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海上睡佛—靈山島

青未了/海上睡佛—靈山島

海上睡佛—靈山島

文/史新

淅淅瀝瀝的秋雨下了半個多月,把人的心情也浸淫得發黴變毛。忽又一夜秋風,讓人的心情也像天空一樣變得清朗起來。

清晨起來站上海邊,天是藍的,海也是藍的,連對面的靈山島也顯得格外碧藍,儼如一幅畫屏聳立在眼前,再看又似一尊睡佛仰卧在藍天之下,碧波之上,一抹紅光灑落在島峯繚繞的白霧上面,真如佛光仙境!

趁着天好,就該近距離地去欣賞一番她的美景。曾在五一長假裏,孫女説要回來去登靈山島,在積米崖港區工作的好友徐文宏還特地給搞了三張船票,但因為新冠疫情未能成行。這一次就不能再去麻煩人家了,邀約上兩位朋友説走就走吧!

01

永遠的“大山”

青未了/海上睡佛—靈山島

去靈山島,唯一的路徑就是從積米崖港乘坐遊輪快艇,只要沒有大風大霧,每天都有往返的客貨混裝遊輪。雖然解除了疫情,但遊客仍然不是很多,不像過去,需要提前定票購票。

我十年前曾來過一次島上,兩位朋友則是第一次登島,他們堅持不進客艙,非要站在甲板上領略一下海面風光,還要遠距離地觀察一下這睡佛的姿態。船到海的中央,兩位朋友各自説着眼觀的感覺,一個説,確實像躺在水上的一尊佛,另一個説,也像一座大山。説到“大山”,我跟他們説,我的一位同事,也是從前這靈山島上“島主”,就叫“大山”!

“大山”本名董升山,是我原來在一塊工作的同事。那一年,我們同一時間去到大場鎮工作。他是剛剛大學畢業分配去的,我是從鄰近的信陽鎮調過去。由於他是鎮政府機關裏第一位本科大學生,因此人們都喊他“董大學”,後來再簡單一點,就直接喊他“大山”。

“大山”是一九九九年底和我一同離開大場的,我去了鄰近的理務關鎮,他來到了積米崖港區,並以港區副主任的身份兼任着靈山島管區主任,成了名副其實的“靈山島主”。而且一干就是十多年,直至積勞成疾,離開人世。

聽朋友文宏説,“大山”在島上這十多年,辛勞是一個方面,這是他的工作,孤獨寂寞才是最讓人難受的。除了要應付上級佈置的日常工作外,特別要做好島上居民生活生產條件的改善。為發展旅遊事業,先後改造暢通了島上的全部道路,擴建了城口子碼頭。為解決島上居民生活生產用水問題,他還帶着島上的機關幹部和島上老百姓一起,光着膀子,親自上船搬卸水泥,親自上山運送石料,建起了蓄水池。還有海底電纜鋪設、植被改善等工作,每一項都需要他這個島主親力親為,因為居島的工作人員就那麼幾位。

十多年間,“大山”很少出島,除了開會,基本上就是固定在島上。颱風來了,他要組織島上幹部羣眾抗颱風。漁汛來了,他還要幫助聯繫外地客户銷售產品。遊客來了,他還要安排好各種接待和安全保障。

二00八年的時候,因為文明城市的創建工作,我和“大山”跟隨市裏的領導一起去到北京考察學習,那是我們從大場離開後在一起最長的一段日子。説起在島上的工作和生活,“大山”頗有些感慨:自己在島上勞累、寂寞、清苦倒沒啥,最對不起的是老婆和孩子,老婆多年一直都在大場衞生院工作,自己未能給調動一下,孩子從出生到上學更是沒幫上一點,最後還是領導出面才把老婆借調到城區醫院。

最後一次跟“大山”聯繫,是兒子結婚的時候,我打電話給他,告訴他兒子要結婚了,請他喝喜酒,“大山”哈哈笑着道賀説:沒想到剛還在眼前的那個“渾小子”,馬上就要結婚了,人真是不趟混啊!“大山”並沒有告訴我此時他正在北京住院治病。等再見到他的時候,是在殯儀館的追思大廳裏,積米崖的機關幹部,靈山島上的幹部羣眾代表,還有他生前的好友,幾百人無不動容落淚。

那一年,“大山”的人生永遠定格在四十三歲。

02

曾經的 “寡婦島”

青未了/海上睡佛—靈山島

“該下船了”!當我還在向兩位朋友簡述“大山”故事的時候,身後傳來一聲清脆招呼聲。回過身來,一位個子不高、但很乾練、留着短髮的胖姑娘就站在我們身後。她説:你們是第一次來島上吧?下了船可以跟我走,我有電瓶車,專門拉遊客的,我還可當你們的兼職導遊,需要吃飯住宿,也可以到我家的漁家宴,保證讓你們滿意!

“島上的景點很多,有老虎嘴,背來石,烽火台,試刀石,千層崖,歪頭山,貝殼樓,小鴉島,象鼻山,靈島浮翠等”。胖姑娘如數家珍般地給我們報上這些景點名稱,還不忘了囑咐:如果你們想全部看完這些景點,一天時間是不夠的,需要住在島上。今天想馬上離島的話,我建議就選三個最主要的景點看看,老虎嘴、背來石、貝殼樓這三個是必看的。

下了船的胖姑娘一邊招呼着客人,一邊拎起幾大袋子瓜果蔬菜,我和朋友要幫她拎,她説嫂子在接船,這是中午晚上漁家宴要等着用的菜品。看來這姑嫂兩個遊車餐飲兩不誤,還是有一定經濟頭腦的。

十年前來島上我就看過老虎嘴。今天第一站還是這個景點。老虎嘴在島子的南端,是島上靠海的一處像虎頭一樣的山體,從中缺失了一塊,形似虎口。

胖姑娘邊開車邊給我們介紹:靈山島海拔513.6米,是中國北方第一高島,也是中國的第三高島,總面積7.66平方公里,12個自然村,2700人口。因有“先日而曙、未雨先雲”的靈氣,才被叫做靈山,也叫水靈山島。島上峯巒起伏、植被茂盛、鬱鬱葱葱、如錦似畫,是中國北方難得一見的水上綠洲。

説到這兒,胖姑娘回頭望了我們一眼:現在看島上植被茂盛,可你們誰又知道,這個島曾一度是個“和尚島”和“寡婦島”嗎?一車人都豎起耳朵,睜大眼睛想聽聽這胖姑娘的講解。她忽然又把話頭收住了:已經到老虎嘴了,我們先看景點、拍照吧,一會再給你們講!

