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他畫春,清風徐來,細語呢喃, 極富生活氣息!

由 都超英 發佈於 休閒

張辛稼

(1909-1991)

名國樞,字星階

別署“霜屋老農”江蘇蘇州人

1973年更"星階"為“辛稼”

早年師事虞山名畫家陳摩

初學山水,後改習花鳥,聲聞吳中

及長,遍臨歷代名家佳作

於青藤、白陽、八大、虛谷、伯年、昌碩研究尤深

苦,子,

張辛稼探索國畫創作,上溯青藤、白陽、八大、石濤、新羅諸輩,近納廉夫、伯年、昌碩等畫風,並做細緻研習考訂,追求筆墨韻味,力求融匯貫通,勇於變革創新。

他遵循唐代蘇州畫家張璪提出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訓,立志在花鳥領域有所作為,用他自己的話説即“自我而創,自我而變”。辛稼先生的藝術碩果為吳門畫派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他的花鳥作品自然流暢,生氣盎然,師法經典,貼近生活。

張辛稼的作品裏,春燕的身影尤多,他喜偏鋒粗筆擷取花鳥對象的大勢,緊要處以細筆點綴提醒,尤好渲染光影背景,以強調明媚春光或風情雨意的氣氛,賦彩鮮驗明亮,清風徐來,細語呢喃,造境生動有情趣,極富生活氣息!

張辛稼早年從師虞山陳摩,初習山水,後專攻花鳥,弱冠已負盛名,延為滄浪美術教授,與藝壇銘流吳梅、張仲仁、吳子渾、朱梁任、顏元諸前輩過從甚密。先後組織過娑羅畫社、中國畫研究社、怡園畫廳等藝術團體,對繁榮吳門畫壇和培養藝術人才起了很大的作用。建國後,曾於滬上執教數年,後回蘇重返畫壇,為蘇州國畫館畫師,並任擴建後的蘇州國畫院的院長。

半個多世紀以來,他辛勤耕耘於硯田,潛心繪畫創作,取得極高的藝術成就而享譽於中日畫壇。

上世紀七十年代,他每年要數往光福、東山等地寫生,徜徉於青山綠水之間,對眾生萬物做細微的觀察,尤對羣芳於陽光照耀下之斑斕色彩感受良深,便萌生將明暗變化引入花鳥畫創作之意。然中國傳統花鳥畫一般並不強調明暗,故歷代畫家均無此法。

但他認為,只要不離開中國畫筆墨的基本特徵,可“自我而創,自我而變”,遂使用彩色來表現物象變化的明暗,用筆用墨來打破框框,經過大膽探索,反覆實踐,終於創出一種別具一格的花鳥畫。

如人們所熟知的《櫻花燕子》,《東山銀杏林》等。而《洞庭秋高圖》是此類畫的代表作之一,此圖章法奇偉,銀杏樹枝幹左右開合,呈V字型,尤其左側主杆是畫家用巨椽飽蘸濃墨以側峯奮疾而馳,蒼勁而沉着,顯示了經霜後的樹幹的堅凝與挺拔,用水粉調和,藤黃點染樹葉,上部受光白而明,下部散落深而沉,並趁粉色將幹未乾時,用淡墨勾勒銀杏特有的形態,疏密有秩,如臨風翻動。

畫家還在簇團的銀杏葉的間隙,巧妙地用焦墨或粗或細,或潤或澀,穿插樹枝,以桔黃色的樹葉與黝黑的樹杆相襯,明暗對比,或隱或現,展現了陽光透照下的瑰麗奇景。此外,作者還依杆和葉的整體造型用曙紅進行了重色渲染,增強了畫面的暖色調,更凸現了秋日的高爽宜人。圖中最妙處還畫一蒼鷹健奮飛,兩翅展張之夾角恰也成V形,與下部樹幹V形相呼應。

畫家以渾潤的筆墨點染鷹的身軀,卻用非常焦枯的筆墨點劃出鷹的飛羽,顯得那樣的爽辣有力和富英雄氣。另外,雄鷹兩眼睥睨天地,雙爪收縮作盤旋狀。顯然,它適才翱翔藍天,見天底下如此明媚鮮豔,尤洞庭銀杏樹竟如此斑斕多姿,乘一陣長風,俯衝入林,擇木而捷也。不言而喻,賞畫此,頓覺涼爽秋風透沁心脾。

丨謝謝觀看,歡迎點贊分享喲丨

版權説明:文章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