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和煦的春風輕拂過臉龐,吹遍大地的每一個角落;當其他萬物還畏縮在殘冬裏,料峭的春寒裏,一定有一些早春的精靈睜開惺忪的睡眼在悄悄露頭,譬如春芽、柳枝、迎春花,譬如屋檐下呢喃的燕子。這時候,人們不會覺得太寒冷,這不是寒風突然改變了脾性,而是風兒裏有了楊柳的氣息。
在蒼茫的原野上,在灰濛濛的天際下,春風默然細數着飄落的雪花,枕着楊柳的臂彎,跨過民間的時令,沿着早春時節彎彎曲曲的小路,踏着鄉村平平仄仄的詩韻,一路探尋着春天的氣息,然後停留在楊柳柔軟的枝條上。在溪流邊,在小河旁,在你目力所能到達的地方,看那一根根柳枝,漸漸泛亮、泛綠,掛滿一粒粒凸起的芽苞,鵝黃的“媚眼”綴滿枝頭。“隔户楊柳弱嫋嫋,恰是十五女兒腰。”這些柳芽,包裹着春的信息,包裹着柳的深情,神神秘秘,如少女心中藏匿着的心事。這也就難怪,李商隱會留下千古詩句:“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這不正是用“柳眼”來比喻少女如秋水橫波般迷人的眼神嗎?
楊柳吐綠,衝開冬日的桎梏,努力展示着自己的萬千儀態,不僅裝扮了大自然,還給人們帶來別樣的享受。唐代詩人賀知章恰好在這個時節外出遊玩,被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一吹,看着千萬條嫩綠的柳條在飛舞,春風吹到哪裏,哪裏就是一片綠色的生機。頓覺春天的神奇,詩興大發,吟出了一首家喻户曉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南宋詩人僧志南拄杖春遊,欣欣然通過一座小橋,一路向東。正好有東風迎面吹來。於是,他也留下了一首《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其實,這詩中的“楊柳”專指柳樹。傳説,當年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時,在河兩岸廣栽柳樹。他帶領羣臣順河巡遊,看到翠柳依依,柔枝飄飄,紅裙綠襖的少女們在柳林間漫舞,好一幅人間春景美圖。於是龍心大悦,特賜柳樹楊姓,故曰:“楊柳”。這也許就是別樣的皇恩浩蕩了,從此,楊柳也便成了柳樹的另一個名字。
中國是柳的故鄉,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描述。在古人看來,最先感知春天氣息的就要數楊柳了。為此,南朝梁元帝蕭繹作了:“楊柳非花樹,依樓自覺春。”詩中道出了楊柳知春的自然屬性。因此,從古至今,人們喜歡種植柳樹。晉代名士陶侃善於植柳,其後人陶淵明也愛柳,特地在自己的屋前種上了柳樹,並自號“五柳先生”。《本草綱目》記載:“柳,即今水楊柳也。柳與水楊全不相似。水楊葉圓闊而尖,枝條短硬。柳葉狹長而青綠,枝條長軟。”李時珍説:“楊枝硬而揚起,故謂之楊。柳枝弱而垂流,故謂之柳,蓋一類二種也。”誠然,古今詩詞所詠楊柳就是指今天的楊柳。
多情的春天,有楊柳相伴,更平添了許多柔情。經過一個冬天的積藴,草綠了,花開了,楊柳更以它清秀的葉兒,吸引着陽光,近似墨遠如黛,或肥或瘦,裝點着春的畫面,實在是叫人不能不為之動容。忽然就想起了村裏的一棵棵大柳樹,有些已經枯死,有些樹幹中空,有些遭受了雷電的襲擊,但它們的生命力依然頑強。這時正值發芽期,過去自然成了我們最喜歡的去處。放學後,約上幾個小夥伴,在樹洞裏捉迷藏,玩遊戲,還會爬上樹,做柳笛、編帽圈。做柳笛時,把長着嫩芽的柳條折下來,截去枝杈,用手一小段一小段地旋擰,將樹皮與木芯擰離,根據自己需要,用小刀截成或長或短的幾截,用牙齒將木芯抽出,就成一個柳枝樹皮圓筒。將圓筒小頭一端約一釐米處剝去外層綠色薄膜,噙於口中吹奏的時候,還伴着絲絲的甜味,我們很喜歡那種味道。這柳笛,受長短粗細和吹奏氣息大小的制約,會發出高低,尖厚不同的聲調。只要柳笛聲響起,柳樹周圍便有上了歲數的人湊過來。是看頑皮的我們,還是在尋找自己已經逝去的童年?反正,他們都要麼拿着小馬紮,要麼隨便找個地方,靜靜地看着、聽着我們玩柳笛時天真無邪的姿態。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或許就是這依依楊柳,惹得燕兒穿梭其間,構成了一幅美輪美奐的中國畫。若是沒有那些燕兒,柳絲也便少了些靈氣。到底是楊柳招來了燕兒,還是燕兒催綠了楊柳,就這樣兩廂相惜地融在了這春日裏。
田野裏悄悄泛綠的野菜,春光輕拂的萬絛絲縷,萬般柔情沐浴着藍天陽光。邀三五個好友,在春風裏行走,走着走着,柳葉就長大了,柳樹就長高了,我們和柳樹一起,就走到了春天深處。這風,是楊柳篩濾過的風,似乎更清爽;這雨,是杏花浸濕過的雨,似乎更純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這是生命的色彩啊!你一定會驚歎生命的可貴與神奇,你一定會禮讚生命,你也一定會因此而熱淚盈眶!
悠然徜徉在這樣的春色裏,該是何等的愜意啊!倘若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裏,偶爾停下匆忙的腳步,多一份賞柳聞花的閒情逸致,就會平添些許淡雅,讓平淡的日子也過出詩意來,忍不住吟出鄭板橋故居的一副題聯“春風放膽來梳柳,夜雨瞞人去潤花。”
(作者:劉志洲 )
【來源:掌中慶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