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温泉史話
吳孝斌
象州温泉,位於象州縣城東約8公里的寺村鎮熱水村內,舊名“濮水名泉”,也稱“温湯泉”、“濮泉”、“沸泉”,當地羣眾傳統俗稱“熱水”。泉水清澈透明,無污染,水温高達86,是可醫飲兩用的地熱礦泉水,素有“浴可去疾,浸可烹鮮”的特點,故享有有“中南第一温泉”之美譽。象州温泉在歷史上也是早負盛名而久有讚譽。
古志之中多有記載
根據筆者目前所掌握的資料,象州温泉的記載最早見於宋代的地理總志《輿地紀勝》,其後的志書中亦多有記載。
《輿地紀勝》之載
《輿地紀勝》卷第一百五《廣南西路·象州》中有載:“温湯泉,在陽壽縣東二十里,洞出武單裏,峒心石穴水常熱,可以熟物。”(注:今象州縣古為陽壽縣)
明萬曆《廣西通志》卷之四在對“象州”的記載中有:“温湯泉,在州東三十里,土人云熱水江,入河灌東鄉田。”“濮泉,在州東四十里,松檜森羅,水石交映。”
(明)曹學佺所撰的《廣西名勝志》卷之五“柳州府·象州”之記中有:“濮泉,在州東四十里,松檜森羅,水石交映,州人遊賞之地。上為石牛山,山多恠石,常有云霧蒙罩,天色明霽,儼然牛像頭角俱全。”
明代《廣西名勝志》之載
清康熙《廣西通志》卷之六《山川二》在對“象州”的記載亦有:“濮泉,在州東四十里,松檜森羅,水石交映。”
清·乾隆《柳州府志》卷之四在對“象州”的記載有:“熱水江在北下里,源出¨嶺,自南北流至熱水村,温泉出江旁,因名。”
清·同治九年《象州志》捲上《紀地》中載:“温湯泉,在陽 壽縣東二十里,洞出武單裏,峒心石穴水常熱,可以熟物。即舊志之濮泉,今雲熱水。”
儘管以上古志中對温泉與象州(州府)距離記載有一定的出入,但在古代有限的技術條件下,此也屬於情理之中。
象州清代文人劉元春在咸豐乙卯年(1855 )浴佛日(四月初八)所寫《象州沸泉志》(民國三十七年《象縣誌》收載)則記載得較為詳實,其中有:
象州城東二十許裏,有熱水村二。中間一溪,溪旁東西,各有穴出泉,沸如鼎中湯。溪東一大泉尤沸,遊人以雞卵投之,移時即熟可食;魚肉亦可熟,微有磺氣,故不堪食。土人之宰豬牛,皆以此湯之。或汲歸沐浴,能愈疥癩,然鮮飲之者。溪西畔一泉,與溪水相合,冷熱參半,可以浴。溪西上又有一小泉,雖不能熟物,亦熱不可濯也。其尤奇者,夏多雨,溪水漲,農人瀦以灌田,溪側之沸泉盡淹,乃於西上田中,別湧一泉,清且沸,農人圍以土,作小洫使自流出,亦無害於苗也,水消則復故。冬日嚴寒,泉氣騰上,蓬蓬勃勃,如釜上氣、如林間霏。遙望滿溪,疑白雲之舒捲也。惜通志不載,州志僅以温泉目之。夫天下温泉凡數十處,即廣西亦有五,大都皆下有硫磺,或有丹砂,故温暖僅可浴耳,未聞有沸若此者......。
濮水名泉列八景
自宋代大畫家宋迪以瀟湘(湖南長沙)的山水名勝為題材繪成八景畫以後,“八景”於是漸成時尚,各地紛紛效仿,各州、郡、縣的八景相繼問世。元明兩代,各府、州、縣修志,無不記有八景,“八景”入志成為修志的一種體例。
在古代的象州也有“八景”,其中“濮水名泉”即是其一。清·乾隆《象州志》卷一《山川》載有:“濮泉,在城東二十五里,即熱水之下流也,北流匯於象江,松檜森森,水石交暎,名曰濮水名泉,為州八景之一。”
清乾隆《象州志》之載
明代秦宏智曾作有《象州八景總題》一詩:
嵐晴天蓋錦光浮,碧玉屏開翠欲流。
雲起春山呈幻象,潭臨秋月映全牛。
環峯濮水千層浪,遠浦魚歌一葉舟。
更愛聖塘仙境好,遙連夕照過崗頭。
詩中之句“環峯濮水千層浪”所指的即是“濮水名泉”。
文人江容淮作有象州八景各一詩,其中之《濮水名泉》為:
玉液涓涓景獨殊,仙源支派出方壺;
龍麟映水連松檜,鷗鳥隨波隱荻蘆。
響帶潮聲鳴雜珮,浪搖月色散明珠;
