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
馬耳他位於南歐,毗鄰意大利,距意大利西西里島南方90公里、突尼斯以東284公里、利比亞以北333公里,是歐非亞重要的中轉站。
素有”地中海心臟“之稱,同時作為海空軍基地,為兵家必爭之地。
早在迦太基、羅馬共和國時代,馬耳他就因地中海貿易而繁榮,後阿拉伯帝國的勢力在此曾支配一時。
再後被馬耳他騎士團佔據數世紀,並因此得名。
(馬耳他騎士團總部遷徙路線。)
1798年被法國佔領。181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1964年9月宣佈獨立,1974年成立馬耳他共和國。2004年加入歐盟。
如今馬耳他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截止2019年人口49.4萬,面積316平方公里,人均GDP30075美.
(馬耳他首都瓦萊塔的俯瞰全景。)
馬耳他自然資源缺乏,除建築用石灰岩外,無礦產資源;太陽能、風能資源豐富,但開發不足,可替代能源使用率僅為0.36%。淡水資源匱乏,55%生活用水依靠海水淡化。
馬耳他被譽為”歐洲的後花園“支柱產業是旅遊業,作為地中海之心,每年吸引了近170萬的歐洲旅客前往;同時發展服務業和金融業,也躋身富足國家之列。
(馬耳他街拍。)
(馬耳他景色。)
馬耳他作為地中海的心臟,和平時期由於地處交通要道,極容易興盛繁榮,但戰爭時期必為兵家必爭之地。
二戰時期,同盟國和軸心國就為爭奪馬耳他發生了數年慘烈的戰爭。
(從倫敦通過地中海、蘇伊士運河到印度的航線是大英帝國的生命線。)
敦刻爾克之後,英國撤出歐洲大陸,此後德意軍隊在北非也取得重大勝利。
此時,成為英國本土與埃及、印度交通線上重要的樞紐。
只要馬耳他掌握在英國手中,英國就能源源不斷地從埃及、印度等地區取得石油、兵員等資源,繼續與納粹德國對抗,而英國部署在馬耳他的艦艇和飛機則嚴重威脅着德國非洲軍團和意大利駐非洲部隊跨越地中海的後勤補給線。
(德意軍隊在馬耳他與英國空軍空戰。)
為了奪取地中海控制權,自1940年6月開始,意大利軍隊開始轟炸馬耳他。次年1月,德國空軍開始介入。
此後兩年,德意軍隊對馬耳他進行猛烈的海空攻擊和封鎖,但英軍在困難條件下堅守馬耳他。
(一片廢墟的馬耳他。)
1942年11月,英軍取得了阿拉曼戰役的勝利。同月,英美聯軍發動“火炬”戰役,登陸北非,並最終擊敗了北非的德意軍隊,從而徹底解除了軸心國對馬耳他的威脅。
為表彰馬耳他軍民的英勇和貢獻,1942年英王喬治六世向馬耳他頒發了喬治十字勳章。
(馬耳他國旗左上角為喬治十字勳章。)
從古希臘至現在,欲控制地中海,必先控制馬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