些圖片的拍攝更是難得。小橋、流水是城市的靈魂,幾乎每一個場景,都與這兩種元素密不可分。仿古商街的房舍均為仿明清建築的風格,有茶館、當鋪、驛站、米行、扇莊、綢緞莊、書畫店等各種商業門類。如果能夠實際營業,甚至親自動手操作,感受會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