在一個叫“觀虎亭”的地方,我們下車。胖姑娘説,你們這是上午來,如果是下午來,特別是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那就能看到一個奇觀:從一側看去太陽像被老虎含在口裏的一個火球,也被稱為“虎口含丹”。

因為早就看過這景點,所以我對這些沒興趣,隨便讓朋友給拍一張照片完事,催着胖姑娘講一下“和尚島”和“寡婦島”的來歷。

趁別人忙於拍照的時候,胖姑娘給我講:1949年,青島解放前夕,國民黨三十二軍三萬多人退居到靈山島,他們把島上的大小樹木一棵不留、全部砍伐,並把所有島上居民家裏的鐵鍋徵用,連着三四天時間,烙了三十幾萬斤麪粉的大餅,以備退守台灣在海上的吃食。把整個靈山島折騰得禿光禿光,活像個和尚。國民黨軍撤退的前一夜,他們又以查户口為名,一共抓走了島上120多名青壯年充為兵丁,第二天全部押上船去了台灣。當時僅有幾百户的島上人家,母失兒子妻失夫,一下子就變成了一座“寡婦島”。聽老人們説,國民黨軍撤走的時候,怕有追兵,那軍艦和兵船都是倒行着把炮口正對着島上開走的。整個海島慘雲密佈、哭聲震天啊!説着胖姑娘眼圈有些微紅。

我能理解,島上居民都是親沾親、鄰靠鄰,幾乎全島上的人都會相互涉及着,能不傷心嗎!海浪濤聲,流走的是歲月,流不走的是爹孃、妻子兒女永遠的牽掛和祈盼。

03

佛冠上的“明珠”

青未了/海上睡佛—靈山島

背來石,是靈山島最北端一個景點,上次來島上就去看過。從形狀上看,她很像一朵蓮花蓓蕾,又像一顆心,細看還能看到石頭上面的梅花圖案。

上次來的時候除了走馬觀花看一眼,並沒有細細考量。這次,胖姑娘又把背來石的傳説給演義了一遍:海龍王的小女兒靈兒,愛上了靈山島上的一位小夥子,但小夥子家裏很窮,小龍女就把自己一塊心愛的靈石,背到了這裏,島上的人就叫它背來石。每當小龍女寂寞的時候,便會來到這裏和靈石訴説心事,每當島上人家家裏有困難的時候,也可以來到這裏對着石頭訴説,石頭上便會出現字符,只要按照字符的指點去做,就會解決難題。島上人稱背來石是靈石、神石,誰敬拜它或者摸一下,都會沾上好運氣。同車的人爭相去摸背來石。我早就摸過,也就沒這興趣,盼望着他們快點上來,一起去看貝殼樓,那才是我這次來最想看的地方。

上次登島,還沒有貝殼樓這個景點,只是聽好友文宏説,靈山島上有位了不起的能人,叫肖永生。他下過海,當過兵,經過商,還是一位很有藝術天賦的攝影家。貝殼樓也是他的藝術傑作,是經過他本人精心設計建成。

貝殼樓位於十字街口一面坡上,後面綠山環繞,前面碧波盪漾,既古典又風雅,頗有些德式建築的風格,紅瓦綠樹當中,格外顯眼。靠街的門牆上雕刻有“世界第一貝殼樓”幾個大字,三層小樓的正上方是一塊長方形門匾。整個樓體和院牆全部用各色各型的貝殼鑲貼。胖姑娘説,貝殼樓所用的貝殼種類有五百多種,總數量一百多萬只,而且全是取自島上和周邊海中,確確實實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據説貝殼樓早在1987年就有了,只是樓的主人在室內局部搞了一點貝殼民俗裝飾。2012年開始,肖永生花費了三年多的時間,親自收集起這百萬枚海螺貝殼,並親自設計施工,2015年建成開放。

進到小樓的正門裏,便是海島特產展示廳,有乾魚,海蔘,鮑魚,蝦米,海菜,各色工藝貝殼。樓上是島上民俗和“永生文化”的展廳。當然,外地遊客們來到這裏,喜愛的是海產品和美麗的貝殼,我卻最欣賞貝殼樓外景和“永生文化”主人肖永生的海島風光攝影作品。只可惜,來這一趟,未能見到肖永生先生。

流光溢彩的貝螺原殼,在陽光的照射下,像金珠瑪瑙,又像玉石瀑布。我不由得感嘆:這肖永生可真是個有心人,打造這座貝殼樓,世界第一是當之無愧的,讓自然文化與人文文化相得益彰,這是靈山島人的創造,也讓人留戀和稱道。

美麗的貝殼樓,不就是靈山島這座睡佛佛冠上一顆耀眼的明珠嗎!

史新 青島西海岸新區人,山東散文學會會員,散有作品在報刊和新媒體發表。

青未了/海上睡佛—靈山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41 字。

轉載請註明: 青未了/海上睡佛—靈山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