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區新貌 | “天路”下的木慄園之變

戴紫欣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娟娟 雷宇


落差800餘米的峭壁邊,7個“之”字般的天路盤旋而上,像一條銀白色的飄帶纏繞山間,周邊林木葱蘢,薄霧繚繞……


這是初夏時節,湖北省恩施市新塘鄉木慄園村“壁掛天路”呈現的美景。


“天路”不長,4.4公里,可因極其陡峭險峻,前後修了10年。近年,藉助網絡,它成為一條網紅公路,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打卡”體驗。


天路之外當地的兩座石碑、兩座陵園,則是木慄園人心中的“聖地”。


步入村口,一座挺立的工農紅軍紀念碑莊嚴肅穆,黑色的岩石上鐫刻着“紅軍是窮人的軍隊”,那是八十多年前紅三軍在木慄園帶領貧苦農民打土豪、分田地留下的標語;另一座石碑位於天路旁,碑文記載着上世紀80年代木慄園村民們戰天鬥地、用雙手修出這條天路的故事。


兩座陵園,一座屬於恩施縣蘇維埃政府副主席康先成。木慄園青年農民出身的康先成發動羣眾支援前線,組織游擊隊伏擊敵人,後來在敵人的包圍下,被槍擊中壯烈犧牲。另一座則屬於長眠在這條“天路”上的8位勇士。


“修這條路的時候,死了八個半”,村黨支部書記馮軍語氣凝重,“八個直接犧牲,還有一個重傷,一輩子不能下牀。”馮軍是土生土長的木慄園人,他更習慣把這段路叫作“扯根坡”。


木慄園四面環山,交通閉塞,過去是出了名的窮窩窩。村民們去雙河集鎮趕集,必經這段扯根坡。在“天路”修成前,所有的物資只能靠肩挑背馱,“一條小道尺把寬,還陡峭得很”,祖祖輩輩們上下坡,得扯住雜草或者樹根才能不摔下山崖。


 1986年,在政府帶領下,村民們向扯根坡發起了挑戰。五百多户、一千一百餘勞動力全員參與。他們將繩索套在腰間,在懸崖上掄起鐵錘,用鋼釺鑿出一個個藥室,再填入炸藥,將“頑石”一點點炸開。


因為施工難度太大,一年下來,僅能推進四五百米,有時還因缺乏資金暫停。直至1996年,這條路終於修成通車。


“天路”修成,部分村民出山務工。但當地由於缺乏產業支撐,2014年,全村523户,貧困户佔了270户,900多人在貧困線上掙扎。


2018年3月27日,恩施市審計局工會主席姚紅貴被派駐到木慄園,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木慄園另有幾條老舊公路需要改擴建,來到村裏第一天,姚紅貴就召集開了個改擴建動員會。“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木慄園人都懂。當晚,全村就籌集好了改建資金,還成立了民主監督小組。


第一天的工作如此順利,姚紅貴很是興奮,覺得駐村工作並不困難。然而很快,現實就給了他“當頭一棒”。


初來乍到,沒人相信這位“城裏來的”書記,工作隊花錢購進了一批貝母種子給每户分發種植,剛發下去就有幾個村民扛着袋子到村委會門口,要求“種子換成錢”,最後也沒幾户把種子種下去。


姚紅貴深知“得給老百姓辦事,他們才會信任自己”。當年5月,姚紅貴推進改建的公路完工了,此後,工作隊又帶領村裏陸續組織硬化公路30公里,把砂石路全部升級成了水泥路。


“喝水難”的問題也被提上日程。從前,木慄園沒有水廠,老區人民就只能一直吃山水,“遇到下雨山路打滑,一桶水挑到家頂多剩半桶。”2019年,姚紅貴牽頭給村裏拉水管。


在絕壁上引水危險又困難,沒有工人願意上去。駐村工作隊就帶着20多名村民一道,硬是合力把水管從坡度近80度的山上拉了上去。


不久,村裏建起了七個小飲水工程和四個小水窖,“吃水難”成為歷史。2021年,村裏投入61.2萬元更換水源,老百姓生活用水更安全、乾淨、放心了。


隨後,黨員羣眾服務中心、老年活動中心和文化廣場也陸續落成,村裏人終於對駐村工作隊服了氣,“咱們工作隊現在是走到哪兒都受歡迎,老百姓也和我們親近了。”姚紅貴又開始琢磨,怎麼讓村民們富起來。


恩施被稱為“世界硒都”,富含硒的土壤讓這裏的作物天然含硒。木慄園村落地處山間盆地,常年雲霧繚繞,很適合種茶。


姚紅貴和村幹部們敏鋭看到了市場前景,決定在木慄園發展茶產業。姚紅貴説服村民們利用荒田翻種,只要簽了協議,工作隊員就開着挖機下地去開墾。


不過,茶樹種下去要兩三年才能看到收益。有村民覺得划不來,寧願出去打工也不想留在山裏種茶。3個月的時間裏,姚紅貴開了不下20場動員會和培訓會,又帶着40多個村民去恩施市芭蕉鄉茶園參觀。


 “讓他們去田裏看,看看人家怎麼‘發財’的,”姚紅貴的主意很簡單,“大夥兒得見着了才知道實實在在的好處。”果然,參觀回來後,木慄園好幾户村民大晚上睡不着覺、天不亮就起來鋤草翻田,就等着種茶了。


木慄園不僅有茶還有藥材。早在2002年,村裏實行退耕還林時,還的就有藥林,只是一直未成規模。


2017年11月,湖北慄禾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土地流轉在木慄園建起了中藥材育苗基地,還修了加工廠。“一天100元,包一頓午飯,天天有事做,去年我賺了三萬六千元,還有額外獎金。”工廠建好後,原本在外務工的村民賈開芝回到木慄園,在家門口當起了藥材加工工人。


近年,伴隨“壁掛天路”的走紅,加上工農紅軍紀念碑和康先成烈士故居等紅色旅遊資源豐富,恩施大清江國際旅遊度假區有限公司也找上門來,替木慄園宣傳攬客。


遊客多了,村民們開起一家家農家樂。部分閒散村民則在駐村工作隊組織下參與技能培訓,把做成的工藝品賣給遊客。


如今,木慄園共有茶園近兩千畝,各類中藥材近千畝,形成了從育苗、栽植、採摘到加工的中藥材產業鏈。產業發展了,村民腰包也鼓了。2016年,木慄園實現整村脱貧;2020年,所有貧困户脱貧出列。


“明年茶葉就有收益了,預計每畝5000元不成問題。”姚紅貴很自信,“茶廠也修好了,設備、道路全都配齊了。”接下來,他打算帶領村民打造油菜花海,繼續為木慄園美麗鄉村建設增色添彩。

老區新貌 | “天路”下的木慄園之變

湖北恩施,有一條被稱為深山“天路”的公路聞名遐邇。這條有如一條玉帶緊貼着絕壁的“壁掛公路”位於恩施市新塘鄉雙河村至木慄園村公路的扯根坡路段。(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43 字。

轉載請註明: 老區新貌 | “天路”下的木慄園之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