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百鎮 | 浮山:延續千年文脈的蓬萊仙境

江南·百鎮 | 浮山:延續千年文脈的蓬萊仙境

▲山浮水面水浮山

安徽有名山。

浮山,被譽為“天下第一文山”,位於樅陽縣東北30公里的白蕩湖畔。因“山浮水面水浮山”而得名。它有36巖72洞,其中可居者36。西南有獨峯,直上千仞,大江環繞;此外,還有寺塔亭閣、石窟佛雕、摩崖石刻以及新石器時代遺物等人文景觀,可謂古蹟不可勝記。

浮山海拔不甚高,卻玲瓏。清代《安慶府志》中譽浮山“玲瓏幻異,別具奇觀”。清代古文第一人姚鼐説浮山,“幽深奧曲”。在浮山行走,是與先哲相談,與歷史相語、與山水相吻、與鳥獸相親、與佛禪悟的快意。流連忘返於浮山,沉醉再三、回眸再三。浮山,藴藏着無數有待挖掘、有待回味、有待細品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故事。

地處北緯30°57′,東經117°14′,傳説這裏就是東海龍稍的蓬萊仙境,也是今日的浮山鎮。


江南·百鎮 | 浮山:延續千年文脈的蓬萊仙境

浮山是一座沉睡億年的白堊紀早期保存完好的古火山。它現在的形態是其原始火山錐解體塌陷的結果。浮山,火山地貌保存完整,形態典型,平面近似圓型,直徑約4平方公里,面積約14平方公里,地面形態為一邊緣高、中間低的盆形凹地,屬典型的塌陷火山窪地,巖相種類配套齊全,構造形跡清晰可見。有複合穹丘、火山口、火山鍾、火山渣(浮石)及熔岩流、環狀及放射狀斷裂、龜裂紋等。在浮山蓮花峯至雲梯峯一帶,在由火山灰流形成的弱熔結凝灰岩層面上,常見到大片出露的不規則多邊形龜裂紋構造,顯示了層狀火山岩層面冷卻收縮的特有遺蹟,裂紋垂直岩層面規則下延,形成柱狀節理,沿此組節理風化淋濾便形成了“百佛朝如來”等陡峻峯林景觀。獨特的火山奇觀可以説“世界罕見,亞洲唯一”,形成36巖,72洞,洞幽壑奇,峯巒疊嶂,美不勝收的盛貌。

浮山鎮歷史悠久。據1997年版《樅陽縣誌》記載:“西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是年,置樅陽縣,隸屬廬江郡。”這是樅陽地區建縣的開始。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為同安縣。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同安縣為桐城縣。桐城之名在這片土地開始了長達將近1200年的歷史。

江南·百鎮 | 浮山:延續千年文脈的蓬萊仙境

浮山的景是美的。

明代書畫家雷鯉所題《浮山紀遊》詩中寫道,“我欲煮煙霞,呼童拾瑤草”。

浮山水天一色,雲水相依。浮山是千奇百怪的巖洞把她托起,所以有“山浮水面水浮山”的美譽。浮山最著名的巖洞有一百零八個,大者為巖,小者為洞,人們習慣稱“三十六巖”、“七十二洞”。這些巖洞在懸崖、在溝壑、在山腰、在峯頂、在峭壁,星羅棋佈,數不勝數。小者,玲瓏剔透、嬌巧端莊;大者,博大恢宏、寬敞明亮;深者,三彎九曲,人跡罕至。“削成絕壁千尋峭,生就懸巖萬竅空。”

這裏是彩色的,除了浮山外,這裏還有金谷生態園,春天近百畝海棠、櫻花爭奇鬥豔;金秋,近萬株烏桕盡顯漫山紅遍,層林盡染,勝似塔川。即使在鄉野,美麗鄉村盡顯嫵媚風流,這裏有“晴嵐隱隱,疊障深深”的雙花中心村,有溪水嫋嫋,芳草萋萋的雙崗中心村,有文山流韻,鹿鳴雙勝的雙勝中心村。


江南·百鎮 | 浮山:延續千年文脈的蓬萊仙境


江南·百鎮 | 浮山:延續千年文脈的蓬萊仙境

浮山的摩崖石刻名揚天下。上起唐宋,下至民國,文體各異,書法萬千、其中唐刻11幅、宋刻24幅、元刻2幅,明清居多。有詩詞、遊記,有庵堂碑記,有題詩留名。字體大者1米見方,小者不及1寸有的鐵畫銀勾,有的清瘦嚴道,有的丰韻他滿,有的端莊秀麗,有的龍飛風舞。石刻作者有文學巨匠,有佛道大師,有官宦名流不一而從。在面積18平方公里的浮山上下已發現尚可辨認的摩崖石刻達483塊。

