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原文
不斷擴大綠色空間規模,森林覆蓋率逐步提升至45%,除核心區外各區全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深化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完成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全面實現宜林荒山綠化。建設北京國家植物園體系。
近年來,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持續開展智慧景區建設,頤和園、天壇等歷史名園紛紛擁抱“數字”:5G智慧導覽、5G客服機器人、5G無人售賣車清掃車……越來越多的5G應用場景在市屬公園落地試點,給遊客帶來更加便利舒適的遊園體驗。日前,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首都綠化辦)黨組成員、市公園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張勇做客北京青年報直播間,分享市屬公園和國家植物園在智慧景區建設、文物騰退保護、常態化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工作成效。
國家植物園
將構建智能化管理平台
今年4月18日,國家植物園在北京正式揭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張勇介紹,為落實好國務院批覆,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市園林綠化局歸口管理下,市公園管理中心正和中科院植物所及相關部門加緊推進國家植物園規劃建設的各項工作。
“北京市和中國科學院密切合作,成立了國家植物園管理委員會,保障了國家植物園掛牌後安全、平穩、順利運行。”張勇説,國家植物園總體規劃和建設方案正在論證報批。按照規劃,國家植物園佔地面積近600公頃,未來將建設28個特色專類園,重點收集三北地區鄉土植物、北温帶代表性植物、全球不同地理分區的代表植物及珍稀瀕危植物3萬種以上,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標本500萬份。同時,國家植物園植物遷地保護研究中心、種質資源保藏中心、標本館二期、五洲温室羣工程等重大項目,目前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前期研究論證。
張勇介紹,為促進國家植物園建設發展,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共同開展國家植物園智慧管理規劃的編制和模式的研究建設。未來,國家植物園將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逐步實現國家植物園的智慧化運營和植物多樣性保護的精細化管理。
國家植物園還計劃構建一套植物科普智能產品,能夠支持智慧遊覽、科學傳播、植物科普等功能,實現國家植物園科普公眾服務智能化和便民化。同時,搭建一套智慧管理平台,支持信息感知、數據共享、科學研究等智慧管理功能,涵蓋植物引種登錄、栽培繁育、保育馴化植物全流程管理,實現國家植物園管理的精細化。
5G應用場景
在市屬公園逐步落地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智慧場景出現在市屬公園。香山公園5G智慧步道、北京動物園5G無人售賣車、陶然亭公園5G噪音治理、天壇公園5G無人清掃車……僅2021年下半年,市屬公園就試點落地了16個5G應用場景。
今年,市公園管理中心在陶然亭公園率先啓用5G遊船智慧管理項目,實現遊船“5G+北斗”實時定位、掃碼預約、雲上排隊、智能啓航、一鍵求助等功能,提升遊客乘船體驗感和便捷感,減少遊客排隊聚集。下一步,5G遊船智慧管理項目將在全部有遊船項目的市屬公園全面推廣,包括頤和園、北海公園、紫竹院公園和玉淵潭公園。
張勇介紹,智慧景區建設緊扣“七有”要求和市民“五性”需求,是滿足廣大市民遊客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也是公園建設發展的必經之路。他説,5G應用場景涵蓋四個方面,即公園文化傳播、旅遊信息諮詢、遊客遊覽體驗、遊園秩序管理。這些5G應用場景在市屬公園逐步落地,對增強公園疫情防控能力、票務管理能力、綜合管理能力以及遊客遊園體驗,帶動市屬公園管理變革和服務轉型,提高遊園便捷性、舒適性和安全性,都具有積極意義。
此外,智慧景區建設促進了公園安防水平的整體提升。張勇透露,目前市屬公園及國家植物園均已實現重點部位監控部署、客流統計分析、數字廣播、巡查定位及防盜報警功能。同時完成了頤和園重點古建築安防消防系統、景山應急指揮中心、紫竹院數字化監控系統、動物園大熊貓館智能化安防系統等智慧安防基礎建設工程,提升公園安技防水平。紫竹院公園則率先應用園區信息數據顯示功能,完成了綜合指揮平台建設。
市公園管理中心還建立了古樹名木信息化管理系統、動植物管理系統和植物病蟲害監測信息、保育信息網絡平台,持續提升公園景區智慧化管理水平。
五年來累計實施
38個騰退修繕項目
談到市屬公園裏的古建文物,張勇如數家珍。“市屬公園和國家植物園都是首都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部都是歷史名園,其中包括2家世界文化遺產單位、9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建面積達到21.44萬平方米,共計6627間;可移動文物共計58501件(套);百年以上古樹13977棵。”
他説,近年來,市公園管理中心積極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圍繞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着力在老城整體保護、中軸線申遺和兩個文化帶建設方面取得新突破,五年來累計實施各類騰退、修繕項目共計38個。
在文物騰退方面,藉助建設全國文化中心歷史機遇,市屬公園文物佔用騰退取得歷史性突破,完成了天壇、北海、中山、景山園內住户騰退,收回被長期佔用的景山少年宮區域、天壇泰元門及園林機械廠、頤和園東宮門公交場站、北海漪瀾堂古建築羣,完成中山公園核心區內兒童遊樂場、社稷壇內壇東西排房的拆除,歷史名園的完整性得到極大恢復。張勇透露,“目前,頤和園西宮門騰退工作正在推動,中山公園社稷壇內壇佔用單位騰退也已列入《北京中軸線申遺三年行動計劃》。”
在文物修繕方面,市公園管理中心已完成景山壽皇殿建築羣、北海西天梵境建築羣、天壇南內壇牆及廣利門、香山寺等香山二十八景、香山革命紀念地舊址等一批重點文物的修繕項目,這些重要的文物景區均已對社會開放。頤和園須彌靈境、北海公園漪瀾堂古建築羣、中山公園社稷壇內壇壇門壇牆修繕工程也已完成。其中,須彌靈境景區已於今年3月開放,漪瀾堂景區也將於10月對公眾開放。天壇神樂署古建築羣修繕工程正在實施中。
無接觸支付覆蓋
近300處商業網點
“市屬公園是服務百姓的窗口單位,我們始終把改善民生福祉、提高百姓幸福感作為奮鬥目標。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除第一波疫情期間北京動物園實施暫時閉園措施外,其他市屬公園一直對公眾開放。”張勇説,堅持不懈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仍是當前的重點工作之一。
同時,市公園管理中心加速推動電子化的無接觸購票購物、無接觸支付等場景覆蓋和應用。截至目前,市屬公園的48個門區、近300處公園商業網點實現無接觸電子支付服務全覆蓋。
此外,針對公園景觀、文化活動、展覽科普等公園文化傳播和服務,在適時開展線下服務體驗的同時,開發線上體驗,讓市民遊客能夠便捷地雲賞景、雲觀展、雲遊園,滿足多元化、多層次的不同需求,以進一步發揮市屬公園的綠色生態、歷史文化以及科普教育功能和價值。文/本報記者 王斌
視頻/本報記者 胡莎 郭謙 柴程 武玉珊 郭茂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