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夜間消失的古城:被稱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消失之謎眾説紛紜

由 亓官天亦 發佈於 休閒

都知道,位於約旦南部的約旦佩特拉古城,不僅是約旦南部沙漠中的神秘古城之一,還是當地最負盛名的古蹟區之一,在2007年7月8日被評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這裏曾經迸發出豐富的文化光芒,承載着人類的發展和進步,但最終這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卻被歷史的長河淹沒。


那麼,是什麼促使這個曾經鼎盛繁榮的古城銷聲匿跡,它又為何會成為阿拉伯的禁地呢?

公元2、3世紀,正值羅馬帝國的全盛時期,位於死海和阿克巴灣之間山峽中的佩特拉也曾經是羅馬東部城市的驕傲,但後來卻衰落了。現在,這裏是除了阿拉伯的遊牧民族以外,是一個鮮有人去的地方,這也給這座城市增添了一絲神秘感。

而且,要去佩特拉,必須要經過西克山峽,該山峽深約200英尺,山峽四周漆黑一片,令人感到毛骨悚然。不過,穿過該山峽,則會看到另一番景觀。此外,進入佩特拉城內,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高130英尺,寬100英尺,由岩石雕刻成的巨型柱子,這是一座名為卡茲尼的高大建築,其宏偉程度令人稱奇。

在整個建築中,最吸引人的是它的色彩。柱體上分佈着紅、粉、桔、深紅等多種色彩,色彩亮麗,層次分明,在陽光下,閃耀出美麗的光,非常神奇。


阿拉伯的遊牧民族納巴泰人一手建造起了佩特拉城,他們之所以在這裏建造一座秘密城市,主要原因有三點:

第一,這裏只能由狹窄的山峽進入,無法在這裏進行大規模的兵力聚集,所以,它易守難攻;

第二,這裏地處平原地帶,植被豐富,擁有非常豐富的木材,土壤肥沃,適合遊牧;

第三,這裏水源充沛,擁有終年不斷的泉水,適合人類居住和生活。

到了公元前4世紀,納巴泰人利用佩特拉的地理優勢,開通了亞洲和阿拉伯通往歐洲的主要商道,不僅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商人,還將貨物通過這裏運往大馬士革、泰爾等地的市場。當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絲綢之路,也要途徑佩特拉。


因為,納巴泰人將已故的國王視為神靈,所以,會為他們修建神廟。不過,他們建造廟宇的形式非常的與眾不同,他們建造的多數廟宇會選擇在岩石上嵌鑿而成。在公元前1世紀,當地建造起了一座規模最大的神廟,用以供奉佩特拉主神都薩爾斯。

公元前2世紀是納巴泰的全盛時期,版圖由大馬士革延伸到了紅海地區,同時,創造了阿拉伯文字,一直沿用至今。此外,在國王阿爾塔斯二世統治時期,納巴泰人開始有了自己的錢幣,主要的樣式是希臘式的圓形劇場。之後,當地的經濟不僅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連商旅的腳步都遍佈全球,甚至在中國,都可以看到他們駱駝商隊的身影。

不過,在106年,羅馬人奪取了佩特拉,使得該地以及其周邊的地區,都變成了羅馬帝國的一個省,被稱作“阿拉伯人佩特拉區”。到了公元7世紀,由於,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地區的再度興起,使得伊斯蘭帝國日趨強大,並將從西班牙到阿富汗的廣大地區都收入囊中,最終,阿拉伯人佩特拉區變成了伊斯蘭帝國的一個小省,而此時的佩特拉城幾乎已經被遺棄了。

之後,經過幾個世紀的煎熬,由於伊斯蘭勢力與歐洲基督教國家之間的不斷戰爭,讓佩特拉這座石城在十字軍東征的時候,得到了新的發展機會。

歐洲十字軍在這裏建立起了一個短命王國,把佩特拉作為要塞,堅守到了1189年。到了公元12世紀後,佩特拉再次被遺棄。其實,對於佩特拉的考察和挖掘,從19世紀初以來一直都沒有停止過。今天的考古學家們,對於佩特拉人過去的生活方式,更加感興趣。

比如:佩特拉城內的供水設施,就是很多學者孜孜不倦的研究對象。因為,納巴泰人似乎對蓄水設施的建造特別擅長,他們利用岩石作為材料,從中間開鑿出大的蓄水池和水渠通道,並用陶管作為供水管道,將水引入到城市的各個地方。可以説,這種方式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

而近期的研究表明,納巴泰人除了做貿易以外,還進行陶器的製作和出口。他們製作的泥器質地細膩,表面光滑,由樹枝樹葉等作為裝飾圖案,更加清新、自然。正是因為這些精美的物品,讓佩特拉成為了當時的文化和財富中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和藝術家們前來尋找“寶藏”。

據統計,在全盛時期,有三萬多的居民生活在佩特拉城內,這樣的城市人口規模,甚至,比早期歐洲的一個國家還要大。而當時的建築多以巖壁雕鑿為主,少數為獨立建造的建築物。不過,隨着時間的流失,千年風沙的侵蝕,如今的佩特拉已經淪為了廢墟,淹沒在了風沙之中。

但事實上,佩特拉城內還有很多有待挖掘的地方,包括納巴泰人的宗教信仰、典禮儀式以及當地人日常生活、謀生方式等細節,都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而另一個一直讓科學家們感到困惑的問題是:為什麼如此興盛的佩特拉會被遺棄呢?

通過對一些歷史資料的研究,以及對城內遺址的實地考察,人們分析:造成佩特拉城由興盛走向衰亡的原因,有可能是天災。在公元363年,當地發生了一場非常嚴重的地震災害,使得城內的很多建築都變為了廢墟。之後,人們不願意進行城市的清理工作,寧願選擇在沒有碎石的空地上重新建造房屋,使原本富足的城市面貌被打破,讓城市出現了衰敗的跡象。

而且,在公元551年,佩特拉城再次遭受地震襲擊,同時,還引起了全城大火,使得教堂以及羊皮紙卷等重要建築、物資在這次災難中被毀壞。

然而,這樣解釋佩特拉城被遺棄,似乎很難令人信服。因為,世界上很多古城都遭遇過各種天災,且都能夠通過重建獲得新生,那麼,為什麼佩特拉不行呢?

在1991年,來自亞利桑那的科學家做出瞭解釋:環境惡化使佩特拉最終走向了衰亡。專家們通過對鼠和兔等齧齒類動物的巢穴進行研究,在其中發現了早期的納巴泰人時代。當時,有大片的橡樹林分佈在佩特拉周圍的山地之中。

但是,到了羅馬時代,由於人類生活的需求,大量房屋的建造以及燃料的需求,人們開始大面積砍伐森林,使大量的植被遭到了破壞。到了公元900年,由於遊牧業的發展,使大量灌木林和草地受到了嚴重破壞。而最終,土地的沙漠化,使該地區淪為了一片沙土。

即便是這樣,佩特拉的建造者納巴泰人,在現代人的眼中,始終是一個充滿了迷惑的民族。

他們好像在一夜之間控制了阿拉伯半島到地中海間的重要商路,一夜之間建立起了佩特拉。最鼎盛時期,納巴泰王國的疆域從大馬士革一直延伸到紅海地區,卻始終將都城定在羣山環繞、易守難攻的佩特拉。然後,似乎又在一夜之間他們消失在了歷史的迷霧之中。

參考資料:

【《世界“新七大奇蹟”》、 《佩特拉古城》、《簡明伊斯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