水心淡蕩歸何處,一勺飛泉想五湖。
江容淮詠八景之詩
文人騷客眾留墨
象州温泉的奇特與特殊功效,吸引了眾多的文人墨客前來遊玩和體悟,並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張翀畫像(網上圖片)
明代嘉靖年間的夏天,“柳州八賢”之一張翀與東粵鎮總兵(廣東總兵)孟宗文(象州人)到象州温泉遊浴後,又到文昌洞遊玩。張翀有感而揮筆寫下詩文,並由孟宗文鐫刻於石洞壁上,並得以留存至今,詩為:
西風七月暑初收,浴罷温泉更此遊;
仙客何年生羽翼,虛崖白日自春秋。
苔封古篆留丹洞,雲鎖山門繞碧流;
勝地不禁清興發,孤峯一嘯起寒颼。
張翀詩題石刻拓片
明代“理學名儒”呂景蒙(象州人)曾邀請另一位“柳州八賢”之一的佘勉同遊象州温泉,可惜佘勉未能成行。後來才有在萬曆乙未年(1595)佘勉的兒子佘立“子代父遊”,並在象州温泉留下碑記,其《濮泉紀遊碑記》中有“立童時侍先大夫,嘗聞與象台呂修飭翁景蒙約為濮泉之遊,未果也”之句。
明代文人劉志英曾為温泉題詞留賦名曰《熱水泉》,即為:
煙暖霞蒸景未磨,仙源彷彿落銀河;
井邊丹汞燒清液,琴裏薰風起綠波。
飛瀑流雲輸靜穆,冷泉含月少陽和;
分明既濟滋漓火,莫作尋常水石歌。
清代文人石漢章(象州人)曾寫有《壬子重遊熱水賦》:
松徑陰森尚有村,叢祠零落已無門;
海非¨塞常疑熱,地比華清更覺温。
行客爭趨炙手地,同人戲洗前頭盆;
紀遊碑斷摩挲讀,幾字猶煩剔蘚痕。
鄭獻甫照片
清代著名的嶺南名儒鄭獻甫(象州人)對家鄉的温泉更是情有獨鍾,為其寫下了多篇詩文。他寫的《象州沸泉記》除了在《補學軒文集》刊載外,還被清代王錫祺編輯的地理文獻《小方壺齋輿地叢鈔》一書所收錄,文中記有:
象州城東去二十里,而近有驛曰青山驛。之南去半里許,有村曰熱水,名之以其泉也。村之間有溪,溪之上有橋,泉出於東西兩岸,正者如濫,仄者如氿,流合於溪,當漫時漲不辨源然。遠而望之,蒸如甑上氣;近而視之,熱如鼎中湯,可以浴體,也可以療疾,可以熟物,村之人鹹就其利焉。岸西者略温,岸東者尤沸......。
《補學軒文集》之載
他在《象州古蹟雜詠並序》中寫有《濮泉》一詩:
温泉世習見,沸井吾未嘗;
頻頻過荒村,繫馬叢祠旁。
青燄息陰火,白氣浮陽光;
空山夕陽下,松徑可蒼蒼!
荒野非華清,負此蓮花湯。
他還專門為象州温泉賦銘鐫碑,可謂是用心之至。此即是《熱水銘》,文為:
昔者秦皇行幸,厥有温泉,玉女投車,非無沸井。炎洲南紀,熱海西流。易著虛詞,難 為實錄矣。吾州去城二十里,有熱水焉! 夏無火而焰青,冬有冰而煙白,渾包正出,淪漣旁 流。其温者可以浴鵠,其沸者可以淪雞。而乃青冷草間,汨沒塵外,謝公之屐未到,桑欽之經不收,洵志地者一大恨事也! 餘生其鄉,流覽茲勝,覺江乘地紀,或曰半温,華陽國志,亦云長熱,特較此中,具在其下,乃為銘曰:
煮百斛鼎,其水常冽。湧萬斛泉,不火而熱。地誌未詳,天漿自泄。浴可去疾,浸可烹 鮮。藏砂蓄硫,亦想當然。曲阿沸井,棗陽湯泉,格功量德,莫之或先。鄭子為銘,劉生代鐫。永峙一石,長垂千年。、
古象温泉度假村
先賢已去,墨香猶存。温泉是上天賜給象州人民的瑰寶,並且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實應讓人珍惜善用。象州温泉現在雖然在開發有了一定的規模,建設有古象温泉度假村、象州温泉源頭賓館、象州温泉大酒店、美麗灣温泉客棧等一批旅遊度假設施,但其影響力尚需進一步的擴大。如何進一步提高文化內涵,提升象州温泉的文化旅遊品牌,歷史文化資源應該可以給力助推。
象州温泉大酒店游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