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理由】
京西古道上的重要村落
相傳是“元曲四大家”之一馬致遠的故里
一、初識韭園
一條貫穿京西的商貿古道造就了沿途眾多古村落,韭園村便是其中之一。這裏地處北京市門頭溝區王平鎮境內,南依九龍山,北臨永定河,可謂是依山傍水的寶地。
整個韭園村由東落坡、西落坡、韭園、橋耳澗四個自然村組成,因此也被稱作“韭園四村”。村居多懸于山腰之上,依地勢而建,分佈得錯落有致。
韭園村歷史悠久,成村於遼金時期,是古時候出入京西王平古道的第一個村落,村內至今還保留着眾多歷史遺蹟。
有元代著名詞曲作家馬致遠的故居、金國時期士兵站崗放哨的碉樓、曾囚禁過宋朝徽欽二帝的大寨,以及進京的重要收費關隘牛角嶺關城,還有古民居、古廟、古樹等。
【京西古道】古代拉煤運貨的商隊在位於京西的這條山路石道上日夜往返,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從京城到西部山區,再遠至內蒙古、山西等地的商旅道路。
二、不能錯過
1.馬致遠故居
“小橋流水人家”的取景之處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膾炙人口的元代詞曲《天淨沙·秋思》曾經感動了無數文人墨客,對於作者馬致遠,雖然很難有史料佐證,但韭園村的村民們世代相傳,堅信這裏就是馬致遠的故里。
當年,年少不得志的馬致遠在獨自漂泊的旅途中,寫下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首《天淨沙·秋思》在文學界享有極高聲譽,也使馬致遠被奉為“元曲四大家”之一。
雖然馬致遠的確是元大都(今北京)人,但對於馬致遠準確的故鄉,學術界還未有定論,可以確定的是,馬致遠的很多詞曲都與其長時間在京西地區的生活經歷有關。
如果你也曾被馬致遠的斷腸情思所觸動,那麼馬致遠故居應該是你的首要拜訪之地。順着石板路,走過小石橋,彷彿走進了《天淨沙·秋思》的意境之中。
2.大寨
曾囚禁過宋朝徽、欽二帝
位於西落坡村外的一片山腰台地上,如今四面圍牆大部分已坍塌,但地基仍在,從空中看彷彿一座堅固的堡壘,有一段斷面石牆還能依稀看出當年的痕跡。
從這裏的地勢及殘存的遺蹟可以推測出,當時的大寨很可能是一座軍事設施。據傳,北宋“靖康之變”後,金兵擄走宋朝徽、欽二帝北歸的途中可能路過此處,並將兩位皇帝關押於此。
3.碉樓
留存至今的唯一金代建築
位於西落坡村的一片民居之中,是金國時期士兵用來站崗放哨的設施,也是韭園村中唯一保留下來的金代建築。
碉樓建於金代中期,高約8米,裏面有三層,山石砌成,白灰抹面,最下層建有通往上層的通道,樓身建有方孔用於瞭望。
4.牛角嶺關城
“京西古道第一關”
位於韭園村外的古道埡口處,是明清時期捕衙南鄉與王平口巡檢司分界處,也是京西古道上重要的收費關隘。現留存有一座城券,磚石結構,保存較為完好。
如今的牛角嶺關城已成為韭園村所在的王平鎮與相鄰妙峯山鎮的分水嶺,從韭園村出發,翻過牛角嶺關城而下便可至妙峯山鎮水峪嘴村。
5.關帝廟
古道商隊的守護者
關帝廟坐落於橋耳澗村頭,建於明萬曆年間,已修繕一新,廟門口栽有兩顆古樹。作為京西古道的開端,當年來往的行人客商都會在此祈求平安。
6.永遠免夫交接碑
“康乾盛世”的遺蹟
位於牛角嶺關城不遠處的仿古亭下,此碑於清朝乾隆時期所立,是康乾時期“永不加賦”政策的佐證,原倒卧於附近的荒草之中,後立於牛角嶺關城前的古道旁。
【最佳景觀:牛角嶺關城蹄窩】
在靠近牛角嶺關城的古道上,分佈着百餘個大小深淺不一的蹄窩,頗為震撼。如今的古道已沒落至荒廢,只留下這片永恆的印記,訴説着歷史的滄桑。
三、值得體驗
1.品九龍泉水
源於九龍山上四季流淌的天然泉水,水質甘甜可口,是當地村民自古以來的飲用水源,種植的蔬菜果品也用此水來澆灌。
2.嘗特色醬菜
多數北京人對韭園的最初認知,既不是古道遺蹟,也不是元曲遺風,而是一碟聞名京城的韭園醬菜。韭園醬菜多以蔬菜為原料,適合佐餐,採用天然古法醃製是韭園人引以為豪的秘訣。
四、實用信息
【如何抵達】
公共交通:乘車至北京地鐵蘋果園站,轉乘M11路公交車至石古巖站,下車步行1.6公里即到。
自駕:沿阜石路向西,經石門營環島向北,再經三石路、水擔路、下葦店、石古巖,沿指示牌即到。
【如果你有】
1天:可選擇徒步路線,從韭園村出發,徒步古道至京西古道景區,最後抵達水峪嘴村。
2天:第二天可遊覽附近的韭園大溶洞、王平濕地、京西十八潭等。
【門票花費】
進村免費;馬致遠故居門票15元/人,疫情期間暫不開放;牛角嶺關城屬已開發的京西古道景區,與水峪嘴村相鄰,兩村都可進入景區,現場買票27元/人,網絡預約25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