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張喜才:痴迷書法50年,9年抄完四大名著,被批無意義

農民張喜才:痴迷書法50年,9年抄完四大名著,被批無意義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唐寅
書法,是中國的一項歷史較為悠久的藝術活動。在書法家的手中,四四方方的漢字,能夠瞬間被賦予靈魂,變得生動。
張喜才老人曾經苦練書法50年,甚至用小楷手抄名著400萬字,卻被人批為“沒有意義的事情”。
當代書痴
而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也曾出現過大量的傑出的書法家。比如王羲之、米芾、黃庭堅以及蘇軾等人。
在這些大名鼎鼎的書法家中,更有人是書痴。如王羲之,他就曾因為練習書法而將一整個池塘的水染黑。
農民張喜才:痴迷書法50年,9年抄完四大名著,被批無意義
在現代社會,由於生活節奏加快,因此除了專門學習書法的人,很少有人願意靜下心練習書法。
張喜才便是其中的一個例外。
在人們的印象中,酷愛書法的人一定是一個出身於書香世家、備受書香薰陶的人。不過,張喜才並不是這樣的,他從小在農村長大,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面朝黃土的農民。
值得一提的是,
由於家庭貧困,張喜才並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甚至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半文盲。
正所謂:“身陷囹圄,心在遠方。”
張喜才雖然沒有太高的文化水平,但是他從小就喜歡寫字。
在他的眼中,漢字是一種有靈魂的文字,在他一筆一劃地書寫漢字的時候,他感覺整個人都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那一刻,他感到了靈魂的自由。
農民張喜才:痴迷書法50年,9年抄完四大名著,被批無意義
在年輕的時候,由於家裏沒有多餘的錢財來購買練字所需的筆墨紙硯,張喜才便以地為紙,以棍為筆,在生養了他的黃土上盡情地書寫。
在家裏有餘財之後,他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真正的筆墨紙硯。
大概是由於從小節儉,在練字的時候,他只用報紙。在張喜才的家裏,有着一捆又一捆的報紙,走近這些報紙,人們還能聞到淡淡的墨香。
以心血凝成的作品
老人家在練字的時候,最喜歡臨摹一些名著的書帖。
有一天,在練字的時候,老人看着書貼上漂亮的書法,突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手抄四大名著。
在張喜才的影響之下,他們一家人都對傳統文化非常感興趣。張喜才老人想着:“如果他能將四大名著抄寫完成,那麼這對於張家而言,絕對是一個非常好的傳世之作。”
農民張喜才:痴迷書法50年,9年抄完四大名著,被批無意義
不過想象是大膽的,現實卻是骨感的,四大名著的每一部,都稱得上是長篇鉅製。在正常的情況下,將這四本書完完整整地看完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更何況抄寫呢?
最初,老人的家人也勸説過張喜才,試圖讓他放棄這個想法。然而老人家非常固執,沒過多久,張喜才便將抄寫所需要的東西購買齊全了。
從那之後,張喜才老人每天都會抄寫名著。
由於老人還有農活需要做,因此他每日插針見縫,像從海綿中擠水一般找出空閒的時間練字。
時間如同白駒過隙,幾載春秋就這樣在張喜才老人的筆下過去了。終於,在第九年,老人終於將這四本書抄寫完成了。
農民張喜才:痴迷書法50年,9年抄完四大名著,被批無意義
九年的時間,不短不長,然而大部分人的一生卻只有十個九年。在
這九年的時間裏,張喜才老人一共抄寫了400萬字。400萬字,在人們的眼中,不過是一串數字,但是這串數字卻是老人心血的凝聚。
不被人理解的執着
張喜才的子女們在看到父親手抄的四大名著之後,他們都沉默了——他們怎麼也沒想到,父親對書法的痴迷已到了如此地步。
他們將父親的作品拍了下來,併發布到了網上。那時的,他們完全想不到,這幾張照片竟然在短短的時間裏走紅網絡。
人們在看到張喜才所抄寫的四大名著之後,紛紛發出感嘆。因為在他們的心裏,他們是絕對沒有這個耐心和毅力來完成這樣一份事業的。
農民張喜才:痴迷書法50年,9年抄完四大名著,被批無意義
在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止有一種聲音,有人誇讚張喜才的毅力,也有人對此不以為然。在張喜才的書法作品走紅之後,一位記者拿着照片找上了一個書法專家,請他評價一下老人的書法。
俗話説:“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雖然張喜才在抄寫名著時耗費了大量的心血,但是從專業性的角度來看,老人家的作品並不算好。
若是這份書法作品是專家的學生所寫,恐怕會被批得體無完膚。對於專家的意見,不少人表示非常認同,在他們看來,老人的書法作品根本算不得是書法,至於抄寫四大名著,本來就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
農民張喜才:痴迷書法50年,9年抄完四大名著,被批無意義
事實上,對於張喜才老人痴迷書法一事,很多人都表示無法理解。
近幾年,在公園裏,人們總能看到一些人用蘸着水的巨大的毛筆站着寫字。張喜才老人也曾經這麼做過。
在當時,老人家這樣的做法是比較罕見的,因此人們無法理解他的做法,甚至還認為他的做法阻礙了人們的出行。沒過多久,張喜才便因為人們的抗議和舉報而不得不放棄了這一做法。
人們之所以會認為張喜才老人的手抄四大名著沒有任何價值,主要是因為成品來看,張喜才老人的作品與真正的書法相差甚遠。
站在這些人的立場看,他們的説法貌似沒有錯,畢竟時間對於每一個人而言都十分珍貴,很多人都不願意將時間放在“書法”這樣的專業性極強且浪費時間的事情上。
農民張喜才:痴迷書法50年,9年抄完四大名著,被批無意義
然而這樣的説法是不對的,他們不是錯在指摘了老人的作品,而是錯在貶低了老人的努力和堅持。人生在世,對於很多事情,人們不能只看重結果,而忽視過程。
對於老人而言,最有意義的並不是人們的掌聲和認同,而是他堅持的過程以及最後的那一摞摞的成品。
在今天這個物慾橫流、人心浮躁的社會,諸如張喜才老人這般能夠堅守自己的本心和喜好,並能夠沉心靜氣的人並不多了。
因此,我們在感嘆張喜才老人的“痴”的時候,也可以學習老人,沉心靜氣,放慢前行的節奏,或許我們能夠發現不一樣的精彩。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32 字。

轉載請註明: 農民張喜才:痴迷書法50年,9年抄完四大名著,被批無意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