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可閲讀:曾經的“外灘第一樓”,如今變身藝術新地標

本文轉自 |上海發佈

微信號 |shanghaifabu

遊覽黃浦江邊的外灘建築羣時,被稱為“外灘一號”的亞細亞大樓可不能錯過。它以方正沉穩、簡繁相見的氣質成為建築羣內的一道風景。因其門牌是外灘1號,又地處中山東路一路與延安東路轉角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海外灘建築羣最南端的起點,“外灘一號樓”的美譽也由此而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它的前世今生。

建築可閲讀:曾經的“外灘第一樓”,如今變身藝術新地標

“外灘一號樓”的身材畫像

1913年,麥克貝恩公司投資興建此樓,所以當時也有人用諧音稱此樓為“麥邊大樓”。至於後來改名為亞細亞大樓,則是因為在1917年,大樓被亞細亞火油公司購得,火油又是用途非常廣泛的生活用品,於是“麥邊大樓”的稱呼漸漸就被“亞細亞大樓”所替代了。

大樓高8層(初建時為7層,1939年加蓋1層),建築面積11723平方米。大樓採用的是新古典主義的建築風格,建築物的平面呈現為“回”字形,這使得大樓猶如井壁,每層樓面的外側四面都是辦公室,內側則是寬敞的走廊,安有2米高的鋼窗用於採光、通風,使得空氣對流暢通,光線充足明亮。

建築可閲讀:曾經的“外灘第一樓”,如今變身藝術新地標

此外,建築的立面基座為花崗岩飾面,東、南兩個入口均有愛奧尼式雙柱支撐的弧形斷山花門楣,用曲面、曲線、斷折、疏密等多種手法,突出了立面與空間的凹凸起伏和運動感,視覺效果雄奇而華麗。

建築可閲讀:曾經的“外灘第一樓”,如今變身藝術新地標

抬頭看大樓的3到5層,向內凹陷的部分為巴洛克廊式內陽台,還圍有半圓形的鐵欄;

建築可閲讀:曾經的“外灘第一樓”,如今變身藝術新地標

修舊如舊,更好地服務公眾

2018年至2019年,為了更好地服務公眾,亞細亞大樓進行了整體修繕。

外牆部分,保留了經典的花崗石面磚砌,並對外牆花崗石的大面積清洗、特別是柱式、山花、門窗套、檐部等裝飾線腳處,針對局部損壞部位進行小範圍修補。對變形翹曲的鋼門窗進行統一矯正,框料出白後重新塗刷防鏽漆,再安裝補配玻璃及五金件,建築外觀修舊如舊,卻又煥然一新。

建築可閲讀:曾經的“外灘第一樓”,如今變身藝術新地標

室內部分,對中庭重新進行合理佈局,按照設計圖紙補配原型號、劃格樣式的鋼窗,同時在內立面採用牆面GRG進行裝修施工,做出柱式、門窗套、檐部線腳等裝飾構件,恢復中庭新古典主義的整體效果,中庭的泛光照明設有7款模式,滿足不同場景的使用需求。

建築可閲讀:曾經的“外灘第一樓”,如今變身藝術新地標
建築可閲讀:曾經的“外灘第一樓”,如今變身藝術新地標

對室內樓梯進行保護性修復,請專業廠家按照原有紅缸磚踏步、馬賽克地坪的尺寸、材質、顏色、樣式燒製替代品,對破損部位進行局部修補,儘可能恢復樓梯的原有風貌。

建築可閲讀:曾經的“外灘第一樓”,如今變身藝術新地標

修復後的亞細亞大樓再一次華麗轉身,成為了久事國際藝術中心,經常不定期舉辦各種展覽活動,市民可以在欣賞展覽的同時,近距離地品讀建築。

周邊打卡點推薦

建築可閲讀:曾經的“外灘第一樓”,如今變身藝術新地標

1、上海電信博物館

1921年建造,館內陳列以珍貴的史料、豐富的實物以及多種展現手法,還原歷史面貌,演繹中國電信業140多年漫長髮展歷程。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延安東路34號

開放時間:

個人,週六、週日,上午:9:30-12:00(11:00停止入館),下午:13:00-16:30(16:00停止入館);

團體,週二至週五,須提前五個工作日預約,國定節假日開放時間另行公告。

預約電話:33311122

建築可閲讀:曾經的“外灘第一樓”,如今變身藝術新地標

2、外灘歷史紀念館

位於黃浦公園內的一個環形展示館,採用現代化多媒體手段,通過數碼相框、投影、觸摸屏、電子書、圖片和影像資料集中展示了外灘百年滄桑變化。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中山東一路475號

開放時間(疫情期間):週二至週六,9:00至12:00(11:00停止入館),13:30至16:30(16:00停止入館)

預約電話:53089124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75 字。

轉載請註明: 建築可閲讀:曾經的“外灘第一樓”,如今變身藝術新地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