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侃爺聊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點擊觀看精彩視頻
亦畫亦詩亦鄉村
畫家村
“想不到啊不敢想,咱這窮鄉僻壤的小地方,竟成了文化人的聚集地!”吉木薩爾縣新地鄉小分子村村民馬生喜,看着往來的文人、畫家在此創作,不由得感嘆。
作為景區花兒溝的最佳觀景台,名不見經傳的小分子村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條小河穿村而過,漫山紅綠次第爭豔。如此美景卻藏在深山不為人知……直到畫家劉燕虹夫婦的到來,小分子村的命運迎來轉機。
2014年,新疆美術家協會會員、新疆畫院院聘畫家劉燕虹和妻子吳巍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來此寫生時,被小分子村獨特的地理風貌、鄉土氣息所吸引,於是出資在村民家建起了村裏的第一間畫室。在他們的影響下,來自疆內外高校的教授、畫家及學生們紛紛來到小分子村創作、寫生等,小分子村逐漸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畫家村”。
吉木薩爾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駐村工作隊敏鋭地察覺到了小分子村以文化促旅遊的巨大潛力。在鄉黨委、政府和工作隊的共同努力下,小分子村很快被納入到美麗鄉村建設藍圖中。2016年起,吉木薩爾縣委、政府先後投入1.1億元,小分子村借勢築巢引鳳,修建了石器美術館、果園藝術家公社、畫廊步道、太陽部落等一系列文化景觀,完善了基礎設施;同時制定獎補政策,鼓勵藝術家在此建立工作室,產生集羣效應。
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與村民簽訂了房屋租賃合同。《甲方乙方》《天下無賊》的金牌編劇王剛在此建立創作室;新疆藝術學院、新疆師範大學等6家高校建立了學生寫生基地;全國八大美院聯合在“畫家村”建立雕塑工廠,打造“畫家村”雕塑創作展示基地;一度有畫家對外稱“新地畫派”“新地畫會”……工作隊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結合名人效應,利用電視、廣播、專題策劃進行大力宣傳,打響了“畫家村”的金字招牌。
為了讓綠水青山流金淌銀,工作隊和村“兩委”順勢整村推進特色農家樂建設。邀請劉燕虹夫婦擔任規劃設計顧問,指導村落佈局、造景、庭院改造,既延續了村莊的歷史原貌,又構建了藝術美,實現了“文化+旅遊”的深度融合。與此同時,工作隊大力發展鄉村美食文化,舉辦烹飪、餐飲培訓班,幫村民經營農家樂,打造“農味”“家味”,讓鄉愁更有味道。
“土得掉渣的羊圈經藝術家指點,搖身一變成為充滿文藝範兒的羊圈酒吧。現在我既會調洋酒、還會煮咖啡,尤其我做得一手農家菜,深受寫生團隊們的喜愛。去年一年下來,不僅有20餘萬元入賬,我還收藏了一些繪畫作品。”在劉燕虹夫婦指點下,村民馬海亮建起了羊圈酒吧,每每聊天他都會笑着講述自己的幸福故事。
受到藝術文化的薰陶,越來越多的村民拿起畫筆跟着畫家學畫畫,小娃娃放了學就追着拜師學藝,行動不便的老人當起了畫家筆下的“模特”。工作隊趁熱打鐵,籌劃舉辦農民畫展,鼓勵農民創作農民畫,畫家鄉山水、畫鄰里鄉親,豐富大家文化生活。
張紅就是村裏小有名氣的“農民畫家”,在她家寫生的畫家都是她的老師,經過畫家們的指導,她的繪畫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現在,她家裏掛滿了往來畫家留下的畫作,她的每幅畫作也能賣到200—700元不等。“我家的農家樂很討遊客喜歡,因為到處都是藝術家的畫作,而我也能帶着遊客簡單賞析繪畫作品,如今我也算是半個文藝人了。”張紅笑着説。
有了文化的根和魂,“畫家村”的旅遊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錢”景也越來越廣闊。工作隊瞅準繪畫作品裝裱商機,組織村民學習裝裱和畫板製作技術,帶領村民開辦了售賣“文房四寶”的畫寶閣,生意十分火爆。工作隊還引導村民種植了出名的“白皮大蒜”,這成了往來遊客最喜愛的伴手禮。
龍台客棧、大西岸山莊、羊圈酒吧等特色民宿成了網紅打卡地。22户明星農家樂、生態莊園年均收入達14萬元以上,年收入最高的達到了25萬元。去年,小分子村已累計接待各地遊客超8萬人次,實現營業額超500萬元,就地轉移勞動力就業46人。
昔日的土路、土房、偏僻落後小山村,成了充滿詩情畫意的“畫家村”,文化旅遊正在給它帶來新的豔麗色彩。(昌吉州“訪惠聚”辦公室 劉鵬、徐歡 供稿)
來? ? ? 源:新疆訪惠聚
圖文編輯:呂丹瀾
校 審:王婷
終 審:俞瑞娟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