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我的“十三五”】我要讓黑土灘全部變綠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休閒

原標題:【我的“十三五”】我要讓黑土灘全部變綠

多布旦一直致力於種草事業。攝影:王湘琳

講述人:瑪沁縣大武鄉格多村原黨支部書記多布旦

我的家鄉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格多村的格多草原,這裏臨近格曲河,地勢開闊,是絕好的天然牧場。

15歲那年,家鄉的駿馬和犛牛已經打響了名聲,周邊舉家遷來的牧户越來越多。原本當地只有5户牧民,到了20世紀80年代,格多草原上已經搭滿了帳篷,100多户牧民和上萬頭牲畜漫山遍野。

但是,弊端慢慢就出現了——犛牛在撒歡時粗壯的蹄子會剷起一塊塊草皮,來年新草復發時,就會變得稀疏。草皮更新的速度越來越趕不上犛牛破壞的速度,草場開始慢慢退化。

20世紀90年代末,格多草原遍佈着黑土灘,碩大的老鼠啃食着所剩無幾的草根。最嚴重的時候,村裏1.66萬公頃草場有0.73萬公頃發生嚴重退化。

由於草場退化、植被涵養水源能力下降,格曲河的水量也開始減少,春天狂風一來,黑土飛揚。

2005年,國家在三江源地區啓動人工干預應急式保護工程,在當地探索實施禁牧減畜、人工草補播、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等生態措施。當年,我也下定決心,要在黑土灘上幹出點名堂。

剛開始,我在自家草場上的黑土灘上撒下當地草籽,第二年卻不長一棵草芽。後來,我多方求教專家,又嘗試引進內蒙古等地的優良草籽,最終還是因水土不服“全軍覆沒”。

2012年春,我變賣自家牲畜多方籌措資金,在畜牧獸醫科學院工作人員的建議下,一口氣種了93.3公頃的高原燕麥草,並在全縣率先調整畜牧業結構,發展飼草基地。

轉機來了,盈盈嫩草開始在我的試驗田裏生根發芽。在我的帶動下,村民們紛紛加入格多村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自發種起了草。同時,受益於政府投資推進的種草項目以及高原機械播種技術趨於成熟,村裏的黑土灘面積越變越少。

脱貧攻堅戰役打響後,我和村“兩委”班子又努力探索生態保護和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路徑,建立了“黨建+企業+合作社+牧户”的工作模式,推廣“草—畜—肥—草”循環生產模式。全村188户603人以股份制形式100%入社,2019年,格多村依靠治理黑土灘、種草,獲得了近60萬元收入。2014年至2019年,我帶領村民們在黑土灘上累計種草達到660多公頃。

這些年,我親手播下的草籽,如今開始在格多草原抽芽吐綠,近0.73萬公頃禿山荒原披上了綠衣。我們草原人要靠草原吃飯,草原不好就要治理,我要堅持把剩下的黑土灘全部治理完。(王湘琳 整理)