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中國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帶你去一個你曾經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2015年7月瀋陽北陵公園門票50元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開國君主皇太極以及孝端文皇后的陵墓,是清初“關外三陵”中規模最大、氣勢最宏偉的一座。因在清盛京(瀋陽)北郊,俗稱北陵。1927年被奉天市政公所闢為公園對外開放,不再是帝王的神陵,如今是瀋陽北陵公園。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1626年努爾哈赤辭世,八子皇太極繼承汗位,將女真改稱滿洲。1636年皇太極在瀋陽皇宮中正式登基稱帝,改大金國為“大清”。1643年52歲的皇太極死於盛京皇宮。按滿族的舊俗皇太極死後一週年進行火化。即位的順治為他建陵,陵名由嗣皇帝欽定。昭陵始建於崇德八年(1643),竣工於順治八年(1651),封陵山曰隆業山。康熙、嘉慶年間對昭陵曾加以增建修繕。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昭陵現存建築38座(組)。作為清朝興起之初營造技術水平的代表建築,清昭陵基本沿襲了明代的皇陵規制,建築形式又融入了滿族興起時期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平面佈局遵循前朝後寢的原則,自南向北由前、中、後三部分組成,其主要建築都建在南北中軸線上,兩側建築採取對稱形式分佈。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前部,從下馬碑到正紅門,包括華表、石像生、石牌坊、更衣廳、宰牲廳。

下馬碑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北陵周圍有6座下馬碑,用漢、滿、蒙、回、藏五種文字刻着親王以下各等官員至此下馬。

望柱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神橋,三孔拱形石橋,橋下是玉帶河。神橋是清朝帝王陵寢中普遍使用的建築形式,除風水作用外還有裝飾陵寢及實用價值。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石牌坊,也稱為石牌樓,嘉慶六年即1801年增建。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穿過石牌坊就到了正紅門,是陵寢的總門户。東西兩側一字琉璃袖壁。袖壁上鑲嵌着五彩琉璃行龍,所以又叫做龍壁。三洞拱門正中的一道叫做神門,是供清太宗和孝端文皇后神靈出入的門户,只有在大祭時開啓,只許抬祭品的官兵從此門進陵。東側為君門是皇帝祭陵時走的門,西側為臣門,是祭祀大臣走的門。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正紅門前的東西兩側各有一組院落。東側更衣亭是皇帝謁陵進祭時更衣、洗漱的地方。西側宰生亭,又稱省牲亭,是祭祀時宰殺豬、牛、羊的地方。

中部,從正紅門到方城,包括華表、石象生、碑樓和祭祀用房。

進正紅門從中間為中軸線神道,它是清太宗和孝端文皇后神靈出入陵墓的道路,與神門一樣,除了抬祭祀品的官員可以行走外,其他任何人包括皇帝絕對禁止亂行。

神道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神道的兩側依次是華表1對,石獸坐獅、坐獬豸、坐麒麟、立馬、卧駱駝、立象6對,被稱作十二御林。神道一直通向陵寢後部,是整個陵寢的中軸線。

麒麟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立馬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神道中央的神功聖德碑亭,又名大碑樓,與正紅門相對,為頌揚墓主而建,立有康熙御筆的“大清昭陵神功聖德碑”。康熙二十七年(1688)立。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在碑樓北面的東西兩側,各有兩座三間青磚瓦房,都是當年的祭祀用房。東側的兩座為儀仗房和果房,西側兩座為茶膳房和滌器房。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望柱,立在碑樓兩邊,主要用途是裝飾和豐富陵寢建築內容。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後部,方城、月牙城和寶城,是陵寢的主體。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方城建成於順治八年(1651),仿照盛京陪都城堡輪廓外形建造,是盛京城的縮影,也是昭陵主體祭祀區。在秦漢唐宋時期,皇陵圍成方形,每面各開一個門,封土居於中央,這就是方城的來由。明代朱元璋對以前陵製做了重大改革,其中一項就是把陵院由方形改為長方形,三進院落,前方後圓,封土在最後一個院落,只留南面一個大門,明陵稱為恩門,清陵稱隆恩門,俗稱宮門。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隆恩門是方城的正門,門的頂部是門樓,俗稱五鳳樓,高3層是昭陵的最高建築。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隆恩殿是陵寢的正殿,又稱享殿,居於方城中心,它是供奉皇太極和孝端文皇后神牌的地方,也是舉行祭祀大典的場所。建於崇德八年(1643),順治七年(1650)定名為隆恩殿,康熙三十年(1691)改建。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殿內中間有一大暖閣,又稱寢宮或神閣。閣內有寶牀,帷幔、衾枕等卧具。大暖閣裏有一小暖閣,又叫神龕,裏面供放着帝后的神牌。在大暖閣前還有帝后的龍鳳紋寶座,大祭時將神牌從暖閣中移至寶座上接受祭享。寶座前設有供桌,用來擺放祭品。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隆恩殿兩側輔以東西配殿。東配殿用於存放大祭時的祝板、制帛。每當隆恩殿大修時,隆恩殿內的神牌、寶座、五供等移到這裏供奉。西配殿是舉行忌辰大祭禮時供喇嘛誦經作法的場所,只用於做佛事用。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焚帛亭,祭祀時,先將祭詞寫在帛上,再三拜九叩,讀祭文,哀畢,變將祭帛放入焚帛亭內燒掉。燒祭時主祭人要站在月台西南角的望燎位上觀看,以盡孝道。這種儀式叫望燎。是祭掃的最後一道程序。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隆恩殿後面有石柱門(二柱門)、石五供和券洞門,券洞頂端是大明樓。古代只有皇帝陵內才可以設置石柱門,也叫照牌、沖天牌坊,為嘉慶年間增設。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石柱門後是石祭台,石祭台上有五件石雕:中為香爐、兩側有香瓶和燭台各一對,不能實用,象徵香煙永旺,神火不滅,仙花常開。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券洞門之上的明樓是陵墓的標誌,明樓內立有一塊漢白玉石碑,開光部分刻有昭陵二字,這座石碑又叫聖號碑,刻寫的是清太宗的廟號和諡號。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月牙城是陵寢建築佈局中方城與寶城之間出現的一個特殊空間,利用這裏蹬道可上下方城和寶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月牙象徵人缺,有悲傷離散之意,以此來表示對墓主的哀悼。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寶頂尖上不偏不倚長着一棵榆樹,這裏的傳説就不敍述了。神榆老化枯死,現為80年代末補栽。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方城城牆四角有角樓。角樓上有一寶葫蘆,寓意陵寢平平安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24 字。

轉載請註明: 清昭陵,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景觀完美結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