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江邊尋找懸崖上的古寺,卻進入空中村落,偶遇一座三國大將墓
為尋找一座古寺,沿着荒蕪的石碥道攀爬到了漢江邊的懸崖之上,卻發現在寺的更高處,另一座山頭上還有村落,登上這個與天相接的村子,意外看到這裏還有座三國大將墓。和黃小黃一起,再次開啓安康旬陽的私人探秘之旅吧!
在旬陽老城的對面,316國道旁邊,旬河與漢江交匯的河口,有一處直上直下的陡峭石壁,石壁之上,隱約可望見一座亭子,從地圖上看,這裏便是旬陽城裏很重要一處勝蹟——靈巖寺的所在地。
靈巖寺始建於宋紹興六年(1136),原名臨崖寺,又稱靈崖寺,因為臨崖而建得名,延續到今天已經有近千年歷史。古往今來,古寺與古城隔河相望,早已成為旬陽城特有的景觀。
因為靈巖寺的知名度,我本以為這裏會像很多縣城的文化公園一樣修建得很好,沒想到,光是找景區入口,便費了一番躊躇。
靈巖寺的登山路在旬陽漢江大橋處的大電子廣告屏後面,山崖在這裏凹進去,形成一小塊平地,平地上方,隱約可以見原始的石碥道通往山上,這裏山體破碎,荒草叢生,道路看似也不能保證連續,難道這就是靈巖寺的登山路?
此時,路旁一塊“告示牌”解了我的疑問,上面寫着:“靈崖寺森林公園屬地質災害多發區,因縣交通局修建漢江大橋時開挖放炮所致……”為保障遊客人身安全,旬陽縣政府作出了若干告示,提醒入園遊客不得探險,不得在危險區域逗留,防蛇防黃蜂等。
看來這裏就是靈巖寺的登山路無疑了。猶豫了片刻,我還是決定上去看看。
除了剛開始的路原始得讓人有些驚心,其實這條登山步道還是很好走的,石碥道沒走多久,前方就是水泥小道,很快就到了靈巖寺的寺門外。
可惜的是,因為疫情的原因,寺門緊緊地閉着,從門外的宣傳資料上,可以得知,這座寺院是縣文保單位,於上世紀九十年代重修,現有3位僧人長期住廟,有大殿3間,僧舍20餘間,從規模來看,是一座比較小的寺院。
站在靈巖寺附近,可俯瞰旬陽縣城。很多人都曾經到過旬陽的太極觀景台拍旬陽太極城的照片,此時,站在這裏望旬陽城,又是不一樣的風景,整個縣城緊緊被羣山環抱着,像被裝在一個盆裏一樣。旬河繞了一個大圈,在縣城外緣畫出了一段標準的圓弧。
之前,從316國道上仰望靈巖寺時,覺得山崖又陡又高,沒想到,爬上來之後,才發現這是整個山脈最低矮的外圈,在東側,可望見更高的山頭,更讓人意外的是,那座山頭上凌空修建了許多房屋,像是一個美麗的村落,綠樹叢中,有蜿蜒的水泥公路通向上面。
我得去那裏。繞過靈巖寺,從一側的小路繼續往前,走過一段懸崖上的脊線,到了我之前看到的小亭子,逗留了片刻,又從一座石砌牆的拱形門鑽過,向下,過了一座雕欄玉砌的“福壽橋”,便到了我之前看到的水泥公路上,順路向上,沒多久,我便到了那個美麗的“空中村落”。
亭子
拱形門
福壽橋
村子
這裏原來叫“李家台村”,和孤立於山崖樹叢間的靈巖寺相比,這裏顯得明媚而充滿生機,村民的房子座座很大很新,像是山間別墅,村中綠樹成蔭,乾淨整潔。站在村民的房屋前,隨時抬眼,便能望見對面的山,遠處的村子,峽谷間的旬河、漢江,和建築物塞滿盆地的旬陽縣城。
這裏陸續有遊客的自駕車上來,跟隨這些遊客,很快就到了一處開放景區——在一户村民的院坪旁,有一座小小的5層古塔,即清光緒元年(1875)由當時的知縣修建的文峯塔,塔下,有一座小小的墳丘,原來竟是三國大將孟達墓。
孟達,陝西關中西府人,在歷史上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物,曾為蜀將,後來投降曹魏,據説儀容出眾、富有才幹,很受曹丕重用,長期駐守蜀魏邊界、今陝西安康和湖北十堰一帶。曹丕死後,在諸葛亮的説服下,孟達密謀攜所守的新城郡叛魏返蜀,結果消息走漏,遭司馬懿閃電奇襲斬殺,死後被葬在安康旬陽李家台,在他墳墓的西側、靈巖寺的北側,據説就是當時的軍事寨堡“木蘭寨”。
孟達墓只是一個土堆,沒有夯築,也沒有墓碑,那座小小的文峯塔立在墓前,佔據了原來墓碑該在的位置。這裏有這麼多地方可以建塔,為什麼偏偏要把塔修在孟達墓前面呢?民間傳説,孟達墓封土年年漲,古人迷信,懷疑是高漲的“武運”破壞了旬陽的“文運”,使得旬陽整個清朝只出了2個進士、10個舉人,所以建了這座塔鎮墓。
逛完孟達墓,又在村裏轉了轉,後來發現,從村的另一側還有一條公路可通往山底漢江邊的316國道,這才是進村的主道,十分之盤繞、急轉彎也多,電動車是絕爬不上去的,村民的交通工具都是小汽車和摩托車。這個高台上的村落據説綿延十餘里,佔地5千多畝,有388户1265人生活於此。
順着這條路,我走到山底,無意間完成了一次不走回頭路的環線穿越。
黃小黃走陝西:愛陝西,走陝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