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進交流 加強互鑑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仲夏時節,天朗氣清,萬物豐茂。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的“駐華使節走進故宮”活動於6月21日舉行,來自德國、瑞士、俄羅斯等13個國家的25名駐華使節,走進這座擁有600多年曆史的傳統建築,觀摩文物修復過程,瞭解建築保護故事,體味中華傳統文化。

從建福宮花園北門進入,登上延春閣三層迴廊,極目遠眺,宮殿屋檐層層疊疊,美不勝收。在與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交流時,瑞士駐華使館政務參贊高朋德提問:“故宮位於北京市的中央,如何做到在城市快速發展中保護傳統建築?”王旭東從故宮周邊建築有着嚴格限高要求談起,介紹了中國政府對傳統建築和文物的高度重視和保護舉措,引得現場外賓頻頻點頭,表示贊同。

故宮文保科技部是此行的參觀地之一。利用X射線瞭解青銅器“傷情”,運用透光攝影的方法研究製作工藝……文保科技部展示瞭如何採用傳統工藝和現代科技保養修復文物,每個修復室都吸引駐華使節們駐足觀察。

匈牙利駐華使館文化參贊宋妮雅是考古學博士,她特別留意到故宮採用的文物修復方式同匈牙利不盡相同,“中國文物在修復後往往看不出痕跡,為我們提供了文物修復的新視角”。

看到文物修復前後的對比圖,故宮“常客”俄羅斯駐華使館文化部負責人庫金娜·安娜連呼:“太神奇了!這裏的工作人員賦予了文物新的生命。”工作隊伍的朝氣蓬勃也令她印象深刻,“與俄羅斯的情況不同,在這裏我看到很多年輕人,説明這裏的文物修復工作對年輕人才很有吸引力”。

阿曼駐華使館二等秘書納賽爾·拉希德瞭解到,有的文物修復師已經在這裏工作了近40年,還有的修復師一年只描繪、修復一幅畫作。“這些都展現出腳踏實地的工匠精神。近年來,中國在傳統文化保護和文物修復領域付出巨大努力,成果顯著。”

經過兩年多的籌備,今年5月,最新改陳的故宮博物院陶瓷館在武英殿區與觀眾見面。從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陶器,至現代時期的瓷器,千餘件展品講述着中國光輝的陶瓷文化。“太令人驚喜了!”“瓷器造型非常獨特!”外賓們對館內展品讚不絕口,不少人對同中國開展文物交流、在本國舉辦中國文化展覽充滿期待。

宋妮雅表示,隨着中國不斷擴大開放,越來越多的中國展品走入歐洲博物館,為當地民眾提供了近距離欣賞的機會。西班牙駐華使館文化專員哈維爾·加西亞·馬丁內斯希望西中兩國博物館進一步增進交流,加強互鑑,讓更多人瞭解中國文化之美。

《 人民日報 》( 2021年06月23日 03 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97 字。

轉載請註明: 增進交流 加強互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