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户端訊 漢陽樹公園概念設計方案正全球徵集中,這顆500多歲古樹的“精裝修新家”備受關注。公園建設是否會影響古樹生長?文化記憶能如何融入公園街景?漢陽樹周邊又是否能新增足夠的配套設施……
專家展示90年前漢陽樹照片。 記者詹松 攝
6月2日上午,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户端、武漢城市留言板“區區小事 滿滿幸福”系列活動第四十二場走進漢陽區建橋街道(點擊藍字看詳情),長江日報5G高清直播車開到544歲的漢陽樹下,漢陽樹公園管理方、街道相關負責人、專家、公園建設方圍坐共議漢陽樹公園怎麼建。
544年的漢陽樹存活下來是“奇蹟”
精心保養下比以往更加枝繁葉茂
兩位工作人員正在樹下進行除草養護工作。 記者詹松 攝
步行在漢陽樹下,巨幅樹冠給整個院子灑下了陰影。4根高大支柱撐在地面與主要枝幹之間,兩名工作人員正在對樹周圍的地面進行除草養護。居住在附近的老居民吳先生8歲時就搬到漢陽樹旁生活了,他説如今的漢陽樹比他記憶裏的更茂盛了。
“漢陽樹冠幅已經達30多米,像這樣樹齡的銀杏樹,樹根有可能已經延伸近百米。”漢陽樹公園園長梅復傳看着樹體説到。他介紹,銀杏樹一怕大風雨雪、二怕洪澇漬水,4根支柱起到的就是穩固主要枝幹、脆弱枝幹的作用。樹下還有三級台階,將漢陽樹墊起離地面0.5米的高度,能及時排出積水避免傷害樹根,
“樹皮上星星點點黃色的東西,其實都是漢陽樹受傷後分泌汁液保護自己,最後形成的‘痂’。經歷洪水、戰火,漢陽樹能存活至今稱得上是奇蹟。”他説。
2003年開始,武漢市加大了對古樹的保護力度,出台《武漢市古樹名木和古樹後續資源保護條例》,古樹周圍的所有設施都需要優先考慮古樹保護,再進行規劃建設。梅復傳認為,古樹保護關鍵在“護古”:“漢陽樹公園的設計首要應保證對古樹的保護功能,其次則可以通過文化長廊等設計,留住‘古色’的文化。”
首次在直播中披露漢陽樹及周邊建築老照片
專家呼籲重視漢陽樹承擔的文化傳承意義
長江日報5G直播車開到漢陽樹下。 記者詹松 攝
梅復傳的建議引起了在場多位訪談嘉賓的贊同,麻建雄也是其中之一。麻建雄是《顯正街記憶》一書的作者,在漢陽樹所在的顯正街一片生活了60多年,曾多次為保護漢陽古蹟建言。
直播中,麻建雄翻開《顯正街記憶》,接連向觀眾展示了90年前的漢陽樹、聖·高隆龐修會診所舊址、共勉牌坊等老照片。他説,舊時圍繞着漢陽樹曾發生過許多故事,比如白求恩曾在漢陽樹下工作7天,搶救過100多位傷員,白求恩紀念館至今保留在武漢市第五醫院內。
“漢陽樹是武漢市中心城區最老的樹,顯正街也是最老的街,周邊的歷史建築等故事非常豐富。”麻建雄説,“鳳山門城樓、顯正街的青石板路等歷史遺蹟都可以有機融入到公園建設中,發揮出這些歷史故事的意義。”
麻建雄認為,漢陽樹公園應該成為漢陽古城歷史文化風貌區集中展示的核心景區,這裏既是旅遊景區,也可以成為愛國基地,設計方案要重視對漢陽樹所在歷史文化風貌區的文化傳承。
文化記憶傳承與便民商業設施均納入規劃
千年古城將與現代生活融合共生
漢陽樹石碑。 記者詹松 攝
除了文化傳承,公園建設的實用性也是大家討論的焦點之一。建橋街道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不少此前已搬離的居民還會抽空回來再看看漢陽樹,漢陽樹承載的還有老漢陽市民的城市記憶。希望能在公園內打造一個能承載文化傳播功能的區域,而在公園附近不影響樹體的地方,也希望能增設一些便民的健身設施。
對於這些建設提議,公園建設方中海企業集團湖北區域公司設計總監鄭源表示,漢陽樹公園將更有效地與周邊歸元寺、元妙井、朝宗門等歷史人文景觀資源融合,激活整個漢陽古城的文化活力,打造成一個融合歷史傳承、全年齡友好的漢陽樹公園,讓千年古城與現代生活融合共生。“漢陽古城亮點片區也將建成大型商業配套,激活整個片區的活力。”
目前,漢陽樹公園正處於概念方案的徵集階段,預計於8月底前完成方案徵集。
(長江日報記者秦璟 通訊員曾建 唐歡)
【編輯:丁翾】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