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副修身對聯:閒中覓伴書為上,身外無求睡最安

10副修身對聯:閒中覓伴書為上,身外無求睡最安

【01】

閒中覓伴書為上;

身外無求睡最安。

此聯為清代書法家劉墉題蘇州耦園還硯齋聯。

耦園,位於蘇州市東北角,始建於清初,最早叫涉園,是太守陸錦的私人園林,後來為蘇淞道台沈秉成購得,並擴建裝修。因住宅東西兩側各有一園,故名耦園,並寓有沈秉成偕夫人嚴永華夫婦歸田隱居之意。古時兩人並耕為“耦”,“耦”又通偶。還硯齋系書房。

這是一副摘句聯,出自明代陸紹珩《醉古堂劍掃》。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工作之餘,如何休閒,在休閒中覓什麼為伴,各人的情趣嗜好不同,方式也各異。這些“伴”雖然能各適其意,各有各的樂趣,但在耦園園主和書聯者看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因為“天下之事,利害常相半,有全利而無小害者,惟書。”書是靈魂的居所,精神的家園,深情的朋友,療傷的良藥。讀書向稱為雅事樂事,尤其是捨去功利自由看書讀書,如林語堂所言:能讓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增學問,廣識見,養性靈”。且神交古人,思接千載,心通四海,使人有心曠神怡,豁然開朗之感。從養生角度言:讀書能滋潤人的心田,能養心凝神。

同樣,人到無求品自高。“身外無求”,就是不為名繮利鎖這些身外之物所束縛,保持空靈澄澈的心境。詩云:“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即不嫉妒不貪求,怎麼會不得到善的回應呢。曾國藩説“於世少取求,俯仰有餘快。”相反,如果汲汲於名利,整日奔競浮躁,心勞神疲,睡覺也不會安穩。“睡最安”,這是難能可貴的。

此聯表現了耦園主人脱俗寡慾、得閒讀書、修身養性的心境和情趣。

10副修身對聯:閒中覓伴書為上,身外無求睡最安

【02】

閒看秋水心無事;

靜聽天和興自濃。

此句為集句聯,選自清代梁章鉅《楹聯叢話》。

上聯出自唐代皇甫冉《秋日東郊作》詩:“閒看秋水心無事,卧對寒鬆手自栽。”《莊子》有《秋水》篇,借河伯與北海的對話,説明“萬物一齊,孰短孰長”,意為萬物都是一樣的,無所謂這個長那個短。並根據“萬物一齊”的道理,告訴人們應順其自然,不應強求,“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無以得殉名。謹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

上聯的“心無事”,即指人的心胸要坦蕩曠達,“得而不喜,失而不憂”,“生而不説(悦),死而不竭”,一切順乎自然,這樣就會心如止水了。

下聯出自唐代劉禹錫《和僕射牛相公見示長句》:“靜得天和興自濃,不緣宦達性靈慵。”所謂“天和”,即自然和順之理或天地之和氣。《莊子·知北遊》:“若正汝形,一汝視,天和將至:攝汝知,一汝度,神將來舍。”意謂使你形體純樸,視覺集中,天道和順之理就體現在你身上。使你心智收斂,思想專一,才能神安氣定,不致神不守舍。

下聯的“興自濃”,即靜中見真境。清代王士禎贈友聯雲:淡如秋水閒中味,和似春風靜後功。水本無味,又言秋水,更增幾分清涼之味;春風最柔,又言靜後之風,由此可窺到作者內心世界的淡泊。

10副修身對聯:閒中覓伴書為上,身外無求睡最安

【03】

觀釣頗逾垂釣趣;

種花何問看花誰。

這是中國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葉聖陶1977年3月的自題聯。它生動而鮮明地宣示了作者閒靜樂觀的情趣和豁達大度的胸懷。

垂釣是一項具有強身健體、寧神靜心、陶冶情操等多功能的休閒活動。臨水操竿,物我兩忘。唐代孟浩然《萬山潭作》詩云:“垂釣坐盤石,水清心亦閒。”投竿於江河湖塘,眼神貫注着浮漂的動靜,心神寧靜閒逸,會自然而然地排除雜念,達到靜心寧神的效果。

“要使身體好,常往湖邊跑。”自古以來,垂釣就是人們所喜愛的活動,也是一種修身養性、益智養神的好方法。至於觀釣和垂釣何者更有樂趣,則因人而異其趣。聯作者認為觀釣更勝過垂釣的樂趣。其實,認為“觀釣頗逾垂釣趣”的,古已有之,清代文星兼壽星的袁枚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坐觀垂釣賦》中寫道:“餘不持一線,但瞪雙眸。試操縱有道,任貪廉之自求。彼得吾不喜,彼失吾不憂。……子但知垂釣之樂,而烏知吾坐觀垂釣之逍遙?”

