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百年|呈現帝堯與陶寺文化,陶寺遺址博物館昨奠基

距今約4500~3900年的陶寺遺址,位於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村南,是新石器晚期龍山時代的大型聚落遺址。考古學家曾在這裏發現了已知最早的測日影天文觀測系統,發現了到遺址發掘為止最早的文字,發現了中原地區已知最早的龍圖騰……“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專家王巍曾評價道“沒有哪一個遺址能像陶寺遺址這樣全面擁有文明起源形成的要素和標誌。”

澎湃新聞獲悉,3月14日上午,陶寺遺址博物館奠基儀式暨塔兒山生態修復與保護工程啓動儀式在山西臨汾襄汾縣舉行。據悉,建成後的博物館主建築為兩層,將以“今日中國 陶寺走來”為展陳主題,全面展示陶寺文化和帝堯文化。

中國考古百年|呈現帝堯與陶寺文化,陶寺遺址博物館昨奠基

陶寺遺址博物館規劃效果圖

1978年,在山西臨汾市襄汾縣的陶寺,考古工作者用手中的探鏟和手鏟,翻開了厚重的黃土地,也開啓了一段事關中華文明起源的重大考古發現。40年來,經過幾代考古人的嘔心瀝血,隨着一系列考古重大收穫和研究成果的發佈,陶寺——這個黃土塬上汾河之濱的普通村莊,一次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中國考古百年|呈現帝堯與陶寺文化,陶寺遺址博物館昨奠基

1984年陶寺遺址發掘現場

中國現代考古學奠基人之一的蘇秉琦曾説,在中國文明起源的歷程中,作為帝堯陶唐氏文化遺存的陶寺文化,構成一個偉大的歷史豐碑,它是中國正式踏進文明社會的界碑石。

對於陶寺城址的發掘工作,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山西陶寺考古隊領隊、考古學博士高江濤總結了四大意義,一是陶寺宮城基址保存較為完整,自成體系,規模宏大,形制規整,並具有突出的防禦性質,是目前考古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宮城;二是陶寺城址歷時較長,始建於陶寺文化早期,陶寺文化中期繼續使用,並因陶寺大城的修建使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宮城,並在陶寺文化晚期有重建現象;三是陶寺宮城的發現,使陶寺遺址“城郭之制”完備,陶寺很可能是中國古代都城制度重要內涵的源頭或最初形態;四是陶寺宮城東南角門,在形制結構上與石峁遺址外城東門址有些相近,陶寺城牆建築形制對同期其他地區考古學文化可能有着深遠影響。而陶寺南東門址形制特殊,結構複雜,具有較強的防禦色彩,又與後世帶有闕樓的門址如隋唐洛陽應天門等有些類似,對後世影響亦深遠悠長。

中國考古百年|呈現帝堯與陶寺文化,陶寺遺址博物館昨奠基

彩繪陶壺 新石器時代 高24釐米,腹徑13釐米 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陶寺遺址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據瞭解,陶寺出土的毛筆朱書陶扁壺,是一個改寫中國文字歷史的發現。傳統上,殷墟甲骨文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實際上,殷墟甲骨文具有較為成熟的文字系統,已非文字的初始階段。考古發掘資料表明,文字是新石器時代社會晚期階段的產物,具有一定社會經濟生產力和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陶寺遺址朱書的發現和成功破譯,將漢字的成熟期至少推進至距今4000年前,是探索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的重大突破。

除此之外,這裏還發現了已知最早的測日影天文觀測系統,發現了到遺址發掘為止最早的文字,發現了中國已知最古老的樂器,發現了中原地區已知最早的龍圖騰,發現了到遺址發掘為止世界上最早的建築材料——板瓦,發現了黃河中游史前最大的墓葬……

中國考古百年|呈現帝堯與陶寺文化,陶寺遺址博物館昨奠基

玉神面 新石器時代 長6.5釐米,寬3.3釐米 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陶寺遺址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正如“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專家王巍所説,沒有哪一個遺址能像陶寺遺址這樣全面擁有文明起源形成的要素和標誌。陶寺遺址在年代、地理位置以及它所反映的文明程度等方面都與堯都相當契合,是實證5000多年中華文明歷程的重要支點和基石。

澎湃新聞獲悉,3月14日上午,陶寺遺址博物館奠基儀式暨塔兒山生態修復與保護工程啓動儀式在山西臨汾襄汾縣舉行。據悉,陶寺遺址博物館的選址在襄汾縣陶寺鄉陶寺村,博物館建成後,將以“今日中國 陶寺走來”為展陳主題,分文明藴化、堯舜治世、先祖風華、地中之都、都城衰落、探索歷程六個展廳,全面展示陶寺文化和帝堯文化。

