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百歲”老巷新生記

   

  春節期間,“微更新”後的重慶山城巷重新開放,旋即成為人們感受鄉愁的“網紅”景區。漫步其間,如同“穿越”到久遠的歷史年代,那氤氲在舊時光裏的土牆、青瓦,彷彿無聲述説着山城百年來的歷史變遷。

  山城巷位於有“重慶母城”之稱的渝中半島,是重慶城區唯一以“山城”命名的百歲老巷,僅一公里長的街巷內就擁有明清民居院落、巴渝吊腳樓、海派石庫門、天主教堂舊址、抗戰防空洞等歷史建築,遊客在這裏可俯瞰長江美景、觸摸歷史文脈。然而,這裏多年來卻破敗不堪,牆面斑駁破敗,私搭亂建現象嚴重,一些住户家中水、氣不通,居民生活條件簡陋,讓珍貴的歷史文化風貌蒙上灰塵。

新春走基層丨“百歲”老巷新生記

2月16日,在重慶市渝中區山城巷,遊客參觀在天主教堂舊址內舉辦的藝術作品展。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2016年,山城巷被重慶市渝中區政府列入舊城改造項目,但如何改造這個問題卻考驗着地方政府的智慧。“山城巷彙集了重慶開埠文化、抗戰文化、巴渝民俗文化,承載了山城百年來市井生活的變遷。因此,在山城巷改造中,我們不搞大拆大建,而是重在保護、活化與傳承,在保留歷史文化風貌和原生態建築肌理基礎上,以‘繡花’功夫開展‘微更新’‘微改造’,並拓展公共空間、植入現代業態,促進文化、旅遊與居民生活相融合。”渝中區副區長蔚傳忠説。

  記者注意到,山城巷處處體現着“微更新”理念。這裏的斷壁殘垣往往被鐵條綁定,如同給老牆穿上了“鐵衣”,頗為引人注目。負責山城巷建設運營項目的負責人黃衡説:“這樣做是為了加固老牆並保留原始建築風貌。在山城巷項目動工前,我們就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對各類建築反覆勘察,力圖挖掘每一棟建築的文化內涵與故事;動工後,更是‘精雕細琢’了兩年,努力呈現‘老重慶’的樣子。”

新春走基層丨“百歲”老巷新生記

2月16日,在重慶市渝中區山城巷,遊客在由以前的垃圾場改造而成的“荒野花園”內遊玩。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漫步山城巷,在法式建築天主教堂舊址後面,一座“荒野花園”引得遊人競相讚歎。多年來,這裏一直是垃圾場,被清理後卻意外地“冒出”了一大片教堂及鐘樓廢墟。項目工作者在保留廢墟風貌的基礎上,老磚新砌、縫裏植花,遊客白天賞花賞景,晚上還能欣賞“花卉燈光秀”。來自敍利亞的建築師穆罕默德説:“沒想到在如此狹窄的巷子裏,隱藏着這麼多美麗的建築和精妙的設計。”

  老巷“微更新”,保留的不僅僅是老建築,還有燒餅鋪、老茶館和火鍋店等原汁原味的煙火氣。在山城巷一處院落內,記者看到台上“名嘴”講重慶“老掌故”,台下幾十位茶客邊曬太陽、邊喝“壩壩茶”,一派安逸閒適景象。在燒餅鋪前,遊客排起了長隊,只為品嚐歲月的味道。重慶市民曾女士幼時曾在山城巷生活學習,故地重遊的她對記者説:“幾十年過去了,沒想到山城巷被政府打造得這麼美,讓我又找回了失散多年的記憶。”

新春走基層丨“百歲”老巷新生記

2月16日,在重慶市渝中區山城巷,遊客在天主教堂舊址的大堂內參觀“詩意的蟲洞”雕塑及油畫作品展。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看展覽、聽説書、淘“寶貝”、品美食、賞燈光秀、實景寫生……恰逢春節假日,山城巷透着一股濃濃的熱鬧勁兒、文化味兒。在天主教堂舊址的大堂內,藝術家傅榆翔正在舉辦“詩意的蟲洞”雕塑及油畫作品展。他説,山城巷本身就是一個“詩意的蟲洞”,遊客在這裏“穿越”歷史,創作者在這裏找尋靈感。

  “我們還將努力豐富山城巷的各類業態,打造集旅居生活、文化體驗等為一體的重慶旅遊新地標,同時聯動周邊區域,強化基礎設施配套,提升智慧化治理水平,讓社區居民擁有獲得感、幸福感,讓遊客體驗山城原汁原味的生活。”蔚傳忠説。  

  文字記者:王金濤、黃興、陳青冰

  視頻記者:趙小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67 字。

轉載請註明: 新春走基層丨“百歲”老巷新生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