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都訪楊慎

由 忻素芹 發佈於 休閒

新都桂湖公園。 新都區委宣傳部供圖

新都為古蜀國都邑,與廣都、成都同為蜀中名城,距今已有近2800年曆史,今為四川成都市轄區。因新都是明代大家楊慎的故里,趁着閒暇,便想驅車到新都看看,參觀一下文化遺蹟、感受一下民風民情。

去新都,必去桂湖,桂湖是楊慎與才女黃峨戀愛的地方。今桂湖主體建築為楊升庵祠,因楊慎號升庵,後人為紀念而命此名。才進門,一棵巨大的紫藤映入眼簾,虯根盤錯,相傳為楊慎所植。每到春季,紫藤進入繁花期,枝蔓交纏,形成一座罕見的百米紫藤長廊,成為桂湖一景。到秋天則是另一番景象,桂湖的丹桂、金桂、銀桂次第開放,近千株桂樹爭奇鬥豔,桂花搖落,滿園飄香。舊俗,農曆八月金秋時節,遠近遊人都會前來桂湖賞桂花,品嚐以桂蕊製作的新都特產桂花糕及薑糖,由此形成了一年一度的“桂花會”。

進入升庵祠,楊慎塑像風度翩翩,盡顯英俊之氣,塑像背後則刻着那首人盡皆知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首詞因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熱播而名聲遠播。

因楊慎曾高中狀元,塑像一旁的圍欄上系滿了無數祈福帶,求考試取得佳績。不過,楊慎雖年少成名,蟾宮折桂,人生卻不乏波折。他因“議禮之爭”被髮配到雲南永昌衞充軍。到雲南後,他將滿腔抱負都傾注到學術研究與傳播中原文化中,30年間留下了大量著作,開啓了雲南興文重教的風尚。

我在升庵祠瞭解到,楊慎在詩詞和學術上的造詣,既與他自身博覽羣書、潛心治學有關,更與他所受良好家風的薰染密不可分。正巧碰到一個團隊來這裏參觀學習,我從他們口中得知,在新都區斑竹園街道升庵村,有一座“天府家風館”,裏面對楊氏家風進行了詳細介紹。

循着這一線索,我驅車來到天府家風館。館舍建築古風古色,佇立在茂林修竹中,營造出“人在園中游,宅在林中隱”的意境。館內有先賢家風、紅色家風、當代家教和時代新家4個主展廳,“戰地家書劇場”和“楊氏家風體驗廳”2個專題展廳以及一個多功能廳——青少年活動中心。據介紹,天府家風館佔地約50畝,是目前四川省家風文化最集中、廉潔教育資源最豐富的綜合性展館之一。

在楊氏家風體驗廳,我瞭解到楊慎家族“一門七進士,科第甲全川”的事蹟。廳內展陳還記載了楊慎遺訓“臨利不敢先人,見義不敢後身”,列舉了“家人重執業,家產重量出,家禮重敦倫,家法重教育”的“四重”家訓。由此可見,“一門七進士,宰相狀元家”與良好的家風密不可分。

離開天府家風館,向右走數百步,便是楊氏宗祠,在楊氏宗祠後面,居住着楊慎第十四代孫楊德力,他正和幾個人圍爐坐在一起烹茶。我偶然闖入,大家也不覺得冒昧,便找個凳子坐下,和楊德力攀談起來。談起楊慎,他別有興致。

儘管楊慎是名人,楊德力對先人的瞭解,一開始卻並不比別人多。他29歲那年,“突然周圍很多朋友都在説楊升庵,都知道了楊升庵,我那個時候便開始從書本和史料中去尋找這位先人的蹤跡”。在一篇篇詩文和一句句家訓裏,楊升庵這三個字離楊德力的生活越來越近。

在幾十年的文化浸潤中,50多歲的楊德力已經成了“楊慎通”,每次有參觀和學習的團隊來楊氏宗祠,他都要講一講。後來,他還開辦了自己的精品課堂“升庵講堂”,將楊慎文化送進了校園、機關、企業。

“我想,楊慎留給我的寶貴財富,是馳而不息的專研精神,是一種家國情懷。”楊德力説。

我想,楊慎何止影響了楊德力,還影響了一代代讀書人,成為新都文化史上的一座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