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城”奉節打造長江三峽第一旅遊目的地,開啓全域旅遊新篇章
從白帝城遠眺三峽夔門
眺望雄壯夔門,遠觀巍巍白帝城。3月25日,“行走中國·2021海外華文媒體高層重慶行——聚焦綠色長江生態文明建設”參訪團一行登上長江三峽物理形態的最高處——三峽之巔,萬里長江最奇峻、最壯美得一段山水畫廊如畫卷般在眼前徐徐展開。
地處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遊帶核心區的重慶市奉節縣,境內擁有雄甲天下的夔門、名冠九州的瞿塘峽、馳名中外的白帝城、世界奇觀天坑地縫等景區。雖然坐擁優越的旅遊資源,但奉節卻長期以“煤”為生。2016年以前,奉節是全國產煤百強縣之一,也是重慶市第一產煤大縣。全縣30個鄉鎮中,涉煤鄉鎮達23個,煤炭產業一度貢獻了五分之三的財政收入。
挖煤帶來了短期利益,卻毀壞了綠水青山。2016年以來,奉節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要求,將全縣39個產能9萬噸以下的煤礦全部關閉,去產能187萬噸,從此走上了轉型發展之路。
航拍白帝城與三峽夔門
打造自駕行攝、生態康養等“六張名片”
3月24日傍晚,由著名導演張藝謀執導的大型山水演藝鉅作《歸來三峽》,在長江三峽瞿塘峽口開演。這部實景演出依託白帝城、瞿塘峽、夔門三大景點為背景,以奉節詩詞文化、三峽文化、三國曆史文化為主要內容,通過再現詩詞創作意境,運用高新科技手段呈現震撼的舞美效果,讓觀眾在欣賞表演的同時,體驗壯麗的自然景觀,品味無窮的文化魅力。
近年來,奉節探索出了生態立縣、旅遊強縣、綠色崛起的發展路徑。通過樹立“全域景區化”理念,把全縣4098平方公里當作一個開放式大景區來打造,按照“處處是風景,時時能體驗、事事可融入、人人可參與”的旅遊格局打造新業態,正讓全域資源成為全域景觀。
奉節縣文化旅遊委主任潘萬山説,奉節目前正利用生態優勢和人文優勢,擦亮自駕行攝、生態康養、詩歌朝聖、民俗美食、科考研學、極限體育目的地遊“六張名片”,不斷挖掘生態資源和歷史人文富礦,積極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打造長江三峽第一旅遊目的地,推動奉節旅遊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
為此,奉節重點佈局了40平方公里縣城旅遊集散中心,白帝城·瞿塘峽、天坑·地縫兩大核心景區,大白帝城、九天龍鳳、官帽山三大旅遊示範區,形成“一心兩核三片”發展格局,通過資源整合、串珠連線,逐步實現着設施、要素、功能的優化配置。
奉節縣打造的大型詩詞文化實景演藝鉅作《歸來三峽》
去年旅遊綜合收入達103億元
如今,三峽第一景三峽之巔、天下第一天坑、世界第一地縫、九盤河、百草園……正在煥發着生態活力;歷史積澱、人文風韻,正彌散着紙墨幽香;大街小巷、城鎮鄉村,正承載着悠悠鄉愁。隨着文旅、農旅、商旅、城旅、交旅、體旅的深度融合,奉節“六張名片”正逐漸擦亮,全域旅遊進入發展新階段。
數據顯示,奉節遊客接待量從2016年1249萬人次增長到2020年2046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從2016年44.5億元增長到2020年103億元,旅遊接待量、旅遊綜合收入分別較2019年同比增長0.29%和2.43%,實現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逆勢上揚。
“十四五”期間,奉節將深入實施“旅遊+”戰略,構建“靈動水系+文化深植+森林康養+地貌奇觀+鄉村田園”五維一體的文旅產業發展體系;深入挖掘奉節旅遊六大特色,打造"自駕行攝、生態康養、詩歌朝聖、民俗美食、科考研學、極限體育"六大旅遊目的地,形成長江三峽經典遊線和主題產品;推動旅遊與工業、農業、生態、文化、教育、體育、醫療等產業融合滲透,打造策劃一批新業態旅遊項目。用好生態、人文“兩個寶貝”,發揮文旅產業重要作用,全力打造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和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按照當地規劃,“十四五”末,奉節將力爭年購票遊客突破300萬人次、年接待遊客5000萬人次、過夜遊客230萬人次、文化旅遊綜合收入200億元,文化旅遊產業增加值佔GDP總量20%以上。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馮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