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在一線城市買房的人
大概都有過這樣的糾結:同樣的價錢,是買市中心的老破小還是郊區的大新房?(直接在市中心買新房的請閉麥)
正當全球的小年輕都為此而困擾時,
YouTuber「never too small」分享了40多個改造小房子的故事,1000W+網友看完沒一個不“哇哦”。
40㎡一居室被拆成三口之家
澳大利亞墨爾本街區,佇立着一座建於1960年的住宅樓。夫婦Laura和Nick在此找到了一間心水的一居室,把它改造成適合自家人的二室一廳。
從大門進去,首先跨入的是工作區。再往裏走,則是客廳+飯廳+廚房。這兩個區域之間安置了一道窗簾。無需使用時,它一般被束在牆邊,毫不顯眼。
可一旦被拉開,它不僅能方便地隔出工作間,
讓人脱離居住環境,進入學習或工作狀態。
還能阻隔廚房,
為一家人留出純粹的娛樂空間。
舊廚房已經被改造成卧室,做飯的區域則被移到餐廳對面,完全契合生活動線。
又因為不希望冰箱、洗碗機的露出擾亂視覺,Laura和Nick打造了一個大櫥櫃,將所有廚房電器嵌入其中。
綠色的牆面被夫婦倆完全保留後,成為了整個家裝的一抹亮色。乍一看,客廳的傢俱只有平平無奇的沙發小機,唯一的特別點的是牆上的黃銅長片+小木板。
但其實這是一個可以移動、變換的裝置,在上面放香薰蠟燭或者輕巧的小物件,便既有了實用性,也有裝飾效果。
進入主卧,牀頭櫃變成了一個頂天立地的收納衣櫃。牀的四周空出了很大的活動區域。
但Laura並不想佔用太多的地面空間,於是掛臨時衣服的小杆子,就直接從天花板吊下來。
另一邊,住着孩子的次卧,其原來將廚房與客廳相隔的牆面已經被打掉,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高及天花板的大櫥櫃。為了配色和諧,Nick也將房間裏的牆面和地板統一成木色。
改造前▲ 改造後▼
用膠合板製作幾個儲物箱被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高階,鋪上榻榻米。到時候搬動輕鬆,打開儲物箱也方便。
玻璃牆那面被保留下來後,輔以窗簾隔音+隔絕視線。簾子收起時,從次卧窗户透進來的光線,就能順便照亮外面的工作區,使整間屋子更明亮。
為了讓房子得到充足的光線,還得考慮隱私,Laura和Nick使用大落地玻璃窗時在其下三分之一的部分,裝多了一個洞洞鋼板作為遮擋。
這樣拉下捲簾的時候,光仍能從底部透入。屋裏的人在幹嘛,從外面也偷窺不到。
主卧隔壁是衞生間,Nick在原來的瓷磚上糊多了一層水泥,只是為了打造出一種“石穴”感。
改造前▲ 改造後▼
壁掛式的儲物櫃,也為了搭配整體的“粗獷”而被漆成了黑色。
這種膠合板製作的傢俱,在這個家的各個角落幾乎都能看到。Laura和Nick誇它“易加工、夠便宜、很耐用”。
萬萬沒想到,小IN看個家裝視頻最後被種草了板材。
改造TIPS
從2017年發佈第一個視頻到現在,「never too small」已經提供了近50種小屋改造方案。其中有許多可借鑑的思路:
善用光線+鏡面,在視覺上擴大空間
在27㎡的悉尼公寓中,設計師在大窗户正對着的廚房背部,豎起一個頂天鏡子櫃。光線反射使得整個室內更光亮。户主無論是在廚房做菜,還是經過廚房隔壁的走廊,都能看到一個開闊的城市景觀。
活用隔斷,減少實牆
除了前面提到的
用窗簾間隔工作區與生活區;室內分區還可以利用玻璃:(通過遙控器改變其遮蔽度)
播放量最高的24㎡悉尼老破小改造,則用柵格形狀的滑動屏障,來回在卧室與廚房中進行遮擋。
它的優點是既透光也透氣。如果廚房使用率不高,或者日常烹飪的氣味不重,完全可以借鑑這種玩法。
香港皇后大道的25㎡老公寓,
將觸頂的大衣櫃和櫥櫃背靠背貼合,代替非承重牆。既擴大了收納空間,又省下了牆體佔據的面積。
開羅的24㎡微型公寓更加奇思妙想,用廚房本身做牆,通過摺疊&滑動兩道門,
把做飯的區域完全隱藏了起來。
大膽改變功能區佈局,按需分配面積在傳統的觀念中,大家很少會去變動房子最初分攤給每個功能區的面積。但「never too small」裏的户主就是藝高人膽大。
▲這是49㎡悉尼公寓的户主Nicholas按照自己的理想,重新劃區的佈局:改浴室為卧室,
改洗衣房成衞生間,去掉次卧,變成畫室+臨時客房,拆掉隔牆,用一個非常大的儲物櫃作為隔斷。
習慣了看規規整整的樣板間,以上這些改動無疑得不到100%好評,評論區也總是在爭論“卧室沒門、太窄”等等。
但又有什麼關係呢?在「never too small」頻道發佈的所有視頻,其初衷只是作為一個家居分享,他人的評論並不會影響户主本身的居住體驗。
24㎡老破小 改造前▲ 改造後▼
房子是TA的,生活也是TA的。打破陳規去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能夠理解到這點,視頻傳播的意義已經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