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煙漠漠雨疏疏,碧瓦朱甍照水隅。幸有園林依燕第,不妨蓑笠釣鴛湖。”宋代詩人楊萬里曾在詩中這樣描述嘉興南湖。
陽光明媚的冬日,南湖邊總少不了三三兩兩的遊客悠閒地散着步。隨着南湖水生態環境修復工程成果逐漸顯現,市民們明顯發現,南湖的水一天比一天清澈,南湖的風景一天比一天更美。
浙江省嘉興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對南湖的監測表明,南湖水質連續多月實現了III類水的指標。長序列的透明度監測表明,去年12月以來,南湖湖區的透明度基本維持在80cm以上,部分區域可達100cm。
南湖的水
肉眼可見變清了
“現在南湖水真的是太清了,水草都看得清清楚楚。”今天上午,68歲的王建學和老伴在南湖成功堤邊走邊感慨,南湖美景真是讓人心曠神怡!
作為“老嘉興”,王建學心裏總是牽掛着南湖,雖然住得並不近,但他經常會坐着公交車來南湖邊逛逛,看看南湖的變化。
王建學説,在嘉興生活了快70年,沒想到有一天能看清南湖水底水草盪漾,“南湖是嘉興的地標,南湖水乾淨了,南湖變美了,歡迎全國人民來看看。”
和王建學一樣的嘉興人不在少數,南湖一直以來是大家心中的“硃砂痣”。
南湖由運河各渠匯流而成,上承長水塘和海鹽塘,下泄於平湖塘和長纖塘,四周地勢低平,河港縱橫。
也正因為四通八達的河流,為地勢平坦的南湖帶來了大量的泥沙,為南湖的水治理帶來不小的難度。
不同於過去的治理方式,南湖水生態環境修復工程在充分調查南湖水體環境特徵基礎上,提出了水利流量調控為先導、湖區生態修復為關鍵、淨水降濁設施為補充的南湖水生態環境修復思路。目標實現南湖水體透明度穩定地保持在80至100cm,沉水植物覆蓋面積達到25%,恢復較為穩定的南湖水生態系統。
水的透明度是最直觀的水質指標。如今,在南湖岸邊,不僅能夠感受清水拍岸的風景,更能直觀地看到水草嫋嫋的姿態。
透過水下攝像機的鏡頭,更是能清楚地看到,水草茂密地矗立着,組成了一片“水下森林”。陽光從水面透下,這個“泡”在南湖裏的“水下森林”顯得生機勃勃。
待到春暖花開,水生植物將會快速生長,屆時,這個“水下森林”會更加水草豐美。
南湖裏的魚
將會迎來一個更好的“家”
“水是怎麼變清的?”“南湖裏的魚最近都去哪裏了?”“南湖的水會一直這麼清澈嗎?”南湖水生態環境修復工程備受市民關注,市民對此也有不少疑惑。記者蒐羅了一些市民問題,諮詢水生態環境治理專家尚曉博士。
尚曉博士介紹,南湖湖區的水生態環境修復難度比較大,本次工程採用了前期“以水養草”,後期“以草養水”的修復理念,就是説前期通過水力調控和淨水降濁等外部干預措施,提高南湖水體透明度,使得水體透光性增強,快速恢復沉水植物,確保水生態系統穩定恢復;後期將慢慢減少外部干預措施,利用沉水植物吸附水中懸浮顆粒,底棲動物遊走進食活動加速植物所吸附顆粒的沉降與降解的作用,使得南湖湖區水體處於穩定的清水態,“南湖水體正在從泥沙濁水型穩態向水草清水型穩態過渡。”
前期的外部干預措施使得南湖水質快速變好,過程中,施工方在南湖進水方向設置水工建築物,對部分入南湖河道進行阻攔,減少高泥沙含量的河水進入南湖,同時,利用超磁分離一體化淨化設備將進入南湖的渾濁度較高的河水進行淨化,為植物的生長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尚曉博士進一步解釋,在沉水植物恢復施工中,前期使用生態圍隔,將沉水植物恢復區域進行物理隔離,同時輔助生態趕魚措施,減少種植區魚類的干擾和風浪的侵襲,採用扦插和拋投的方式進行水下植物種植,在岸邊有條件區域實施湖區的微地形改造,恢復沉水植物生境;後期沉水植物存活率保證後,將生態圍隔拆除,一定程度地補植沉水植物,使沉水植物生長達到穩定狀態。
對於南湖裏的魚,市民朋友也不要擔心。為了減少對水草的影響,魚類被暫時趕出了沉水植物種植區。隨着沉水植物恢復,圍隔也在逐步打開,魚類也將回來。現在,就有零星的一些小魚先一步回了“家”。
隨着沉水植物恢復,更多的魚會慢慢遊回來。尚曉博士説:“水底食物鏈越來越豐富的南湖,將成為魚類良好的棲息地,將來魚類種類也肯定會增加,南湖的生物多樣性會更加豐富。”
不過,記者也要提醒市民,《嘉興市南湖保護條例》2017年開始實施,不要看着水變清了魚回來了就想着下河暢遊或者岸邊垂釣。讓南湖越來越美,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
【來源:嘉興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