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花果香玉竹 八方賓客聚烏江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原創稿

曾以為,玉竹山,肯定是滿山的玉竹,鬱鬱葱葱,悠然成片。林間村落點點,百姓躬耕,怡然自樂。可不曾想,2016年初到玉竹,看到的卻是一片荒涼——

“荒坡坡,石窩窩,望着烏江缺水喝”,這段在玉竹山祖祖輩輩流傳的順口溜,真實反映了該村的窘境。玉竹山常年乾旱缺水,滿目光禿的山嶺,遍坡的石頭,村民吃水難、行路難、增收難……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一度人心思走。

時光飛逝,6年時間彈指一揮間,是誰?妙筆天工,給玉竹山描繪了一幅鳥語鳩鳴,花果飄香的特色田園畫卷——

玉竹村位於銅仁市德江縣桶井鄉東面,距鄉政府3公里。全村轄7個村民組245户1075人。近年來,該村在貴州省市縣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乘着脱貧攻堅的東風,堅持以基層黨建為引領,以產業結構調整為關鍵,以合作社為抓手,全力鞏固脱貧成果,奮力決戰鄉村振興,成為了銅仁市特色田園鄉村集成示範點。

畫卷一:阡陌交通 鄉村升級 基礎設施改寫一窮二白麪貌

向絕對貧困發起總攻的號角吹響後,桶井鄉黨委、政府審時度勢,因地制宜,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從改變生產生活條件入手,搶抓“鄉村公路大會戰”、農村危房改造、美麗鄉村建設等機遇,整合資源,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通過實施三級水利提灌和長豐引水工程,修建蓄水池,使該村245户1075名村民全部飲上了自來水。

6年前,玉竹村通村通組的道路基本是土路,村民要去鄉里辦事、趕場,站在山上,一眼就能看到集鎮,但囿於溝壑縱橫,走來卻要半天功夫。如今,平坦的水泥公路,把山上山下連成一片,從村道一直延伸到農户家門口。如今,行走在玉竹農業觀光園區,生機盎然的柑橘,蓬勃生長的獼猴桃,白牆青瓦的庭院,錯落有致的民居,清涼甘甜的自來水,水泥硬化的聯户通組道路,整齊豎立的太陽能路燈,無不昭示着土家山村嶄新的希望,也很難再讓人與深度貧困村聯繫起來。

“鄉里結合危舊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等工程,村裏的基礎設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山裏羣眾都有了衞生廁所。”村支書安中鵬説,短短几年,玉竹村摘掉了“貧困帽”,實現了有學上、有醫療保障、有文化活動場所、有穩定收入來源,極大地提振了全村幹部羣眾奮力決戰鄉村振興的信心和決心。

畫卷二:產業崛起宜居宜遊 三變模式催生山地顏值變靚

玉竹村兩面環江,前臨新灘渡口,山上有連片撂荒的山地,同時也有滿山的石頭。石漠化嚴重、山高坡陡、乾旱缺水、技術落後,發展產業談何容易。然而,桶井人不信這個邪。

當初,鄉黨委、政府一班人瞄準了玉竹山。通過深入調研,邀請專家反覆論證,結合實際高標準定位了休閒農業觀光園的打造。以玉竹村為核心,重點發展香柚、血橙等主導精品水果,合理佈局觀賞性水果和相宜性中草藥花草,建成集效益、生態、休閒、觀光、採摘、體驗於一體的休閒農業觀光園,讓羣眾藉助產業園區脱貧致富。説來容易做來難。建園初期,好多人認為要在石旮旯裏種出產業來,那簡直是笑話。

“我們就是從烏江背水,也要把這個園區建起來。”回想起當初建園的決心,經歷的艱難與困苦浮現眼前。“我們把果苗的種植落實到每一個幹部頭上,並且負責成活。”當時全鄉65名幹部,每人負責200棵果苗的成活任務,於是,玉竹山上出現了背水建園區的動人場面。

奇蹟總髮生在艱難與艱辛後面。通過幹部羣眾的齊心協力,玉竹山第一批果苗成活率達到85%,並且次年全部掛果。為確保園區持續快速發展,該村搶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機遇,組建村級集體經濟合作聯社,發揮村級集體經濟的主導作用,以“合作聯社+公司+大户+貧困户”的發展模式,動員貧困農户以土地和扶貧資金變資源為資產入股合作社,在勞務公司的組織下,到合作社務工。產業見效後,按照土地和扶貧入股資金的比例合理分紅,這樣,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入股有股金、流轉有租金、務工有薪金的“三變”獲取“三金”的產業發展模式在玉竹得以靈活運用。通過幾年的努力,玉竹產業園區輻射帶動場壩、高井、同心、玉竹4個村,建成產業園區2150畝。

園區的建設找準了鄉村振興的路子,幹出了樣子,羣眾腰包有了票子。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2500元上升到去年年底的8500元。

畫卷三: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兩條底線主攻農旅融合發展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這是桶井鄉黨委、政府奮力決戰鄉村振興的底線和原則:既要做大生態保護這個蛋糕,又要保證鞏固脱貧成效,這是玉竹人牢不可破的信念。

“山上種果樹,林下種菊花,地下種牧草,圈中養肉牛,我們有限的土地有效盤活,一地多用,實現效益呈幾何級數增長。同時,生態環境也得到了有效保護。”駐村第一書記覃尚珍總結説道。

劉繼權便是第一位迴歸桶井到玉竹山創業發展的春暉使者,他率先在玉竹山集中流轉土地近1400畝,組建了瑞豐源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合力發展水蜜桃、蜜桔、獼猴桃等水果,合作社員涉及玉竹、高井、場壩等5個村632户羣眾。在玉竹山上,除了瑞豐源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還有益農菊花種植專業合作社、義軍花椒種植專業合作社等,統一按見成效後“5311”比例分紅共享發展成果,合作社股東佔利潤50%分紅,農户獲得利潤30%分紅,村集體也有10%的利潤,10%作為貧困羣眾的扶貧救助基金。

“今年,我們要重新規劃,把效益低下的水果進行改種,合理佈局金絲皇菊種植基地,以點連線,連線成片,讓老百姓自己種,由菊花合作社負責保底收購和外銷。”桶井鄉聯繫該村的副鄉長説,玉竹鄉村振興的核心,主要是建設農業現代化,促進旅遊產業化。

玉竹村充分依託“新灘夢嶼”旅遊項目,利用宜居宜遊的資源稟賦,打造特色山地田園,做足農旅文章,助推鄉村振興。

“每到週末和寒暑假,玉竹山上總是遊人如織,人們品菊花,賞烏江,採柑橘,已成為德江、沿河眾多遊客鄉村旅遊的好去處。”德江縣文旅局局長彭婭説。

“烏江邊上百年莊,地困人窮田土荒。今有東風吹盛世,千山金菊萬家香。”貴州作家網主編郭太東先生這樣感嘆玉竹山,我想現在應該還加上一句:“四季花果香玉竹,八方賓客聚烏江。”(楊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31 字。

轉載請註明: 四季花果香玉竹 八方賓客聚烏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