中國考古百年|呈現帝堯與陶寺文化,陶寺遺址博物館昨奠基

陶寺遺址博物館規劃效果圖

據瞭解,在建築設計上,博物館的外形是一個“中”字,突出了“最初中國”的理念。該博物館的主建築為兩層,一層空間包括總序廳及六個展廳。二層包括公共服務區、兒童活動中心、遊客中心、臨時展廳、辦公空間及配套空間。
中國考古百年|呈現帝堯與陶寺文化,陶寺遺址博物館昨奠基

陶寺遺址博物館規劃效果圖

第一展廳“文明藴化”,簡要展示陶寺都城誕生之前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化過程的大背景以及黃河中游地區從仰韶文化、廟底溝文化、廟底溝二期文化發展到陶寺文化的文明發展格局,展示中國文明核心的最初形成於晉南地區的原因何在。

第二展廳“堯舜治世”,首先簡要介紹陶寺遺址的古地理環境,再重點展示陶寺早、中期遺蹟和遺物,來表現陶寺早期遺址作為堯舜之都的基本狀況,包括宮城的興建及凌陰建築、南外側小城下層貴族居住區、倉儲區等,將中原地區最早的都城概貌及其繁榮呈現給觀眾。

第三展廳“先祖風華”,是陶寺遺址博物館主館中最核心、最精彩的展區,重點展示陶唐虞舜的王族風采,闡明陶寺是由誰建立和統治的,展示陶寺城址早期王族墓出土的玉石器、彩繪陶禮器、彩繪木器、石磬、玉飾品等文物。

第四展廳“地中之都”,重點展示陶寺鼎盛時期的社會風貌、人文景觀和科技成就,讓觀眾意識到這裏是當之無愧的最早中國。

第五展廳“都城衰落”,重點展示陶寺晚期的遺蹟和遺物,來表現陶寺晚期都城的衰落、政權的崩潰、社會的動盪,突出表現扒城牆、毀宮殿、挖祖墳的政治抱復現象。從一個側面反證陶寺早中期堯舜政權的國家性質,用陶寺宮城城牆、地壇資料表現陶寺晚期政權曇花一現式的復辟與失敗,給觀眾以警醒思考。

第六展廳“探索歷程”,重點展示陶寺遺址考古發掘與研究實物、圖片、影像、文獻資料來表現陶寺遺址40年來考古發掘與研究的歷程及成果,使觀眾瞭解都城考古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實際工作狀態,瞭解陶寺遺址考古史。

中國考古百年|呈現帝堯與陶寺文化,陶寺遺址博物館昨奠基

陶寺遺址博物館規劃效果圖

在展陳設計方案上,展覽還吸取了國內外優秀博物館的陳列優點,採取了適合目前新館陳列展示、宣傳教育、休閒服務、研究保護等各項功能的有機融合的統籌設計理念,圍繞陳列主題,互為補充,力求打造一個“省內前列、國內一流”的地市級博物館。
中國考古百年|呈現帝堯與陶寺文化,陶寺遺址博物館昨奠基

陶寺遺址博物館規劃效果圖

此外,還將重現發掘出的最大墓葬——M22王級大墓,復原觀象台、宮殿區,作為陶寺遺址博物館的延伸產品,凸顯遺址博物館特色;建設陶寺遺址公園,依託遺址保護區內天然存在的兩條深溝建設史前文明深度體驗園區。

儀式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山西陶寺考古隊領隊、考古學博士高江濤,還為大家講述了陶寺文化所反映的精神品質和當代價值。

活動當天,還舉辦了塔兒山(崇山)生態修復與保護工程啓動儀式。《帝王世紀》曰:“堯葬狄山之陽,名崇山”,崇山就是塔兒山,它是唐堯時期觀天象、定四季節令的始發地。這座古老的山峯,孕育了陶寺王國的興旺,看遍了陶寺王國的滄桑。古老的先民曾把崇山作為心靈的神聖寄託去頂禮膜拜,瞻仰祭禱。

中國考古百年|呈現帝堯與陶寺文化,陶寺遺址博物館昨奠基

塔兒山  @掌上微襄汾

塔兒山(崇山)生態修復與保護工程,將營造林50000畝,預計2021-2022年實施一期工程30000畝,2023-2025實施20000畝。相信不久的將來,塔兒山將恢復當年森林茂密、風景秀麗、獸鳥雲集的風貌。

(本文綜合自光明日報《陶寺考古40年:層層打開的秘密》、文博山西《最新|山西將新增一座重量級博物館!陶寺遺址博物館奠基》等文章。)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95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考古百年|呈現帝堯與陶寺文化,陶寺遺址博物館昨奠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