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網絡達人説|“繡二代”孫文婷:直播帶貨勇闖非遺傳承路

由 閻桂榮 發佈於 休閒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video.

  新華社南京7月6日電(記者劉巍巍)一方斗室、一張長桌、一套直播設備,構成了孫文婷向粉絲展示蘇繡的日常。這位出生在蘇州高新區鎮湖小鎮的90後“繡二代”,曾經刻苦學習,遠渡重洋,擁抱都市;然而幾年前,她卻放棄知名酒店的優渥待遇,迴歸故鄉,接手家中的蘇繡生意,在抖音電商上開啓“繡”美人生。她説:“千年蘇繡如此美好,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鎮湖坐落於太湖之畔,距蘇州市區約30公里,是遠近聞名的刺繡藝術之鄉。小鎮上幾乎家家户户以刺繡為生,約2萬人口中有8000多名繡娘。全長僅1公里出頭的繡品街上,密佈着300多家繡品店、繡莊。

  1993年出生的孫文婷與刺繡有着難以割捨的情緣:家中自營繡品店,奶奶、外婆、母親都是繡娘,拿起繡花針成為她自然而然的動作。孫文婷讀小學時,每逢寒暑假,常在店鋪附近玩耍,有時母親支起繃架刺繡,她就搬來小板凳坐在旁邊,看着圖樣,一針一線跟着模仿。“刺繡的針法很多,花苞、葉子、蝴蝶……不同圖案有不同針法,遇到不會的地方,媽媽就停下來繡兩針,為我做示範。”孫文婷説,她的第一幅作品賣了8元錢。“靠着刺繡手藝,那時的女孩子一個暑假能賺下不少零花錢。”

  圖為孫文婷在刺繡。(受訪者供圖)

  雖然刺繡是不錯的營生,但長輩們普遍認為,小鎮的刺繡生活太過艱辛,盼望孩子們去大城市追求更精彩的未來。受此影響,孫文婷也向往“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此後,她過關斬將,考上大學,學習酒店管理,並在大學期間赴美國交流學習。畢業後,她進入蘇州市區一家五星級酒店實習。“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的目標就是做到酒店總經理。”孫文婷回憶説,當時覺得老家只是適合養老的地方,她的夢想是去大城市闖蕩。

  孫文婷離開家鄉的這段時間裏,蘇繡發展一波三折。手工蘇繡雖然精美,但工期長、價格高,在機器繡的衝擊下,市場逐漸萎縮。孫文婷告訴記者,以前繡品街上一間店面年租金八九萬元,如今降到三萬多元。“蘇繡人才也在流失,與我同齡的‘繡二代’已鮮少動手刺繡,活躍在一線的繡娘大多年過半百。”

  近年來,刺繡小鎮謀求轉型。當地政府鼓勵刺繡從業者觸網拓寬銷售渠道,並推出多項引導、培育政策,鎮湖蘇繡逐漸恢復生機。

  在酒店和小鎮之間奔波2年多後,孫文婷決定回家接手刺繡生意。“在外看過世界後,我發現自己還是喜歡自由的生活;尤其是電商、短視頻平台的崛起,讓我看到了蘇繡廣闊的市場前景。”孫文婷説,有着2000多年曆史的蘇繡,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澱,是一種精緻的美學符號,值得被更多人看見。

  2021年,孫文婷在抖音上開設“@非遺蘇繡(御品匠心)”賬號,通過短視頻、直播等形式傳播蘇繡文化,推廣蘇繡作品。拍攝繡娘們穿針引線的工作場景、講述蘇繡的針法技藝、科普蘇繡的前世今生……孫文婷每晚在固定時間直播。

  孫文婷在她的抖音賬號上發佈她的外婆做蘇繡的短視頻。

  有幾個她能叫出名字的觀眾,是蘇繡的“發燒友”,每晚她開播的時候,這幾位“鐵粉”都會過來打招呼。看到視頻中的精巧工藝,常有網民發出讚歎:“家裏擺上這樣一幅屏風就太美了”“為我們國家的非遺點贊”“小小年紀選擇堅守老手藝,太難得了”。

  一年多來,孫文婷的抖音粉絲量穩步上漲,產品銷量節節攀升。她告訴記者,現在月銷售額已穩定在10萬元左右。

  更讓孫文婷感到欣慰的是,藉助電商平台,越來越多“繡二代”開始重拾“小鎮夢想”。“我們的羣如今已聚集40多人,大家經常交流直播經驗,小鎮也隨之變得年輕了。”孫文婷説。

  圖為孫文婷在刺繡。(受訪者供圖)

  抖音發佈的《2022非遺數據報告》顯示,2021年,抖音平台國家級非遺項目相關視頻播放總數達3726億,獲贊總數為94億,80後、90後年輕人成為非遺傳承主力軍,在抖音非遺創作者中佔比達61%。

  初嘗收穫的同時,孫文婷亦在思考未來之路。“從做生意的角度看,相較於機器繡而言,手工蘇繡優勢並不明顯,特別是在電商平台上,蘇繡仍然面臨‘看的人多,買的人少’的尷尬局面。”孫文婷説,她打算在購物體驗、視覺呈現及產品創新上下功夫。

  孫文婷設計的刺繡作品,用緙絲做底,蘇繡繡制的《千里江山圖》。(受訪者供圖)

  “我準備搶抓眼下店鋪租金低的機遇期,擴大繡莊面積,打造一個更加精緻的直播環境。我還醖釀與青年時裝設計師合作,將蘇繡元素融入服飾。”

  晚上七點,華燈初上,刺繡小鎮的仲夏夜在星光下開啓。孫文婷安頓好年幼的孩子,與搭檔着手調試設備、整理直播貨品。八點半,蘇繡直播準時開始。她説:“蘇繡值得重新走入生活、走入設計。這是一位位繡孃的心血,一個個家庭的生計,更是屬於全人類的珍貴財富。”

  在抖音平台,像孫文婷這樣繼承祖業、謀新求變的手藝傳承人還有很多。抖音電商“看見手藝計劃”也將持續關注非遺傳承人,助力他們在平台實現更長遠的發展。

統籌:陶虹

記者:劉巍巍

終審:高潔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網絡達人説”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