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里贛江上,有這麼一座江心小島,自南宋以來就聞名遐邇,700多年來無數學子在這裏成長,其中就包括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一位狀元——文天祥。這座小島的名字叫做白鷺洲,島上一座白鷺洲書院是著名的古代江西四大書院之一。
贛江縱貫吉安市,在市區的中心位置,有一座江心小島,這就是著名的白鷺洲,白鷺洲有白鷺,但令這裏聞名遐邇的是一座書院,一位名人。
這就是著名的白鷺洲書院,在人傑地靈的江西,它和廬山的白鹿洞書院、鉛山的鵝湖書院、南昌的豫章書院齊名,合稱為古代江西四大書院。
在長達數百年的時間裏,前往白鷺洲是要乘坐渡船的,後來建了橋,2018年又建成一座景觀廊橋——書院橋。
如今前往白鷺洲只要步行走過這座長長的廊橋,直接便到了白鷺洲書院門口。
廊橋看似很長,但欣賞着贛江景色,不經意間便走完了,走下廊橋,左邊便是免費開放的白鷺洲書院,右邊便是仍在教書育人的白鷺洲中學。
白鷺洲書院的歷史要追溯到南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那一年,朱熹的再傳弟子,南宋吉州知軍江萬里創建了這座書院,但估計他也沒有想到,700多年後,這裏依然有朗朗讀書聲。
江萬里沒能見證白鷺洲書院的傳承,但他見證了白鷺洲書院的輝煌,僅僅創建後第15年,便出了一位狀元文天祥,同年,吉州還有同榜進士39人。
宋理宗對當時才20歲的文天祥非常賞識,認為“此天之祥,及宋之瑞也”,大喜之下還親書“白鷺洲書院”匾額,以示褒獎,剛剛創辦沒多久的白鷺洲書院也由此名聲大振。
有人説今日的江西是“阿卡林省”(沒有存在感的省),但你也要知道,宋代的江西有多牛,北宋時期,江西的人口占到了全國的10%,鼎盛時期為446萬餘人,成為全國人口第一大省。
除了人口,江西的教育更是排在了全國第一,宋代江西擁有224所書院,為當時全國之最,排名第二的福建,僅有156所。而其中吉安,更是江西書院最多的州府。
在“985”、“211”大學遍地開花的情況下,江西可謂人傑地靈,兩宋時期,江西的進士總數達到5142名,白鷺洲書院所在的廬陵,進士總數又有959名,佔全省進士總數的18.6%。
"兩宋文人半江西",唐宋八大家,江西獨佔其三。兩宋時期,江西出了16位宰相,佔全國12.5%,其中,北宋更是佔到26%,鼎盛時期,“一朝之中,首輔,少師,太宰,少傅,尚書等極位之人臣,皆是贛人”,留下了“翰林多吉水(吉安),朝士半江西”的佳話。
而江西這無比輝煌的時刻,當然和林立的書院有關,作為江西四大書院之一的白鷺洲書院,便功不可沒。
白鷺洲書院的發展,書寫了吉安科舉的輝煌,據統計,自唐起,至清末,吉安共有進士三千,三鼎甲49人,宰輔18人,六部尚書69人,明清兩朝都御使15人,布政使41人,吉安出現了“一門三進士,隔河兩宰相,五里三狀元,十里九佈政”的科舉盛況。
如果記不住這麼多數字的話,記住“三千進士冠華夏,文章節義金廬陵”就行了,廬陵(吉安)歷史上考取進士三千(天下第一)和狀元二十一(天下第二),而這三千進士,二十一狀元中代表性人物是誰,正是白鷺洲書院的學子文天祥。
白鷺洲書院不大,半小時大概就夠了,但白鷺洲書院的歷史建築不止一處,別錯過數百米外贛江西岸的白鷺洲鐘鼓樓。
白鷺洲鐘鼓樓的歷史也不短,北宋政和年間(1111-1118),吉州知軍程祈建青原台,古台現存的牌匾是清光緒二年(1876)白鷺洲書院山長劉繹的題字。
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在青原台上建樓,明宣德年間(1426-1435),改建為鐘樓,懸大銅鐘於樓中,俗稱鐘鼓樓。
時光在這裏斑駁了記憶,歲月滄桑了流年,千年過去了,古台依舊在,白鷺洲的名聲依然在傳頌。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無論古村古鎮還是歷史古蹟,人才是其中的靈魂,白鷺洲書院不僅教書,更加育人,學子們氣節耀今古,除了文天祥,白鷺洲學子、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詞人劉辰翁,在南宋滅國後拒不出仕,隱居鄉里,寫下了大量的愛國詞作。而同為白鷺洲學子的鄧光薦追隨文天祥抗元,被捕後幸運脱險,書寫整理文天祥事蹟手稿,為後人留下了《文丞相督府忠義傳》流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