同樣,種花賞花也是一項修身養性的休閒活動。清代李漁曾言:“汲水澆花,……則樂在其中。督率家人灌溉,而以身任微勤,節其勞逸,亦頤養性情之一助也。”他甚至把花當命:“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時:春以水仙、蘭花為命,夏以蓮為命,秋以秋海棠為命,冬以臘梅為命。無此四花,是無命也。”花是人類在自然界的密友,花可以淨化空氣,美化和改造人們生活的環境。花是美的化身,人們在欣賞花的色、香、姿、韻的同時,獲得美的薰陶,淨化人的心靈,也增進人的健康。所以,俗諺雲:常在花間走,活到九十九。在此聯中,作者種花並非只為自己欣賞,而是為了更多的觀花者欣賞。既然如此,種花又何必過問看花人是誰?

全聯貫穿着“獨樂”不若“眾樂”的思想,反映了這位世紀老人特有的生活情趣、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

10副修身對聯:閒中覓伴書為上,身外無求睡最安

【04】

草草杯盤供語笑;

昏昏燈火話平生。

這是豐子愷在上世紀30年代掛於浙江桐鄉石門灣“緣緣堂”的摘句聯。此聯摘自王安石七言律詩《示長安君》中的頷聯。

上聯的“草草”,即草率而簡略。明代唐寅《除夜坐蛺蝶齋中》詩:“燈火蕭蕭歲又除,盤餐艸艸食無魚。”“杯盤”,杯與盤,借指酒餚。“語笑”,談笑。清代吳偉業《吳門遇劉雪舫》詩:“忽然語笑合,與我談生平。”

上聯是説,桌上的酒餚雖然草率簡單,卻能為至親老友提供聚談的條件。

下聯的“昏昏”,即昏暗貌。南朝陳陰鏗《行經古墓》詩:“霏霏野霧合,昏昏隴日沉。”“平生”,平素,一生,這裏指平素的志趣、情誼、業績等,陶潛《停雲》詩:“人亦有言,日月於徵,安得促席,説彼平生。”

下聯是説,至親好友聚在昏暗的燈光下彼此暢敍平生走過的道路。暗淡的燈光,親切的笑語,與舊式建築的情調融為一體,使人感受到一種平靜和諧、率真自然的生活情趣。

此聯雖然摘自王安石的詩句,卻真實地反映了“緣緣堂”主的心境與處境,勝似己作。與王安石同時代的宋代哲學家、養生家邵雍也有與此聯內容相同的詩句:

量力杯盤隨草具,開懷語笑任天真。

勸君似此清閒事,雖老何須更厭頻。

看來,老友相聚,“開懷語笑”,不失為人生一大樂事。清人沈復在《浮生六記·養生記道》中寫道:“閒來靜處,且將詩酒猖狂。唱一曲歸來未晚,歌一調湖海茫茫。逢時遇景,拾翠尋芳,約幾個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適性,或曲水流觴,或説些善因果報,或論些古今興亡。看花枝堆錦繡,聽鳥語弄笙簧。一任他人情反覆,世態炎涼。優遊閒歲月,瀟灑度時光。”

沈復根據自身體驗,提醒聚談的友人:“知己聚談,勿及時事,勿及權勢,勿臧否人物,勿爭辯是非。或約閒行,不衫不履,勿以勞苦徇禮節。小飲勿醉,陶然而己。誠能如是,亦堪樂志。”

10副修身對聯:閒中覓伴書為上,身外無求睡最安

【05】

喜聞逆耳之言,庶無後悔;

能忍疚心之事,或有餘歡。

此聯選自清代施潤章自題中堂聯。

上聯的“逆耳之言”,係指聽來刺耳的忠誠正直之言,但都有益於行。《孔子家語》:“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湯武以諤諤而昌,桀紂以唯唯而亡。”《史記》亦有:“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願沛公聽樊噲言。”。”“庶”,在這裏作連詞,表示在上述情況之下才能避免某種後果或實現某種希望。晉代陶潛《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詩:“四體誠乃疲,庶無異患幹。”