在浮山摩崖石刻中,最讓人注目的是明代官員於若瀛在會聖巖內題刻“因棋説法”四個大字。它是浮山尚存石刻中記載歷史事件作品之一。據史料記載,宋慶曆六年(公元1046)秋,鄭州高僧遠祿來浮山講佛,著名詩人歐陽修慕名而來與遠祿對弈,遠祿連勝數局後,即以棋理解説佛教,闡明佛法,歐陽修大為折服,故明代官員於若瀛在會聖巖內題刻“因棋説法”四個字,以記其事。

江南·百鎮 | 浮山:延續千年文脈的蓬萊仙境

浮山是桐城派發源地。浮山作為文山的發展在清朝達到了高峯。然而這都並非無源而至。有學者認為,自梁陳時期,浮山的禪宗文化開始形成興旺起來,直至清朝時期,桐城派的發展。浮山人文蔚起,由佛山逐漸成為文山。由此帶動了本土文化的發展與勃興。

浮山歷史厚重、文風盛行,曾來浮山遊玩的名人更多。晉陶侃登浮山二勵壯志,歌長風而抒魏晉風度。唐代詩人孟郊在浮山苦吟,白居易在縹緲峯上嘆人生飄渺,王安石在水濂洞裏歌雨花滿天,范仲淹親撰塔銘緬懷一代高僧遠祿,元人冠冕趙孟頫以山入畫,江西詩派黃庭堅雪浪巖題詩。還有如陸游之夫陸宰、竟陵派文學家鍾惺、性靈派代表作家袁宏道、陽明先生王守仁、半窗山人雷鯉等名人,先後來到浮山,暢遊浮山。

江南·百鎮 | 浮山:延續千年文脈的蓬萊仙境

清華大學2019年生源中學;2020年高考:4人錄取清華北大,5人上海交大,浮山中學建校90多年來,培養學子四萬餘名,其中優秀學子燦若星河。

這是浮山中學的驕傲,這更是浮山鎮千年文脈的延續。

浮山有座狀元橋,位於浮山岩腳。始建於清嘉慶十六年,為高僧慧蓮募化所造,2011年在原址附近重建。“狀元橋”三字,由百年名校浮山中學老校友、中科院院士陸大道親筆題寫。相傳清朝桐城狀元龍汝言,在清嘉慶年間,慕名來到浮山,觀石刻、拜高僧,於古橋邊駐足賞景,為浮山景色之奇特、石刻文化底藴之深厚所折服。回家後便勤學苦讀、博採眾長,結果高中一甲一名,是為“狀元及第”。後人便將此橋稱為“狀元橋”。今年1月農曆臘月十八這天,浮山鎮還舉辦了登狀元橋,金榜題名的活動。

浮山中學數學教師唐錄義多年來循循善誘啓智慧,誨人不倦育英才。

唐老師常説,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在繁重的教學之餘,他潛心教學研究,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70多篇教研論文。2017年暑假,唐錄義等老師根據該校多年的教學實踐積累和豐碩的課題研究成果,編寫了《高中數學誤中悟》一書,主要是對浮山中學學生在“誤中悟”理念下多年形成的自覺糾錯學習方式、學習模式、學習方法進行系統梳理和全面解讀,將於10月底首印,開啓了浮中校本教材之先河。

浮山中學作為一所地處村鎮的學校能有如今的成績,唐錄義老師正是許許多多辛勤教師的代表。當年浮山中學創校人房秩五,以“發展鄉村教育,啓迪民智,振興國本”為己任,藉此浮山文山之地,創辦新學基地,以利家鄉學子就近上學之便,以達為國育才的目的。房秩五常對人説:“教育必注重環境,乃足以養優美之感情;學校必遠隔塵囂,乃足以發高尚之思想;蓋自然境與自然人影響極大,地文學與人文學感召至靈,其理易明,其效至速”。浮山作為一座文山為浮山教育發展提供了文化環境與歷史積澱,正是如唐錄義老師一樣的教育工作者為浮山的教育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和活力。

江南·百鎮 | 浮山:延續千年文脈的蓬萊仙境

今日浮山鎮發展正高漲。名山,名校,名人,名鎮交相輝映,是樅陽縣生態旅遊示範鄉鎮,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鎮”“全國特色旅遊景觀名鎮”“安徽省文明村鎮”“安徽省優秀旅遊鄉鎮”“安徽省森林城鎮”“2018年安徽省生態旅遊小鎮”和“安徽省首批健康小鎮創建單位”等稱號。歷史的積澱、文化的傳承、非物質文化的傳播都離不開今天浮山的發展。

在浮山人的精耕細作下,一幅綠色的生態畫卷,正在皖中大地徐徐展開。綠色基地逐個坐落在浮山,利用當地優勢資源,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户”,自身發展的同時,帶動周邊農户以及貧困户就業增收,又兼顧旅遊開發,高品位、生態化建設,實現了鄉村發展、農民增收、生態美好等一舉多贏。

