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所流傳的很多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在實際生活中所總結出來的,有些俗語所表達的含義,不僅適用於以前,也適用於現在。相反,有些俗語所表達的含義,在如今的社會中已經不適合了,或者説改變了一些內容。
“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這句俗語,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所表達的含義,自家的東西有3種不能外借他人,如果借了,可能會有不好的寓意,“家敗”不僅指字面意思,也指生活不如意、身體不健康,或者生意不順利等。
“東西三不借”到底指哪3樣東西?以前和現在所指的東西大不相同,這點也得到了很多網友們的贊同,具體都有哪些東西不能借?以前和現在差別有多大?看完本篇內容就有答案了。
其一,藥罐
以前的人們家中都會有藥罐,用來熬製中藥。至於為何藥罐不能外借的原因,民間比較認可的一種説法,害怕別人還藥罐的時候,把疾病也一塊帶過來了,寓意不太好。因此,也有借出去的藥罐不可以歸還的説法,藥罐借出去等於把疾病也帶走了,就不要歸還了。
但是,買一個新的藥罐也不少錢,以前的人們經濟不富裕,一個藥罐能用好多年,如果新買一個不捨得,可是,又遇到親戚鄰居借藥罐,該怎麼辦呢?因此,在一些地方,也有藥罐子借出去,如果歸還時,需要在裏面放點錢的做法,寓意着把藥罐子變成了“錢罐子”。總之,按照以前人們的説法,藥罐子能不借就不借。
其二,香火
燒香拜佛具有很早的歷史,民間很多年前就已經流行,春節、中秋節、中元節,以及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等,都會燒香。如果家裏的香沒有了,去別人家裏借,也是很忌諱的一種做法,一般都不會外借香火。
原因很簡單,“香火”不僅指燒的香,還指家裏的孩子,大家看電視或者在其他地方,都能聽到不能斷了香火的説法。因此,如果去別人家借香火,會認為不吉利,有讓別人“斷香火”的寓意,所以,香火也不能借。
其三,糧食
糧食是生存之本,在以前的社會,糧食可能比較缺乏,尤其是遇到乾旱的年份,莊稼的產量較低,家家户户的存糧都不多。如果有人借糧食,那就預示着自己家要餓肚子。雖然借的糧食需要還,但是,就怕不知道何時能還上。
再加上以前的家庭孩子較多,全家上下老小都需要吃飯生活,因此,糧食很珍貴,不會輕易外借,去別人家借糧食,也會有不尊重的意思。
其一,車子
隨着社會的發展,購買轎車的人越來越多,一旦買了車子之後,就會有親戚朋友來借車的現象,很多人礙於面子不得不借。但是,由於借車而發生的糾紛也不在少數。
比如發生了事故之後,怕有連帶責任,或者借出去的車子損壞後,親戚朋友不想賠償,往小了方面説,借出去的車子被扣分罰款,別人也不承認,只能自己承擔等等。與其這麼多事,不如車子直接不借。
其二,錢
借錢這件事,從古至今都不是很好解決的事情,如果遇到懂得感恩的人,借出去的錢,會很快還回來,甚至為了感謝借錢救急,還會多還一些,或者買一些禮品等。但是,遇到不懂得感恩,賴皮的人,那就是“噩夢”了。以前説借錢的是“大爺”,如今卻變成了欠錢的是“大爺”,要錢的時候好聲好氣,擔心別人不還自己錢了。
甚至有些“賴皮小人”,有錢也不還,自己當時急用錢的時候,別人二話不説就借了,因為感覺是親戚朋友,相信他人。結果,到了自己有償還能力的時候,就是不還錢,嘴裏還説着“能借到錢是自己的本事”,可氣也沒辦法。所以,與其這樣,直接不借錢為好。
其三,老婆或老公
這裏説的借老婆或老公,並不是借走生活的意思,而是幫忙。比如鄰居、朋友有什麼事,人手不夠,需要幫忙。按理説,這是很常見的事情,誰家都會遇到麻煩,鄰里之家幫忙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偶爾一次可以,千萬不要頻繁,如果頻繁幫忙,就是沒什麼事,也會被別人説成有事。大家都知道,農村有些人,説閒話的功夫了得,如果自家的老公或老婆,經常去別人家幫忙,風言風語就會在村裏出現。久而久之,知道的人多了,説閒話的也多了,自己也就相信了。最終的結果,可能就是夫妻雙方離婚。
整體來看,不能借的3樣東西,以前和現在差別較大,以前主要是寓意不好,現在主要考慮實際情況。總而言之,到底能不能借,看大家怎麼理解了。
有些東西我個人比較贊成不外借,大家對此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