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2021中國旅遊百強縣揭曉

由 巫馬言 發佈於 休閒

  11月2日,競爭力智庫、中國經濟導報社和北京中新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機構在北京聯合發佈《中國縣域旅遊競爭力報告2021》。《報告》對2020年我國縣域旅遊發展情況作了全面梳理,完成了第四屆全國縣域旅遊競爭力評價工作,同時發佈了“2021中國縣域旅遊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和“2021中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百強縣市”。

  《報告》顯示,2021中國旅遊百強縣市分佈在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浙江30個、四川10個、江西8個、貴州7個、江蘇7個、湖南6個、雲南5個、安徽4個、廣西4個、湖北3個、重慶3個、河北2個、河南2個、山東2個、山西2個、陝西2個、福建1個、甘肅1個、新疆1個。2021中國旅遊百強縣市具體名單見表1。

  

  2021中國旅遊百強縣市平均實現旅遊總收入156.16億元,恢復至疫情前的76.5%,比全國旅遊總收入恢復率高28.6個百分點;平均接待遊客1530.48萬人次,恢復至疫情前的79.3%,比全國旅遊總人次恢復率高40.4個百分點;遊客人均單次消費1020元;旅遊總收入與縣域地區生產總值之比平均為60.3%,較疫情前下滑31.8個百分點。雖然部分旅遊經濟指標明顯下滑,但縣域旅遊高質量發展態勢繼續向好。旅遊資源品質持續提升。中國旅遊百強縣市有國家5A級旅遊景區58家、國家4A級旅遊景區299家、世界遺產16項、國家級旅遊度假區16家、國家級風景名勝區55處、世界地質公園11處、國家地質公園29處、國家級森林公園65處、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5處。此外,中國旅遊百強縣市中有16個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8個是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43個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交通住宿條件持續改善。機場方面,中國旅遊百強縣市中有31個到最近的運輸機場的距離在50公里以內,84個在100公里以內;鐵路方面,中國旅遊百強縣市中有78個建有客運火車站,其中開通高鐵的有46個、開通動車或城際列車的有14個;公路方面,中國旅遊百強縣市中有99個已通高速公路,其中,37個擁有3條以上高速公路。酒店方面,中國旅遊百強縣市共擁有五星級酒店59家,客房1.60萬間;四星級酒店184家,客房3.35萬間。 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高。中國旅遊百強縣市空氣質量優良率平均值達到92.5%,較去年提升6.3個百分點;森林覆蓋率平均值達到58.4%,較去年提升3.3個百分點;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平均值達到42.0%,較去年提升0.6個百分點。

  《報告》顯示,2021中國旅遊潛力百強縣市分佈在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湖南8個、四川8個、貴州8個、廣西7個、雲南7個、浙江6個、內蒙古5個、山西5個、新疆5個、福建4個、湖北4個、江西4個、重慶4個、安徽3個、廣東3個、吉林3個、陝西3個、河北2個、河南2個、黑龍江2個、江蘇2個、遼寧2個、山東2個、甘肅1個。2021中國旅遊潛力百強縣市具體名單見表2。

  

  中國旅遊潛力百強縣市整體呈現市場恢復強勁、基礎條件優良、旅遊資源精美、政府推動有力等特點。2021中國旅遊潛力百強縣市旅遊總收入、旅遊總人次均恢復至疫情前的七成以上;遊客人均單次消費830元,約為中國旅遊百強縣市的八成;擁有國家5A級旅遊景區38家、國家4A級旅遊景區263家,旅遊資源十分富集,市場開發潛力巨大。

  《報告》指出,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了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人口流動為基礎的旅遊行業更是首當其衝,遭受了不可估量的重創。疫情發生以來,國民旅遊習慣深刻變化,短途遊、周邊遊、近郊遊廣泛興起為縣域旅遊復甦注入了新活力;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鄉村旅遊持續發力為縣域旅遊崛起提供了新支撐;鄉村文明建設不斷加強,農業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為縣域旅遊轉型樹立了新亮點;改革創新工作深入推進,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徵的智慧旅遊快速發展為縣域旅遊升級激發了新動能。疫情發生以來,各旅遊強縣強化政策應對,努力克服疫情嚴重影響,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推動我國縣域旅遊事業取得積極進展。

  據悉,中國縣域旅遊競爭力評價對象為全國(不含港澳台地區)1871個縣域(不含縣級市轄區)。中國縣域旅遊競爭力評價體系包含中國縣域旅遊綜合競爭力評價體系和中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評價體系。其中,中國縣域旅遊綜合競爭力評價主要考察縣域旅遊資源富集度、旅遊經濟活躍度、旅遊設施完善度、生態環境優勢度、政府推動實效度、旅遊品牌美譽度等六個方面,六個分項指數集成競爭力指數,競爭力指數前100名即為中國旅遊百強縣市;中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評價主要考察縣域資源開發潛力、市場擴張潛力、基礎支撐潛力、政府推動潛力等四個方面,四個分項指數集成發展潛力指數,發展潛力指數前100名即為中國旅遊潛力百強縣市。

  競爭力智庫是專門從事競爭力研究的獨立社會智庫,堅持社會責任優先,主要開展國家競爭力、區域競爭力、行業競爭力、企業競爭力研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研究,鄉村振興研究,中國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現代化指數研究等。(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