上聯是説,居家處事、接人待物要虛懷若谷喜聽逆耳之言,才會不辦或少辦錯事,避免事後懊悔。

下聯的“疚心之事”,係指憂心、負疚的事情。晉代潘岳《秋興賦》:“彼四慼之疚心兮,遭一塗之難忍。”“餘歡”即未盡的歡欣。漢代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與李陵俱居門下,素非能相善也,趨舍異路,未嘗銜杯酒,接殷勤之餘歡。”唐代姚合《送韋瑤校書赴越》詩亦有“晨省高堂後,餘歡杯酒間。”

下聯是説,能忍受內心痛苦和憂心、內疚的事,就會減少煩惱,多一些快樂。人們常説,能忍方能消災避禍,能忍方能心平氣和,正是:存德多富貴,忍性永長春。處事以忍讓為上;治家惟勤儉當先。

10副修身對聯:閒中覓伴書為上,身外無求睡最安

【06】

放鶴去尋三島客;

任人來看四時花。

這是清詩人袁枚題隨園聯,是一副摘句聯,出自唐代詩人杜荀鶴《題衡陽隱士山居》。此聯雖是唐人詩句,但正符合隨園主人超凡脱俗和閒逸高雅的情趣。

上聯反映袁枚仿效宋代詩人林逋養鶴、種花的隱居生活。林逋學識淵博,但志向清高而不出仕,在杭州西湖孤山隱居,終生未娶妻生子,以種梅養鶴、泛舟湖中自娛,人稱梅妻鶴子。客至,便有童子放鶴招他回去。三島客,傳説東海的仙人住在蓬萊、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下聯則表白袁枚歡迎人們任意來觀賞自己的花園。花是美的象徵,是健康向上的標誌。種花、愛花、賞花是古今中外男女老幼的共同愛好。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曾有詩云:“淺深紅白宜相間,先後仍須次第栽。我欲四時攜酒去,莫教一日不花開。”據《隨園詩話》載,袁枚辭官後僑居江寧,築園林於小倉山,號隨園。他廣交天下文朋詩友,隨園不設圍牆,一年四季遊客訪客可隨時入內觀花講論。

10副修身對聯:閒中覓伴書為上,身外無求睡最安

【07】

眉上幾分愁,且去觀棋酌酒;

心中多少樂,只來種竹澆花。

這是一副勸人淡憂愁、尋樂趣的聯語。

人生在世,怎一個愁字了得。愁,往往如影隨形,“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愁什麼呢?如宋代哲學家邵雍所云:人生儘管有許多愁,但歸根結底是“人生長有兩般愁,愁死愁生未易休。”在生前則愁名愁利,“或向利中窮力取,或於名上盡心求。多思惟恐晚得手,未老已聞先白頭。”臨死“但憂死無聞,功不掛青史”,愁個沒完。南宋詩人陸游説得好:“斷粞(碎米)作飯終年飽,大布裁衣稱意寬。世上閒愁千萬斛,不教一點上眉端。”

上聯説:眉上有幾分愁,就去看人下棋或淺酌,也不失為消愁解悶的辦法之一。世事如棋,又何必為些許小事眉頭不展?“酒裏遣浮世,書中見古人。”在觀棋淺酌之中,能使內心的憂愁和焦慮得以寬舒和緩解。

清代何之鼎在《芥子園畫譜》的序言中説:“世之所謂怡情悦性者,非一事也。或漱石枕流以為娛,或種竹蒔花以自遣……所好各殊,而其為適志則一也。”適度的娛樂能放鬆人的情緒,陶冶人的情操。

下聯謂心中多少樂,就用來種竹澆花。因為種竹可以去俗,澆花賞花可以解悶,淨化心靈。有道是:消愁祛憂身長健;寡慾無欺心自安。

10副修身對聯:閒中覓伴書為上,身外無求睡最安

【08】

智水仁山,日日當前逞道體;

禮門義路,人人於此見天心。

此聯為清代詩人、曾任江西與江蘇巡撫、吏部尚書的宋犖題白鷺洲書院聯。白鷺洲書院在江西省吉安城東白鷺洲上,南宋淳佑元年(1241年)太守江萬里創建,理宗皇帝賜御書“白鷺洲書院”匾額,與白鹿洞、鵝湖、友教等同為江西四大書院。