60畝的浮山鎮太平村採摘園基地發展特色種植經濟生態農業,種植葡萄、西瓜等經濟果樹,形成集種植、銷售、生態休閒為一體的旅遊觀光休閒經濟模式。生產反季蔬菜的浮山村大棚蔬菜基地,佔地面積50畝,改善本地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帶動了農業生產方式由傳統、粗放型向精細、集約型轉變,有力地推動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和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太平村黃花菜基地種植着投入低產值高的經濟作物黃花菜,吸納80名勞動力務工,項目形成的資產收益部分用於特殊貧困户,提高貧困户收入,產生很好的社會效益。

近年來,浮山鎮在美好鄉村建設中,因地制宜,結合旅遊特色鄉鎮,着力打造浮渡中心村示範點,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美好鄉村建設之路。小學、幼兒園、衞生所、文化站、圖書室、鄉村金融服務網點、郵政所、農資店、便民超市、農貿市場、公共服務中心初步成形。


江南·百鎮 | 浮山:延續千年文脈的蓬萊仙境


手 記

浮山人的自信


午後的小雨,打在石板路上,濺起水花點點;天青色等煙雲,眼之所及的山巒處,一層層浮雲漸漸擴散延展,不一會兒就將這整片朦朧披在青山的腰間;白牆小瓦的一排排徽式村落,包裹在心儀的綠色之中,路邊金黃的晚稻沉甸甸的下垂着麥穗……

這就是雨中的浮山鎮。

浮山鎮位於安徽銅陵市樅陽縣,劃屬上海周邊4小時高鐵圈中。雖説路途有些許輾轉,但只要一站在浮山的土地上,就只會感覺2個字,值得。

浮山的空氣是甘甜的。有賴於羣山的環抱和滿眼的綠色,深深呼吸一口,絕對屬於帝王級的大自然SPA。儘管浮山綠意已濃,一株株小樹整整齊齊的種植在小路之旁,樹苗不大,絕對是近年來新栽種的。隨行的浮山人方義兵説,這是對生態的重視,浮山人決意要讓浮山的綠意更濃。

浮山的歷史是厚重的。漫步在浮山鎮的大街小巷上,仰望矗立於浮山山頂的高塔,千年小鎮的底藴彰顯一番。隨意翻看一本介紹浮山的畫冊,仿若仙境之中。聽浮山景區的工作人員講述浮山的每一塊石碑,每一道風景,每一次論道,都彷彿穿越到千年之前,不愧為“天下第一文山”。

浮山的笑容是自信的。在探訪浮山的一路中,浮山鎮的老人、孩子,人人臉上洋溢着笑意,享受着生活帶給他們的幸福。在文化廣場前,隨行的浮山人鮑瑀説,我們搞文化興鎮是有信心的,花20萬元新建的百姓戲台,前不久剛剛搞完的七夕晚會,看着全鎮老小在黃梅戲的聲韻中喜笑顏開,這就是最大的滿足。

浮山的幹部是淳樸的。山野小道旁,浮山鎮政府小院已略顯老舊。食堂所用的食材都是一旁自種的,一盆簡單的炒青菜都飄散着田野的清香。與浮山鎮黨委副書記楊林寶的一番對話,更是顯示出這位基層幹部對浮山的自信。楊林寶皮膚略顯黝黑,可以看得出長期往返于山野之間,普通話夾雜着濃厚的鄉音,散發着陣陣淳樸。要挖掘浮山的石刻匠、教書匠、生態匠等“十匠”精神,將浮山的文化傳承下去,讓浮山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可以説是楊林寶最大的希望。

浮山的教育是驕傲的。你可以想象嗎?就在這個淳樸的小鎮有一所浮山中學,一年能考進3個北大、1個清華,如此傲人的成績就算是很多上海的學校都難以匹敵。作為如今唯一一所仍身處鄉村的安微省省級高中,浮山中學就在千年浮山的腳下,常年接受着浮山千年文脈的洗滌。

浮山中學附近,可以説浮山鎮中最為熱鬧的一處地方,私家車一排排地有序排放,周圍的民居也被前來陪讀的家長們租借,成為浮山鎮房租最貴的地方之一。由此可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可憐天下父母心。校長周雪松對於目前的成績卻沒有一絲自傲,他考察過全國的眾多知名高中,也去過上海的“四大名校”,對浮山中學的優缺點了然於胸,如何讓浮山中學這塊金字招牌越來越亮,周雪松有着自己的思考。

浮山的未來是可期的。淳樸、自信寫在了每一個浮山人的臉上。回到上海,看到相識的浮山人每天在微信圈發送的每一篇圖文推送,無一不是記錄着家鄉日益發展的每一個新的變化。接軌銅陵、接軌合肥、接軌長三角,作為地處江南的北方明珠,浮山的千年文脈必將得到延續,浮山的魅力也將被更多人所感受。


作者:鮑瑀、方義兵(正文)袁聖豔(手記)

圖片:浮山鎮供圖

編輯:邵大衞

責任編輯:楊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533 字。

轉載請註明: 江南·百鎮 | 浮山:延續千年文脈的蓬萊仙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