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的開封,距今約1000年前,北宋曾定都於此。北宋時中國文化達到頂點的一個時期,諸如白瓷和青瓷的陶器類,在宮廷中極為受人稱讚。北宋的皇帝命人修建了宮廷專用的官窯,在官窯和各地的窯廠裏,誕生了代表這個時代的陶瓷器。
宋代是我國瓷器發展的鼎盛期,下面就來欣賞一下博古齋精美的宋代瓷器吧!
"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
1 2
3
南宋 汝窯如意鋬口洗
通高5釐米,口徑18釐米,足徑7釐米。直口,弧腹下斂,平底稍內凹,滿釉支燒,三個支釘點。口沿一側有如意形鋬,鋬下有一圓形執。內外遍施青釉,釉層肥厚潤澤,此器物製作精緻,造型秀美,線條流暢,設計別出心裁。但因時間長久,釉面受土侵蝕嚴重,自然老痕跡突出,尤其是邊沿部分更為明顯。露胎處油潤。遍身細小開片,有縮釉和串煙現象。釉中氣泡稀少。釉層有瑪瑙顆粒閃爍。汝窯製品是以其高超的工藝,存世的稀少,千百年來一直是達官貴人,文人墨客競相追逐之物,更是傳家之寶,所以價格一直不菲。此器物造型別致,品相完美,應是其時此類器物的佼佼者。不僅收藏空間巨大,而且還是一件研究宋代汝窯非常好的實物教材。
1 2
3
南宋 汝窯雙羊尊
該器物通高21釐米,不規則橢圓形口,口長徑9.5釐米,短徑7.1釐米。該器物是仿青銅器雙羊尊,造型奇特。雙羊駝附酒樽,為祭祀用器。羊在古代為祥,象形字。羊的性格温順和善,食草而不與人爭食,更不會傷害人類,羊之奉獻,肉可食,皮可衣。古人從實用、功利出發,把羊視為大吉大利的吉祥徵兆,很多器物,尤其祭祀用器多用羊的形象。此器物雙羊形象生動,特別突出的是其彎曲的羊角更顯羊的温順可愛。此器物工藝極其複雜,酒樽,雙羊,羊腿等部分均為拍片後鑲接而成,而且接痕處理的極為得當。器底下凹,有不規則五個支釘。四條羊腿在燒製過程中略有變形。器物釉面瑩潤,玉質感強,因為受火不勻,器物兩側釉色差異比較明顯。釉面佈滿大小不一的開片,開片內有沁色包漿。釉下自然老化痕跡明顯,礦物的析晶瞭然。
1 2
3
南宋 清涼寺汝窯洗
此器物通高3釐米,口徑 14釐米,底足 10釐米。敞口,口沿掛釉較薄。弧壁、圈足,內外牆均外撇,足底滿釉,有五個不規則支釘,足跟有縮釉現象。通身是青釉,釉層較厚,釉色瑩潤,但因時間長久,釉面佈滿細小開片。器內外釉面受侵蝕嚴重。有剝釉、土沁、土鏽等現象。釉下礦物析晶及瑪瑙顆粒明顯。筆洗為宋時期文人墨客鍾愛之物,此筆洗不菲的出身,造就了其不凡的身價。
規整對稱,宮廷氣勢,高雅大氣,一絲不苟
在頸、腹、脛的交接處,有積釉現象,釉色發白。在頸部和腹部的交接處、器身釉面有縮釉露胎現象,露胎處呈黑褐色。口沿因掛釉淺薄鐵元素析出,呈紫褐色,底足滿釉,足牆漏胎,現“鐵足”這就是所謂的“紫口鐵足”現象。
←
南宋 官窯青釉渣鬥
青釉渣鬥,高約8釐米,口徑9.5釐米,足徑6.5釐米,胎薄釉厚,器形周正。唇口,束頸,鼓腹,不規則圈足,足底露胎,黑褐色。底部稍下凹。器形典雅優美,胎質勻淨細膩,通體開片,施青釉,釉色呈灰青色,肥厚瑩潤但不勻,有輕微的流釉現象。
釉下受沁嚴重,土沁,水浸,土鏽痕跡及其它自然老化痕跡明顯。釉中有分散的未熔石英顆粒、長石析晶、較多的大小不等的氣泡以及懸浮的小氣泡。為滿足宋皇室的需求,繼汝窯之後,北宋又在京都汴梁置窯燒造。此器器形較古樸,為仿古器物形制,充分體現了其時完美的燒造工藝。
宋顧文薦的《負暄雜錄》中有“宣政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的記載。其產品釉色瑩潤,胎體輕薄,呈紫褐色,釉面較厚,有碎裂紋開片,底足端無釉,呈鐵黑色或深紫褐色,和口沿因掛釉薄而呈的淺紫色相呼應(俗稱“紫口鐵足”)。
南宋 官窯青釉弦紋蓋盅
此器物通高13.6釐米,口徑14.5釐米,足徑8.2釐米。直口,筒腹,圈足,內牆外倒,外牆內倒,滿釉墊燒,鐵足。圓形鈕瓜稜蓋,子母口,蓋面有放射狀菊瓣紋,器身刻劃蓮瓣,工整大方,陰陽相配。口沿無釉,呈紫褐色。通身施青釉,釉色瑩潤。在器身的出稜掛釉比較薄的地方,露醬色釉。釉面佈滿開片。開片內有沁色包漿。釉下氣泡乳濁嚴重,自然老化痕跡、自然磨損的縱橫交錯,深淺不一的軟道劃痕,礦物析晶及結晶體明顯。造型高雅,氣度不凡,是南宋官窯的上乘之作。
北宋官窯青釉輔首四足爐
通高10釐米,長16.5釐米,寬10釐米。造型端莊,器形周正,典雅優美。直壁,深腹,底部四足,足底露黑紅色胎,底部稍下凹。胎質勻淨細膩,拍片鑲接成型。通體施青釉,釉色呈艾青色,肥厚瑩潤,有細小開片。口沿和邊稜處因掛釉淺薄而泛出鐵元素形成紫口現象。釉下受沁嚴重,自然老化痕跡,土沁,水浸,土鏽痕跡明顯。其左右的兩個輔首捏塑而成後粘接於器體上,輔首捏塑靈動有活氣。胎體適中,造型古樸,應為北宋時期官窯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