上聯的“智水仁山”,語出《論語》:“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樂水,指水流動而不停滯,隨岸賦形,與智者相似,所以聰明智慧的人喜愛水。仁者樂山,指山形巍然,屹立而不動搖,與仁者相似,所以仁德之人喜愛山。“道體”,指道的本體,道的主旨。清代陳確《答唯問》:“道體本無窮盡,故須臾不可忘戒懼。”“逞”乃實現願望,達到目的之意。

上聯是説,白鷺洲書院是仁者智者樂山樂水之地,只要善於體悟,天天都可實現其德性修養,以達到至善至美的澄明之境。

如何達到上述境界,即是下聯要回答的問題。下聯則指明瞭修養的途徑。“禮門義路”,語出《孟子》:“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意思是説,義好比是大路,禮好比是大門。只有君子才會從這條大路,出入這個大門。“天心”即理學家所謂的天道。在唯物主義者看來,天道就是自然界及其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

下聯是説,通過學習和體悟,人人都可經過禮門義路,找到自然界發展變化的規律和人自身修身養性的正確途徑。

10副修身對聯:閒中覓伴書為上,身外無求睡最安

【09】

甘守清貧,力行克己;

厭觀流俗,奮勉修身。

此聯為《楹聯叢話》編者梁章鉅的祖父梁天池的述志聯。

“清貧”謂貧苦而有操守。《後漢書》:“陶既清貧,而恥以錢買職,稱疾不聽政。”“克己”,語出《論語》:“克己復禮為仁。”指克除自己的私心雜念,使行為和思想合乎禮的規範。

上聯警策自己要努力剋制私心,甘願保持清貧,以儉為榮。即使在物質生活有很大提高的情況下,崇尚節儉,甘守清貧對於德性修養都是十分重要的。

“流俗”,語出《孟子》:“同乎流俗,合乎污世。”朱熹注:“流俗者,風俗頹靡,如水之下流,眾莫不然也。”後泛指世俗,多含貶義。“修身”,指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禮記·大學》:“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只有修身方能使人超越原生狀態而進入自覺追求崇高的境界。

下聯表示不願看世俗的流弊,更不願與之同流合污,而要努力修養身心,使自己有高尚的情操。荀子曾説:“扁善之度,以治氣養生,則身後彭祖,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舜。”

10副修身對聯:閒中覓伴書為上,身外無求睡最安

【10】

山水情其人多壽;

饒詩書氣有子必賢。

此聯選自安徽省黃山市黟縣的古聯。

上聯的“情”,根據東漢學者高誘的解釋:“情,性也,順其天性也。”上聯即是説順其山水天性、親近山水的人多壽。

孔子云:“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那麼,山與水的天性是什麼?它們與人類的生存發展有什麼關聯呢?《尚書大傳》在回答仁者何以樂於山時,援引孔子的話説:“夫山,草木生焉,鳥獸蕃焉,財用殖焉,生財用而無私為焉。四方皆代焉,無私予焉。出雲風以通乎天地之間。陰陽和合,雨露之澤,萬物以成,百姓以饗:此仁者之所以樂於山者也。”

漢代韓嬰《韓詩外傳》在回答智者何以樂於水時寫道:“夫水者緣理而行,不遺小澗,似有智者;動而下之,似有禮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障防而清,似知命者;歷險致遠,卒成不毀,似有德者。天地以成,羣物以生,國家以寧,萬事以平,品物以正。此智者所以樂於水也。”

人類要生存延續,並要獲得遨遊山水的仁智之樂,就應順應自然,得山水之性,感受人與自然的親和。走進大自然,置身青山秀水之間,欣賞大自然的風光,品味美好人生,不僅可以開闊眼界、舒暢情志,還能盡蕩胸中塊壘,增添生命活力,所以仁智之樂對人們不啻一劑強身健體的補藥。

下聯的“饒”,是豐富、眾多之意,如富饒、饒有風趣。南朝宋鮑照《擬古》詩:“海岱饒壯士,蒙泗多宿儒。”下聯是説一個家庭有濃厚的詩書氣氛,其子弟必然賢良。因為書籍是知識的泉源,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智慧的鑰匙,是心靈的良藥,是通向知識世界的橋樑。黟縣西遞村履福堂另一副古聯雲: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

◎本文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578 字。

轉載請註明: 10副修身對聯:閒中覓伴書為上,身外無求睡最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