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是北京的特色建築之一。作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築形式,馳名中外,世人皆知。雖然,四合院已經不再是北京的主要居住形式,但是現在的北京仍然有一部分四合院在作為百姓的居住用房使用。尤其是在北京舊城內的東城區(包括原崇文區)和西城區(包括原宣武區)的部分區域內的街道兩側衚衕內還保存有整齊排列於衚衕左右的四合院建築羣。舊城內的這些四合院現在大多數的產權性質是公房,是房屋管理部門或者單位分配給市民或職工的住房,個人具有使用權。這類四合院除了少數私人住宅外,通常一個院內居住多户人家,居住人口密度較大。有些居住人口過多的四合院,人均居住面積較小,使得有些院內搭建了多處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築,這類四合院保存使用情況較差,俗稱“大雜院”。
作為住宅功能的還有一類四合院是個人私產,這類四合院通常院內只居住一户或者一個家族,院內建築佈局及建築形制沒有太大變化,院子的保存和使用情況比較好。
另外,北京郊區縣中也有部分村落的舊貌保存比較完好,其中也集中地保存了部分舊宅院。這些農村地區的宅院有的為祖業地產,但更多地為村集體分配給家庭的宅基地。這些舊宅院除了部分開發為旅遊目的地的四合院外,由於年久失修漸次損壞,加之使用者未能認識到其價值所在,多數面臨被拆改的境地。
作為民居的四合院是北京古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富生活氣息和人文情調的古建築羣。但是,由於地處北京城市中心,四合院民居一直與城市建設和規劃發展息息相關,那麼不可迴避的一個問題就是四合院在現代城市條件下如何適應人的現代生活需要。歷史上曾經大規模地拆遷四合院,建造現代高樓大廈,北京舊城內的半數四合院在轟轟烈烈的拆遷活動中消失了。
近年來,隨着四合院的價值得到廣泛認可之後,一批專家學者開始反思和探索四合院的利用問題,有的還對四合院的利用方法和形式做了有益的實踐活動。將北京四合院進行改造依然作為民居來利用,以保住人文氣息,並適應現代城市生活的實踐,在過去的30年中曾經有過幾次探索和嘗試。吳良鏞是早期開始對北京舊城區中心段四合院的整治進行研究的第一批專家之一。後來,他又做了新型四合院規劃設計工作,提出了“有機更新”理論及建造“類四合院”住房體系構想,用來滿足現代生活的需求,又能適應舊城環境及其肌理的原則。1988年,吳良鏞在北京市政府支持下,主持了菊兒衚衕四合院改造工程的規劃設計。重新修建的菊兒衚衕按照“類四合院”模式進行設計,高度為兩層或三層,保持了原有的衚衕,院落體系,同時具有單元樓和四合院的優點,使得每一户的室內空間更合理,保障居民對現代生活的需要,又通過院落形成相對獨立的建築佈局,提供居民交往的公共空間。這種設計保持了四合院的格局和傳統建築形式,但是四合院的單體建築卻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文章節選自《北京四合院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