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建於懸崖上的西班牙龍達小城,世界上最適合私奔的地方

由 童豔紅 發佈於 休閒

翻找龍達的照片給雜誌,看着這些片子,回味那段旅行,依然歷歷在目。龍達(Ronda)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座歐洲小城,其位於西班牙安達盧西亞大區馬拉加省西北部腹地,是西班牙著名的兩座懸崖小城之一,面積約480多平方公里,人口約4萬。這座誕生於羅馬帝國時代的千年古城,是站立式鬥牛文化的發源地,城中保存着西班牙最古老的鬥牛場。

龍達依山而建,居民臨崖而居,立於懸崖上的古城宛如一座壯觀魔幻的“天空之城”。一棟棟並排交錯的民居矗立在陡峭高聳的崖壁上,遠觀像是土黃色懸崖頂上覆蓋着一層終年不化的白雪,帶給人壯美奇幻的視覺感受。

你知道龍達,或許是看了海明威的“種草”,他曾長時間居住於此,被龍達熱情浪漫的氛圍激發了創作靈感,完成了《太陽照常升起》和《喪鐘為誰而鳴》兩部不朽名著。

海明威在小説《死在午後》中寫道:“如果你想要去西班牙度蜜月或者跟人私奔的話,龍達是最適合的地方,全部城市目之所及都是浪漫的風景……如果在龍達度蜜月或私奔都不勝利的話,那最好去巴黎,各奔前程、另覓新歡好了。”他不吝惜對龍達的讚美,將其稱之為“私奔之城”。

追溯龍達歷史,早在3000多年前,第一批旅人爬上這裏的峭壁,發現此處地勢險要,河流豐沛,物產豐美,於是選擇在此安營紮寨,並造出第一座房子……此後房子就如同種子一般,在懸崖上衍生出這座城市。民居、餐館、劇院、教堂、街道、鬥牛場等等,白色建築逐漸蔓延整個山坡,形成這座處於海拔上百米懸崖上的夢幻小城。

在羅馬時代,龍達名為阿魯達。後來在阿拉伯人統治時期,龍達迎來最輝煌的時期,一直是安達盧西亞最重要的軍事、政治、文化中心,直到1485年被基督教國王征服。在被弗朗哥軍隊圍困兩年後,龍達最終淪陷,武裝戰士轉入山區繼續進行抵抗運動,這些抵抗者也成為西班牙19世紀強盜傳説的人物。

龍達曾是摩爾人最後的堡壘,老城裏至今洋溢着阿拉伯文化氣息,城區保存了中世紀阿拉伯的基本風貌,城中心是馬約爾廣場,最早建於1734年,廣場前矗立着馬約爾聖瑪利亞大教堂,建築融合哥特、阿拉伯、文藝復興和巴洛克多種風格。

龍達最現代的商業區在塔霍北部,街道規劃整齊,分佈有鬥牛場,多羅雷斯小教堂和建於13-14世紀間的阿拉伯溶室等重要的古蹟。街區最低的地方有八管橋和聖耶穌教堂。上面的街道通向阿伊瑪絲旅館,傳説塞萬提斯曾在此居住過。北面的花園一直延伸到維多利亞女王酒店,除了海明威,詩人里爾克、奧爾森威爾斯也曾在此居住過。

漫步於古城,歷史遺蹟隨處可見,小城散發着熱情浪漫的氣息,集阿拉伯文化、弗拉明戈和鬥牛士精神為一體。

橫跨大峽谷,連接瓜達菜文河河谷兩岸懸崖峭壁的是努埃博橋(PUENTE NUEVO),是連接老城區和新城區的交通要道,也是龍達最具標誌性的建築景觀。這是一座新橋,原先的老橋倒塌,於1751-1793年重建,歷時40餘年,橋體橫跨於落差98米的山澗兩側,下面是湍急的瓜達菜文河,成為龍達一道自然與人文完美結合的奇特景觀。

作為西班牙站立式鬥牛引的發源地,龍達有西班牙最古老的鬥牛場——龍達鬥牛場,於1785年落成,著名的鬥牛士佩德羅·羅麥洛和佩貝·伊羅都曾在此表演過。鬥牛場全部採用石頭建成,正門是巴洛克元素的古典主義風格,場內周長約66米,如今內部設置了一座鬥牛博物館,在此可瞭解龍達鬥牛場的前世今生。

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賦予龍達無數的美稱,“建在雲端的城市”、“懸崖邊的白色小鎮”、“全世界最適合私奔的地方”等等,都是世人對這座神奇小城的讚美。擁有奇特的地理景觀和厚重的歷史人文,使得龍達備受遊人追捧,每天有無數遊客慕名而來,感受小城生活和聆聽小城故事。

【原創作品,感謝您的閲讀,敬請點擊關注我,與您分享更多精彩的原創旅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