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風景做成產業 建德市之江村“鏡頭”經濟正當紅
編者按: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鄉村共富是重要方面。當創新的力量遇見曾經的鄉村,會帶來怎樣的“破圈”效應?
浙報杭州地區融媒共享聯盟省市區三級聯合推出《鄉村“破圈”記》欄目,帶你瞭解杭州鄉村正在經歷的嬗變。
本期主角:建德市下涯鎮之江村
破圈秘籍:美麗鄉村到處都在建設,民宿經濟各地也都在挖掘,這個小鄉村卻在大同小異的美麗文章中探索出獨特的發展路徑——當年輕人在互聯網的使用上,視覺已佔主導地位,“鏡頭”經濟學已經勢不可擋,建德市下涯鎮之江村因此站上了風口,把美麗風景做成了攝影產業,讓鄉村“破圈”。
清澈的新安江水來到建德市下涯鎮之江村,拐成了一個“之”字形。由於江水常年保持在17℃左右,江面晨霧時起時落,籠罩着整個村莊,形成了白霧橫江、山水朦朧的獨特風景。
近年來,建德市下涯鎮之江村成為不少攝影愛好者的“打卡地”。如今,這樣的風景,不僅停留在攝影愛好者的鏡頭裏,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漂亮小姐姐們的朋友圈裏。
人面桃花相映紅。這個小鄉村,因“圈”層的碰撞,正在崛起一份攝影產業。
用相機也能“填飽肚子”
夏末秋初,新安江的晨霧還未完全退場,王建錄的“之江小築”民宿依舊忙碌。
記者見到他時,王建錄剛把一批客人送走。“都不用去線上攬客,每天通過微信來找我訂房的客人都接待不過來。”
在王建錄的記憶中,之江村並非一直美麗:“曾經一進村口,是要捂鼻子的,路邊隨便哪條溝裏都是雞糞。”
9年前,王建錄曾是之江村黨委書記,在“畜禽退養、復綠還耕”的政策背景下,村裏那些違建的養殖棚一掃而空。村民們議論紛紛:“不讓養雞養鴨,村子是乾淨好看了,但能填飽肚子嗎?”
壓力之下,王建錄選擇拿起相機,對準了夢幻的晨霧、綠意盎然的茶山。
拍照,是為了把這個不知名的小鄉村宣傳出去,吸引遊客來這裏吃住遊,讓村民的口袋再鼓起來。
2016年,王建錄率先辦起了村裏的第一家民宿,在他的帶領下,之江村又陸續開出7家民宿,年均收入30餘萬元。
家門口跑起了“龍套”
新安江畔的下涯濕地,一艘烏篷船靠在岸邊。烏篷船的主人唐玲瓏聽記者説想拍幾個他的畫面,乾脆利落地回答:“懂了!”隨即轉身擺弄起身後的漁網,並指揮記者:“鏡頭再往邊上挪挪,光透過樹葉照過來,好看些。”
同樣也是之江村村民的他,沒有開民宿,而是在“鏡頭”經濟下找到了另一種致富方式——當一名“漁夫模特”,成為之江風景的一部分。
船上撒網,是唐玲瓏的絕活,也最受攝影愛好者們的歡迎,平均每年要表演150場,最多的一年達198場。收入幾何?唐玲瓏笑着説要保密,但他透露:“一場幾百塊錢肯定是有的。”
唐玲瓏還在不斷開闢新業務。“錢哪有那麼好掙?”唐玲瓏直爽道,“老是拍江上漁火,也會拍膩的。我們就得想辦法,帶着他們多跑幾個點位,多弄幾個場景。”
之江村彷彿是一座小小的“影視城”,村民在家門口跑起了“龍套”。江上有就着葫蘆喝酒的漁夫,鄉道上有穿着蓑衣的放牛人……他們成就了攝影師相機裏的一張張絕美照片,也讓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
小鄉村邁向大“影視城”
做好做足“鏡頭”經濟,之江村還在迭代升級,帶動周邊鄉村正式往“影視城”方向邁步。
之江小築民宿的前台接待處,一排漢服整整齊齊地掛在衣架上,王建錄告訴記者:“住我們家民宿,就可以來挑漢服拍照,免費的。”
萌生這樣的想法,源於一次偶然。“五月份的時候,有個客人自帶服裝、攝影師、化妝師住在我的民宿裏,就是為了起晨霧的時候,拍古風照。”王建錄一打聽,發現了“新大陸”——原來有一種寫真叫“旅拍”,有那麼多姑娘願意花上四五千塊錢,到美麗的地方為自己拍一套好看的照片。
“我也能拍啊,拍得還比他們好。”王建錄信心滿滿。
於是在這個夏天,王建錄開始了試水:置備漢服,給住在這裏的姑娘們免費拍古風照。
“攝影圈”與“古風圈”的碰撞,讓這個小鄉村真正跳出了民宿、文旅等傳統美麗經濟的路子,正式“破圈”。
這個夏天,有十餘名小姐姐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就是為了找王建錄拍寫真。而這只是起步,在王建錄的計劃中,接下去將組建一支妝發、服裝、道具、攝影團隊,盤活村中資源,適當收取費用的同時,讓小姐姐們可以來“拎包拍寫真”。
今年7月,之江村攝影工作室掛牌成立,第一場攝影培訓已完成,下涯鎮首屆“詩畫之江”全國攝影大賽也已拉開大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之江、認識了下涯。
據下涯鎮公共服務辦公室主任魯芳芳介紹,下涯鎮正在全力推進打造“攝影小鎮”。目前,沿江25户農户房屋的外立面改造已進入收尾階段;停車場、公共廁所等基礎設施基本完工;龍灣疊浪等三個攝影點位全面升級……
之江村正在以數智賦能籌劃推進未來鄉村建設,智慧攝影將持續引爆之江文旅,升級打造之江獨有的攝影文化品牌。未來,之江村也會開展攝影培訓,培養農村新型攝影人才,讓小小鏡頭成為“共同富裕”的有力助推器。
“越來越好吧!”王建錄感嘆道,“聽説還有部電影要到我們這裏來拍,那我們鄉村真的要變成‘影視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